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传统山水环境观下的隋唐洛阳城建设
范文 许菁斐
[摘要]中国传统的山水环境营造观念是我国几千年来古人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上留给我们的精华。本文基于传统山水环境观,尝试从隋唐洛阳城入手,探讨城市建设如何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构建城市山水格局设计的途径与方法,对当代洛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水环境观;规划设计;隋唐洛阳城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9-0036-02
在中西文化碰撞的今天,城市的规划建设逐渐的开始模式化、模仿化,遗弃了几千年来祖先留下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对城市基底“自然山水”格局的忽视。它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地方特色的消失、功能布局的混乱等问题的出现。
1 传统山水环境观与城市山水格局
“山水”构成了自然环境的骨架和脉络,“城市”是人在自然的基底之上进行人工营造活动的产物,自古自然山水就是传统城市规划营建的重要依据,“背山面水”也一直是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这种环境观综合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吴良镛先生说:“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学说等理论有关。”
2 隋唐洛阳城的城市山水格局
2.1 自然山水格局
洛阳自武王、周公营洛之后,先后有九个朝代建都于此,虽然各朝代的都城选址略有偏移,但始终都处于邙山与洛水之间的河川地带,“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呈“背邙面洛”之势。洛阳名字的由来就与洛水有关,史料中记载:“王城、下都,皆在洛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洛阳。”
隋唐洛阳城是洛阳建都史上的鼎盛时期,位于汉魏洛阳故城西十八里处,据史料记载,该城:“北倚凤凰岭,南对万安峯,东抵黑石关七十里,西抵谷水亦七十里,西南抵伊阙五十里,东南抵缑关亦五十里,北拒大河二十里。依邙山为屏藩,洛阳居天地之中,此城更居洛阳川之中……大城东西七里,南北十余里,洛河穿城中,南宫在河阴,北宫在河阳,相去七里。”这段话描述出隋唐洛阳城周围的山川之势和城市的基本布局,从洛阳大的山水环境布局来看,从南至北呈现出“山—水—城—山—水”的自然山水环境格局。
2.2 南北轴线选择
轴线是传统城市组织空间的基础,它可以确定城市主要的结构秩序,中国传统城市常采用轴线居城之中的处理手法。而隋唐洛阳城的南北轴线则偏于城之西,与之前传统的都城布局明显不符,究其原因大多与自然有关。其一,城之西北隅为地势最高之地,且洛水由西南至东北的走向,造成北城西宽东窄,故只有此地适于营建宫城、皇城,除此之外,皇城之南为洛河,可谓天然屏障;其二,城之北为邙岭,无空隙之地,故将禁苑设于城西,宫城建于西北隅则有直通禁苑之便。其三,隋唐洛阳城“前直伊阙,后据邙山”,伊阙,即龙门,为“洛西南阙口”,《水经注·伊水》中记载:“伊水又北入伊阙……两山对峙,望之若阙。”宇文恺在设计时将其纳入轴线之内,使宫城与伊阙相对,不仅利用自然之势,使其成为南门天然两阙,利于防御的同时壮城之气势,并且在寓意上体现了宫城的地位与皇权的神圣。整个南北轴线以南延伸至邙岭之上的上清官,以北直指伊阙,从而将洛阳城的山水格局纳入其中,形成了完整的山水城市轴线格局,即邙岭上清宫一宫城一伊阙,使城市的空间与自然之间呈现出明确的秩序化。
2.3 洛水贯都
隋唐洛阳城以“洛水贯都”,设计者宇文恺在规划时将洛水引入城中,改变了以往“城居水之北”的建城方式,这一点相对于洛阳之前几座都城的选址营建来说是较大的突破。这寓意着“阴阳之所和”,王都之所,且“有河汉之象”。“洛水贯都”这种将自然之水引入城中的规划方式不仅有着多重寓意,又对城市有着多效的功能:其一,利于防御;其二,便于居民用水、城中排水;其三,发展了漕运交通,商业贸易往来增加,明确了洛阳经济中心的地位;其四,在很大程度上为造园绿化提供了便利,寺、庙、园、宅等通过修渠引水,植树栽草,达到园林兴盛,创造出了诗意的人居环境城市。
3 对当今洛阳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如今的洛阳城与其它城市一样,快速发展的城市、剧增的人口、土地资源的匮乏导致城市的不断扩建,高楼大厦的大量涌现,加之对传统营建观念的缺失,使其城市格局混乱、城市特色消失殆尽,根据文中对隋唐洛阳城城市的格局与周边山水环境的剖析,得出以下启示:
3.1 立足于宏观视角的规划观
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功能庞杂、内容丰富的巨大体系,在规划中需要统筹城市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城市设计师从宏观的、多角度的视角对城市进行把握。
3.2 维护城市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城市是基于特定的环境而存在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城市的格局。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城市与山水环境的空间关系,以及在历史维度上的传承。失去了与山水环境的对话,城市便失去了与历史文脉联系的载体,这便难以形成城市的地域特色。因此城市格局与周边山水形势的统筹规划才是实现城市特色、文脉传承的关键。
3.3 注重对传统营造理念的继承和创新
研究历史有利于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追本溯源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当今的城市规划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继承传统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城市本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与实际相结合,将本市打造成一个不一样的城市。
4 结论
隋唐洛阳城距今已千余年,它是在继承传统营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其周边自然形势进行营造并发展起来的都城,它的营建手法和思想在历史城市规划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于洛阳本市发展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