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
范文 李振子
[摘要]近几年来汶川、玉树、鲁句等地发生的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建筑抗震设防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规范、原则及要求,并提出了抗震结构设计的解决方案,以裨益于建筑抗震实践。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原则;要求;方案
文章编号:2095-085(2015)12-0063-02
建筑结构的牢固度直接关系到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建筑物的损坏、倒塌是导致灾害的主要因素。为保证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震功能,就要深入分析抗震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2010年建设部颁布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调整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及灾区设防烈度,并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砌体结构楼梯间、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规范中关于混凝土结构的新规定包括适用高度及抗震等级、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框架墙体组成结构抗震设计、预应力砼结构抗震设计等主要内容,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可作为参考标准。我国将抗震设防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根据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应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对建筑物确定抗震设防类别及标准。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和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点弱件等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可靠性,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强烈的地震除了主震外,还有多次余震,余震的威力相对于主震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要设多道抗震防线,建立具有抗水平力和多道支撑的结构体系,以免单一的抗震防线因余震造成建筑倒塌。
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解决方案
3.1建筑抗震总体设计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在工程经验和地震灾害等形成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基础上,进行建筑总体布局及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1)要选择坚硬场地,综合评价各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的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2)形体均匀规整,尽量控制建筑物高度,严格限制高宽比;(3)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结构布置上要有多道抗震防线,使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同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抗震承载能力。
3.2建筑结构抗震计算
目前常用的抗震分析方法有如下两种:(1)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又称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针对的是结构非线性反应,通过一系列数值方法和求解动力方程得到结构各个时刻的反应量。主要用来考察地震作用下普遍的反应规律,校核分析设计好的结构,并评估其抗震性能。(2)非线性静力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
3.3建筑结构抗震布局
建筑结构抗震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宜规则、均匀,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基本一致,剪力墙等布置要均匀,采用规则的建筑结构设计,尽量避免楼盖错层。(1)均匀的平面布置。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称结构只会发生平移振动,各构件获得相等的侧移量,且受力均匀。(2)均匀的竖向布置。竖向均匀布置结构可最大限度使竖向强度、刚度均匀变化,避免出现薄弱层。抗震设防结构要使两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结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框架一剪力墙及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分散布置。(3)不规则结构计算及抗震措施:对于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结构,应采用空间计算模型;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结构,除了采用空间计算模型,其薄弱处的地震剪力系数应乘以1.15,并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结构应同时符合上述要求。
4 结语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相应的建筑抗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震区地质及环境的考察分析,选用适合的抗震结构及结构材料,采取必要构建措施和抗震技术,合理确定结构形式和体系,创新建筑结构技术及抗震设计方案,以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的作用力,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