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时装设计审美趋向探究 |
范文 | 尹文晶 摘要:本文基于对后现代文化语境自由特征的定义和分析,以时装设计审美趋向研究为出发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重点归纳和分析时装设计,在当下时代背景和文化认知环境中所呈现的新的审美价值趋向,论述其内在对于美的认知和思考、对于文化传承、科技使命以至个体最终精神诉求的探知和求索。设计即以自由的形式和内容,来显现精神无止境的思辨和追求,现出美的生活。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语境 时装设计 审美趋向 一、如何定义后现代文化语境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设计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新词,在文化、设计、艺术领域里,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字眼,虽对其未有定论,但从现代主义发展历程上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对现代主义“边界”的试探和改写,以反叛戏谑的表现形式延续着对现代主义的思考和探索,“经济”将其调动为新时代下力推的市场活力,在设计师与消费者共同认可和理解的广泛传播中,成为席卷全球的风潮。对后现代的各种解读正是对其“反叛性”、“边缘性”、“实验性”、“多元性”本质的探知、交流和创造。 后现代文化语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或多种话语,这些话语有巨大的包容性,它容忍模糊和缺失、矛盾和复杂、断裂和不连贯,既蕴含着“风格的自由”诉求,同时也广纳了种种“自由的风格”。它以开放和暂定的姿态对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所有风格进行叙述、复制、模仿、纯化、折中、杂糅、想象和再造,消解着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体、高雅与低俗、美好与丑陋一切界限。 逻辑的失落、信息数字化碎片化、多元视觉的影像化等都是我们身处时代的特征之种种,对于所处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设计师们而言,他们无意着力建构意义和内涵,却带着怀疑又不否定的态度,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和对个体而言“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以设计作品作为美学媒介,来认识生活的实质,来实现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世界、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精神情感的联系与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通某种程度上软化和中和了设计作品中激烈强势、极具颠覆性的外在表象。正因如此,后现代被作为“设计的放浪时期”,其“无风格的风格”—直被设计师们津津乐道甚至推崇备至。 二、时装设计审美趋向研究的重要性 时装设计广义上是对“衣”的设计和研究,它有着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积淀和源泉,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古语有云“服者,符也。取诸乾坤,服于气数,法相于日月、百虫、草木、花卉以言服章。”“体服而服之谓衣,心服而衣之谓服。衣者,依也,言民有所依也。服者,服也,言民有所服也。”“禽兽生而未达者,其唯衣乎!”汉代自居“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认为“衣以避体,冠以正心”。如今,我们常自豪地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称为华夏文明,所谓“华夏”,即“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可见,“衣”自古代表着高尚礼仪和个体尊严,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衣在礼之先,礼在生之前,固尔衣在食、住、行之前,正所谓“衣食住行”。“衣”与人类的自然生活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甲骨文中“衣”作为象形字,有左衽和右衽两种写法,典籍中也常以左衽和右衽分别指代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汉族的传统习俗中,又以左衽寿衣示阴阳有别。“衣”正是包含传统文化承继、社会或政治内涵、个体精神情感需要和自我诉求的,与人关系最为亲密的物象之一。 其次,研究时装设计审美趋向,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生命状态的执着不疲的探寻和认知的需要。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时装设计的发展如何历久弥新,其设计作品如何关照灵魂,现出自我,如何成为一面面向世界的文化大旗,如何成为建构话语的桥梁。这些都将成为时装设计师们面临的挑战,通过诸多灵感和文化的杂糅,“设计”成为设计师们下意识将元素内化为精神依托、文化寻根的外在行为表征。设计即是生活,在不同时期,现出顺应时代发展的审美趋向。 三、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时装设计审美趋向 (一)饱含对美的追求和飘覆 时装设计是服装设计中的一个更具艺术性、文化性的研究方向。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时装设计的美,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其外在美,即形象美。通过技术手段,让时装在其廓形、结构、材质、色彩等方面达到视觉的吸引和冲击。这种美体现为偶然的、短暂的、应时的、经验的美,正如安妮.霍兰德所说“时装领域的漂亮已不再是一个被人们共同认可的目标,时装话语中的美不是具体的质料与形式相互搭配默契的结果,而是视觉形象活泼起来的那个精彩一刻”。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时装设计对诸多物的元素进行自由的组合和应用,如面料材质的复杂随性再造、结构廓形或繁复至极或简约至虚无的两极化,色彩图案的大胆打破重组等,彻底解构了传统时装设计的温柔、女性、优雅的形象美,而选择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戏剧风格甚至怪异形象来表现一种标新立异的雅致,令人过目难忘。 另一层含义,是指时装设计的内在美,也称内涵美。设计大师迪奥生前曾说“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中,时装是人性、个性与独立性的最后隐匿处之一”。虽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设计师们无意去建构内涵和意义,但其设计作品却的的确确创造了一种“理想的趣味”,以物的形式彰显了人类理性和精神对自然的改造,对美的理想的不断向往和追求,而“对这种理想的向往使人的不满足的精神感到微微发痒”。波德莱尔在《波德莱尔美学文选》中有这样一段细致的描述,“它(时装)创造了一种挑衅式的、野蛮的优雅,或者说它多少成功地追求着一种在更高级的社会阶层中流行的单纯。它前进着,轻轻掠过,跳着舞,穿着绣花的裙子滚动着,那裙子既是它的台座又是它的平衡器。它戴着帽子,凝目而视,活像画框中一幅肖像。它很好地體现了文明中的野蛮。它有它来自恶的美,总是没有灵性,但有时却有一种装作忧郁的疲倦的色彩。它望着天际,像是一头猛兽,有着同它一样的迷茫,一样无精打采的分神,有时也有着一样的神情的专注”。 (二)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回归致敬 时装设计的审美,不仅从物的层面上,包含时装作为服饰用品所特需的时尚穿用性,而且从潜意识的理性化层面上,更具社会及时代精神价值取向的折射性,带有个体瞬间性的思考和启迪。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戏谑的改写,扩大了对美的内涵和外延的探索,这种探讨或可认为是无心的,却仍是一种潜意识下的理性认识。时装设计通过创造物品来认识生活的本质,实践着将生活等同于艺术的理念,通过对传统民族和区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广泛无定规的吸纳和再创造,设计作品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宽泛。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影响下,不拘一格突破传统的革新和以旧纳新的再创造行为得到宣扬和褒奖,设计杂糅诸多文化元素,不避开以设计还原现实的方式,使各种元素之间保持着似是而非的开放融合状态,从而成就了一种不清晰不确定性的解构传统的表达方式。而正是这种毫无做作的杂糅、革新和再创造,某种程度上,不失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回归致敬。在时装设计中,带有丰富情感价值的传统手工技艺的运用,以及从样式、颜色、图案等方面对各民族各地域传统文化的借鉴传承与创新,自由地将世界民俗、传统典故等加以利用,将各种脱离了原有情境、丧失了原有文化涵义的古典服饰语言和民族服饰语言进行解构折衷和重组尝试,以融合的状态来抵御现代功能性服饰的千篇一律,这正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设计师们借以慰藉心灵、呵护理想和向往、开辟新时尚的真切体现(如图1)。 (三)跨界创新的科技使命 美国MIT的德托罗斯教授曾经指出“300年前人类曾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将人文与科学分开来发展。这两者分割得越深,人类应付复杂世界的能力就越弱”。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艺术与科学不同但却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之时交会”。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跨界的集成创新,尤其是新兴智能科技的大胆应用逐渐成为时装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践行着设计与科技的对话、融合。 当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以后,时装界的高科技时代也随之来临,许多设计上的大胆设想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得以实现和应用,并愈加成为前沿趋势。电子技术与时装形式的结合,数字3D/4D视觉的时装发布邀请卡,智能机械臂的喷绘装置,面料受外界温度气候压力的影响而发生声、光、色方面的反馈等,这些科技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如图2、3)后现代文化语境下,时装设计愈加趋向高情感、高体验、高科技的紧密结合,在成为科研成果艺术载体的同时,也力图运用科技素材开拓出一个理性世界。 (四)人又关怀和精神诉求 时装设计热衷于不断转换风格以引领时尚,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究其根源无论设计师的设计,还是消费者的选择,都是个体对人事物看法的多种表达,并不断刺激、唤醒和激活种种增加认知的方法,不断丰富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多以人的感官知觉、情感体验作为媒介,设计便必然朝着关注精神诉求和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 时装与人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依存,而是观念着装,来表达精神意向和诉求。正如时装设计界的鬼才麦克奎因曾说“衣服具有某种威严,女人由此而高傲,将人们隔绝在叹服与畏惧中”。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对设计师个性的尊重受到极大重视,时装的设计更是完全打破实用功能的束缚,设计师们以超然自由的态度去表达思想、情感和信仰。另—方面,设计师与穿着者之间张扬个性的互动,以及穿着者对时装设计作品的自主解读也成为设计再创造的一部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时装设计样式的可能性被无限拓宽。穿着者直接参与到时装设计作品之中,以一种自由游戏的状态,抹去了艺术设计与通俗消费、大众趣味的鸿沟,设计即是生活,也正是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诉求的体现。 前面提到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时装设计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回归致敬,无疑不是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诉求的彰显。约翰.加利亚诺曾说“在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有一股力量驱使人们转身追求手工细节和工匠手艺”。这股力量源自人类的精神深处,饱含了对人类命运、自然万物、历史文化的关注和热情。此外,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时装设计对于绿色理念、环保设计、生态服装主题的大力提倡,在其激烈前卫甚至叛逆的表现形式下,其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命运发展、避免浪费污染的积极意识和从中所折射出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也正是人文关怀和潜在精神诉求的另类表达。 结语 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下,时装设计也呈现了自由无定则的多种审美趋向,本文只是做了主要的几点归纳和概括,我们应当有清楚的认知,时装设计审美趋势的发展,并非是封闭和不包容的,设计师们正是通过自由的、激烈的、实验性的、不确定性的设计语言,不断把个体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外化为物的形式,并以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为媒介,来实现精神上無止境的思辨和追求。正如黑格尔所说,“用感性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使最崇高的东西更接近自然现象,更接近我们的感觉和情感”。终究,设计是对现实生活的关照,而美,是“理念(思想、精神)的感性显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