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校企一体化模式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
范文 | 王鑫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是高校产、学、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通过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探索设计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新思路与方法,缓解中国高校本科生的毕业、就业与毕业设计教学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环境设计专业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2-0108-02 引言 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基本技能应用情况的一个综合检验。在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高校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市场发展的要求,致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当前许多国内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特点 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四年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检验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程序和教学手段,是一项具有总结性的综合性的工程训练,是毕业生理论7J~-?-、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 从学科的特点来看,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涉及到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专业,即融入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人体工程学及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基于环境设计专业自身实践性较强的特色,要求最佳的毕业设计选题是能够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来完成。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有环境设计专业,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具有庞大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规模,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就毕业设计教学而言,过于侧重学科论,忽视实践论;过于侧重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忽视对生产实践中新知识、新方法的介绍与学习。就高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而言,会发现不少毕业设计内容空洞、缺乏内涵与创新性,完全停留在概念化、形式化和表象化的视觉层面。致使毕业设计教学对学生训练的综合性不足,实际效果与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具有较大差距,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较为普遍。究其根源,问题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模式、创作过程、考核体系四个环节。 (一)选题方式 大多高校是由指导教师直接指定题目,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较多的毕业设计题目存在选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缺乏实际设计价值,可操作性较差;或者存在选题类型较为单一,涉及面较窄,缺乏新颖性;更有甚者面对虚拟的设计题目进行设计和实现,“假题假作”、“纸上谈兵”等问题。致使毕业设计既不能真正达到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的目的,又不能真实反映出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问题。 (二)指导模式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的是由单一导师指导模式。这种“一对多”的模式,不仅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它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视野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环境设计专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创作过程 在毕业设计的创作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调研与分析阶段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流于形式。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缺乏真实性,对资料的整理、分析不够深入,主观意识较强,导致设计方案的创新性不够。 (四)考核体系 国内高校现有的毕业设计考核体系,过于重视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毕业设计答辩成绩所占的比重过大,从而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的态度和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体系仍比较粗放,评分细则不够细化,主观l生太强,容易挫伤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鉴于此,给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无法满足当下社会与行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只有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才可以将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与行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与设计公司运作模式中各个环节的零对接。从根本上解决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构建校企一体化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针对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以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畢业设计一体化模式作为教学目标,将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工程需求,解决教学与社会要求之间脱节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指由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合作来培养有着全面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模式。准确地说,是一种利用学校、企业、政府部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措施 那么,如何才能使校企一体化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j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呢? 1.推行“双导师制”的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借鉴欧美高校的教学模式,推行校企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模式。由于高校教师常年忙于个人的教学与课题研究,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远离工程项目、生产建设的实践一线,缺乏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经验,缺少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的思路和措施。因此,对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遴选,应依托高校与合作企业的学者、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选取对象,实现校、企间取长补短,资源合理搭配,即从高校选取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的教师,从企业选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相互搭配,组成“双师型”指导教师团队,有效改善高校的师资状况,丰富校内指导教师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其科研能力。 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以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需要明确高校和企业指导教师间的责任与职能。校内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责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长期的联系与交流,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位论文的撰写、与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沟通、解决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按时完成;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解决学生工程设计项目实践中的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协助校内指导老师完成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在选题模式上,改变以往由高校指导教师直接指定的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的相关课题(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课题,或是具有实际背景的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制定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在2017届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方式上,我们首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与2016届对比(见表1),从毕业设计题目性质来看有效降低了虚拟课题的比例。通过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扩大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既保证了选题的新颖性、针时断口实践性,又体现行业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 2.建立科学规范的答辩程序 毕业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毕业设计,需要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答辩程序,由校企共同参与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保证答辩的质量。具体方案是聘请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并由校内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答辩主席。对于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按照学生的设计方案、实物模型、设计报告进行考核。从2017届毕业设计答辩开始,我校要求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或7名专家组成,且必须保证其中至少有2名为校外相关企业或行业领域内的专家(见表2)。在答辩过程中,为保证客观、公正的评价毕业设计,对参加答辩的学生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且要求学生所提供的相关材料不得出现个人的班级、姓名和导师的姓名等信息;同时,要求指导教师采用“回避制”原则,即不参加自己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在答辩中,校外企业专家的参与有效弥补了校内教师在实践经验上不足的问题,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规范性以及设计节点处理等方面给予更客观、真实的评价;企业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考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結论 构建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是高校产、学、研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使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扩大,题目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有效地促进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保证了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拓宽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领域,加强高校和企业间的多元共商、信息反馈机制,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实现高校与企业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源共享、知识结构优势互补。即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适应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对缓解中国高校本科生的毕业、就业与毕业设计教学之间的矛盾也具有实际意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