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字媒体时代下传统书籍设计的反思 |
范文 | 梁诗维 摘要:目的: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纸质书籍陷入困境;一方面数字媒体便于储存海量文本,阅读的便携式、交互式等优势日益明显,另一方面纸质书籍面临原材料消耗过度以及书籍自身的劣势等原因阻碍了图书出版的发展。方法:从“三位一体”的书籍设计概念、情感化阅读的表达、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表现以及体验式阅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论:重新挖掘纸质书籍的价值,同时也为探索未来的书籍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数字媒体 传统书籍设计 三位一体 五感 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121-03 引言 当代书籍正由单向性知识信息传递向多元文化传递发展,由平面化、静态化形态向互动性、多维体验式方向迈进。早在2003年比尔.盖茨造访西班牙皇家学院时,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对纸质书籍的看法“不消灭书本和纸张死不瞑目”。此言一出,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时引起了一阵热烈广泛的舆论。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类从未想到纸张书籍会有“消亡”一说,人们早已习惯用纸张书写和阅读,生活生产中无不没有纸张书籍的存在。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关于数字媒体阅读是否取代传统的书籍阅读成为了人们关心和热议的话题。调查显示,中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45.1%,30—39周岁人群占29.1%,40—49周岁人群占18.4%,5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7.4%。现代年轻人习惯于在电子媒介上阅读书籍,如亚马逊Kindle、汉王Han Wang、掌阅APP等,年轻人只需要下载自己喜欢的书刊文献,便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数字媒体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便利和视听享受。那么,传统的纸媒出版业真的会被淘汰吗?结论有待日后的探究。尽管数字媒体给阅读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传统纸质书籍仍有它存在和继续发展的可能,纸质书籍是形神兼备的立体物质形态,具有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吕敬人《书艺问道》解释为:“书籍设计,设计方方面面,从封面到内文版式,外在造型到信息传达、材质构建及工艺兑现,从阅读审美到实用功能……是一系列书籍设计的创造性运作。纸质书籍作为信息载体,在视、听、嗅、味、触等方面给人美的感受,是造型与形态、静与动的信息构筑体,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这些都是数字媒体阅读无法做到的,对于纸质书籍的未来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同时也要认清其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纸质书籍的优势,是未来传统书籍设计的方向和前途。 一、数字媒体阅读的概念和优势 数字媒体阅读是一种虚拟的高科技电子产品,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平台,借助电子屏幕向读者传递信息,主要包括电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设备等阅读方式。数字媒体阅读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便携式载体。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精致小巧的电子阅读设备,便于人们携带出行和使用;②承载内容丰富。文本信息、图片和声音、视频影像等讯息内容都可以转化为数字信息刻录在媒体设备上,具有资源储存量大、读取速度快、信息形式多样化等显著特点;③信息共享和交互功能。数字媒体阅读最大的优势是便于查阅、搜索、定位,具有复制传递、信息资源共享和交互功能。 二、传统书籍面临的难题 (一)木材资源消耗过度 造纸原材料有植物纤维和非植物纤维两大类,但最主要的还是植物纤维,如乔木、桑树、楮木等木材的纤维原料。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指出,每年全球纸张产、用量已达3.2亿吨,如果每吨纸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树龄的树木作原料的话,那么1年就有近13亿棵这样的大树从地球上消失。如果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分析,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缓和传统书籍对森林木材需求的急剧增长趋势。 (二)图书出版环节繁琐 传统的图书出版是指书籍、画册等经过编辑、设计并通过印刷发行向社会出售的出版活动。—本书从无到有需要经过近十几道程序,大致包括①选题阶段,寻找适合的稿子和作者,了解作者初步签约要求;②选题申报,组稿、编辑;③书稿内容的初审、二审、三审;④书籍设计;⑤打样印刷及校对;⑥发行销售。看似简单的—本书,从构思到出版发行,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工序流程繁多导致了时间成本的增加。 (三)携带不便且占据空间大 纸质书籍占据空间大且携带不便是其主要的缺点之一。古代中国的成语中如“书囊无底”、“汗牛充栋”、“积案盈箱”,形象地说明了古籍书物之多、占地空间之大且不便于运输携带等特点。另外,传统书籍不便于分享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价值的传播。 (四)不便于查阅和搜索定位 数字媒体阅读最便利的地方在于它的查阅和搜索定位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信息资源。而传统书籍需要找相关的著作,接着是查看目录页,然后是翻到相应的页码,这不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并不能保证找到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现在很多传统出版社也开始尝试出版电子书,传统纸质书籍出版和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应该是未来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传统书籍设计的出路 数字媒体阅读的便利和纸质书籍自身的缺点使传统的图书出版不得不寻求更好的办法扭转危机。数字媒体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屏幕辐射对眼睛的影响,电子媒介缺乏情感温度的体现。纸质书籍是实在的物质体,满足阅读功能的同时还能让读者体验翻阅纸张的乐趣,在阅读中形成“作者”-“设计师”-“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传递,是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统一。 (一)“三位一体”——整体式书籍设计思路的运用 “三位一体”书籍设计(如图1)指的是从事书籍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即“印前”、“印刷”和“印后”三者有机统一于“设计”当中,既各自区别又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书籍设计讲究“整体性”,在策划出版时便要有整体的意识。“印前”即印刷前期的准备工作,这包括确定书籍主题方向、书籍设计方案以及信息文本的编辑,协调好著者、出版社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奠定物质基础。“印刷”是整个书籍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屏幕视觉”转换“实物成果”的中心桥梁,良好的印刷效果对设计作品起着决定性作用。“印后”是装帧工艺的体现,也是书籍设计中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作品经印刷出来便要装订整合成册,涉及的工艺和工序也是书籍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无论是“印前”、“印刷”或者是“印后,这当中都需要“设计”的参与,这是紧密构成三位一体的中心环节,通过“设计”把三者串联起来,形成相互交集、相互聯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正如我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曾提到:“书籍设计(BOOK DESIGN)的概念包含三个层面:装帧设计(book binding)、编排设计(typography)和编辑设计(editorial design)。三个层面的工作,是一个信息视觉化再现的过程。” (二)“五感”——情感化阅读体验的建立 人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功能的五种感官形成的所谓的“五感”,是人普遍具备的感知能力,是人与身边一切物体进行沟通的基本方式。在人体的“五感”中,感受最深刻的是视觉,其次是嗅觉、听觉、味觉,最后才是触觉。此外,我们的感官系统彼此之间还会交互作用,视觉感官会影响嗅觉和味觉,听觉感官又会影响触觉和视觉,因而在所有的感官刺激下便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注意到是书籍的外在形态,通过手的触摸,纸张的厚薄、材质粗糙或细腻都会给予读者不同的感受,翻阅时“沙沙”的流动声,期间还能闻到纸张淡淡的油墨香,这是书籍给人感官刺激的体会,而读书的整个过程就像一部戏,读者在戏里探寻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这部戏的导演正是以书为镜头的“设计师”。 书籍应把“五感”设计的理念引入设计当中,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设计信息传达模式,让书籍本身“说话”,使读者与书籍建立互动的关系,注重书籍情感化阅读的表达。 (三)趣味性和互动性在书籍设计中的表现 “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专用术语。它泛指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包括人们的趣味以及对艺术美的认识、理解、要求等,这种“趣”影响人们对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作品《虫子书》(如图2)是一本有趣的书,全书除了版权页上图书的书号、责任编辑、印张、页数、印厂等信息外,全书无一可读文字。这本由“虫子们”共同创作的作品,记录了“虫子们”在纸上蠕动的痕迹,自然生动,天真而烂漫,具有书法与文本的气韵和美感。这些由“虫子们”创作的“作品”,获得了2017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银奖,这本无字之书可谓是书籍趣味性设计的最佳体现了。 交互式书籍设计的起点是:让读者成为书籍阅读的“主人”。书籍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容纳信息的物体,而成为一条信息流通的渠道。互动性则是接受者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使作者、设计师和读者三者间形成一种情感交流,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地得到美的享受。《我说》(如图3、4)是笔者本科毕业设计的作品,书的内容是四年以来学习、生活的记录和随笔。书籍封面的双平行红线缓缓穿过白色布纹纸,仿佛在平静的岁月里回应了书名“我说”,而最有趣的地方更在于书本内页纸的设计,在那里会有若干处红线封闭的纸张,需要拉扯红线分离两张纸才可继续往下阅读,这是设计师故意设置的“阅读障碍”,为的是让读者产生好奇并萌生一种窥探欲,驱使读者拉开红线一探究竟。这当中或许是图片,又或是文本信息,但不管被封闭在里边的是什么内容,读者都无法跳开这个环节,于是在阅读过程中作者、设计师和读者间就产生了微妙的情感互动。 (四)概念书和立体书的交错发展 数字媒体时代,面对门类繁多的新媒体的挑战,书籍曾经的主流媒体地位早已成为记忆。书籍设计是一个联系的、不间断的“设计”过程,是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的信息“空间建筑”,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体”,体验式的阅读是未来传统书籍发展的主流。书籍设计师应转变设计的观念和模式,从知识结构、美学思考、信息构造、视觉阅读规律着手……这是今天书籍设计概念需要过渡的转型期。 “概念书”是指充分体现内涵并且与众不同,形态及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创性与前瞻性的强烈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书籍设计其实可以是多方位的、立体的艺术形式,因为书籍至少有三个不同平面的组合……这均属书籍装帧艺术的范畴。“立体书”超越了传统纸本图书的形式,是一种展开后立体的、可挪动的装置物。对于平面二维的文本内容和图画来说满足了视觉的感官享受,同时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师王均柳所做的概念书籍《书·BOOK》(如图5、6)是以传统的手工扎染的形式进行创作,书籍兼具“概念”和“立体”的形式,纸张整体为蓝色的基调,这样的染色,会让读者联想到中国贵州、云南一带传统的扎染工艺。书的外形以三角形和正方形相搭配,展开后是随意泼洒形成的点,染色时颜色晕开图案,就像水墨那样丰富而有韵味。最后封面的“扎染”与主题相呼应,同时封面的朴素简单与内页的热闹形成了剧烈的对比,经染色、晾干、折叠,最后作品诞生。这种既“像”书,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交叉着“概念”和“立体”的装帧形式,在功能和形式中传达文本信息,或许是未来纸质书籍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小结 数字媒体阅读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书”进行阅读,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既不能阻止也不能改变。传统的纸质书籍,仍有自身的优势和继续存在的價值,我们应该充分把握纸质书籍的特性,从书籍的纸张材料、设计创意和装帧工艺等各方面考虑,积极探索未来纸质书籍的道路和新的可能,只有这样,传统纸质书籍才能在数字媒体时代的洪流中生存并焕发时代光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