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无意注意在电梯轿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牟彪

    

    摘要:目的针对建筑内电梯轿厢环境现状,期待缓解乘坐电梯时目光对视避让、无处可看的尴尬,改善电梯运行过程中乘用者的心理感受。方法以无意注意心理现象为理论依据,提出轿厢设计中无意注意设计思想和策略,并利用室外观光电梯外围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等特征,设计出(轿厢内置高清液晶显示屏,直播建筑外景观或播放舒缓摄影作品的)实践案例,让室内电梯获得观光电梯的景观效果,分散乘用者的注意力。结果有效改善了乘用者的消极心理情绪,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关键词:电梯轿厢设计 心理效应 无意注意

    引言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拉动了建筑业的发展,电梯需求量也日渐攀升。作为建筑内的交通工具,就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城市胡同,人们对其安全性等问题较为关心,但对轿厢内部环境设计不够重视。在电梯这样一个特殊的狭小空间里,素不相识的人在挨得很近的情况下互相保持沉默,并努力回避着与人四目相对的尴尬局促,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暂时分散注意力,有效缓解人们尴尬处境的设计。对此,张菁提出改造候梯厅,轿厢内增加分割,点缀趣味点;吴国荣,高春梅以TRIZ理论为基础,提出添设图片;钟莹,赵新军提出不同的使用对象设计不同风格,或延续大厅风格,李文娟提出增加控制箱、扶手等,在照明、色彩上改善;文艳群对按钮面板提出无障碍改良;许震宇提出电梯设计知识推送,总之大家提出了改善设计的思想,但多停留于理论上,目前可行的具体设计方案还很缺少。本研究以无意注意心理现象为理论依据,提出设计思想,并通过室外景观“直播”的轿厢设计案例,来分散乘用者注意力,期待缓解人们轿厢使用时的心理感受。

    一、乘用电梯轿厢时的心理

    电梯作为建筑内的垂直交通工具,具有在建筑面积中的占比小,使用频率高,轿厢内空间小、乘用者多、集中时段使用等特点,乘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各种消极的心理情绪都会出现。

    (一)电梯乘用时的消极心理效应:

    经过对轿厢内乘坐者的观察发现有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1.视线回避与猜疑。德国柏林自由大学Babette Renneberg教授说,当人进入到封闭的小空间时,人就进入到一个特殊的社交场合,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很奇怪或具有攻击性,通常人们會避免目光接触。由于电梯轿厢空间范围有限,多个视线落点的密度大,人们不知道该把视线投向哪里,造成心理压力。

    2.尽端效应。人们进入电梯等公共空间时,一般趋向于角落、靠窗或者靠景的位置,靠近出入口或者中间的位置通常最后才被选择,这种现象被称为“尽端效应”。人们进入轿厢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落,若乘用者密度大,则会尽可能选择相对宽松的区域,贴门或贴墙而站,保证自己的私密空间。

    3.安全距离。在各种公共空间中,个人空间的需求包含生理空间,心理空间,这两种空间范围相互作用,一旦其中之一被打破,个体就产生抵触情绪以及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身体也会作相应调整来尽量减缓心理压力,维护自己的安全距离。

    (二)产生心理效应的原因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在感受空间不同的物理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拥挤、噪音、个人空间、建筑空间等)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作用效果。目前,电梯轿厢内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空间封闭性强,密度大,频繁起停对电梯安全性和人的舒适度造成影响;空气流通、噪音、异味对人的心理产生不适等;但最主要原因是:装饰墙面简单,无视觉中心。受电梯承载力和空间体积的局限,各种公共空间的电梯轿厢大多采用简洁光滑的不锈钢板作为装饰,这种材料的大面积使用,使得轿厢内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上缺少对比变化,轿厢空间显得冰冷、沉闷、压抑,这使得本身就空间小、人口多的环境出现上述心理效应。电梯轿厢的物理环境导致使用时的消极心理产生,依据心理学理论,只要改变轿厢内部物理环境,就能有效缓解人们的消极心理,本研究提出将无意注意心理现象应用于轿厢设计中,改善轿厢环境,尝试分散乘用者注意力。

    二、无意注意心理现象

    (一)注意与无意注意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类共有的,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现象。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注意即意识高度性,它限制进入人们头脑中的信息数量,以便有效的加工信息。根据注意产生和保持有无预定的目的,以及所需意志的努力程度不同,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专注于某一事物,例如课堂上,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无意注意的特点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其中刺激物具有以下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任何强烈的刺激,例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都会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强度是指相对强度,是刺激物与其他普通物体的强度相对比较而言。例如,在喧嚣的地方,很大的声音也不会使人们注意,而在寂静的夜晚,轻微的耳语声,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之间的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显著、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活动、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霓虹灯有规则地闪烁,鱼缸里金鱼的游动,潺潺的溪流等很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

    4.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习惯化刺激已经使人们产生了免疫力,人都会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刺激物具有新异性能激发人的注意和探求。

    三、无意注意的轿厢设计方法

    为了改善轿厢空间环境的现状,在忽略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无意注意及刺激物特点为理论依据,将精彩的刺激物设计于轿厢空间,在无预定目的、无需人们意志努力的情况下,引起乘用者的注意,产生兴趣、好奇等心理反应,以此来分散或缓解人们使用电梯时苦闷、尴尬的消极心理,提升电梯的使用品质。

    (一)无意注意的轿厢设计方向

    无意注意理论在电梯轿厢设计中,针对轿厢大面积以不锈钢板为主,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上缺少对比变化等的现状,遵守尽量不增加墙面造型厚度(体积局限)和控制材料重量(荷载局限)的情况下,设计时应考虑如下思想方向:

    首先,在轿厢空间中的刺激物(即设计主题或内容,以下称刺激物)可理解为某一单个物体装置,或者某一整套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综合感知系统;然后,这个刺激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异性,在轿厢空间整体环境统一协调的基础上,设计出打破传统定式的新刺激物,例如人们不常见的空间视觉效果,或者从来没有人设计使用于轿厢内的装饰材料或手法;其次,刺激物设置于轿厢的内外均可,与普通室内空间相比,刺激感官的强度(满足舒适度前提下)明显突出;再次,刺激物尽可能是在轿厢内可持续、有节奏、有变化的动态系统,或者通过调控很容易实现内容的更替;最后,相对于轿厢整体的环境,这个刺激物要充分运用空间构成元素,即在造型、色彩、材质,以及重点照明上形成对比,得到实施。

    (二)无意注意的轿厢设计方法

    在具体进行轿厢空间环境设计,无意注意的应用可以理解为:轿厢空间的主题创意要新颖(新异性),感知强度和对比度要突出,最好有动态变化。将室内设计中造型、色彩、材质、采光等空间构成元素综合运用如下:

    1.确定轿厢空间的主题。作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讲好空间的故事,要么延续建筑空间设计的主题风格,要么另辟蹊径,寻找空间的主题创意,做好轿厢“刺激物”顶层设计的主题创意,其新颖性和独特性是空间的灵魂,也是引起乘用者无意注意的关键。

    2.主题元素的提取。从符号学角度看,设计师以轿厢空间为载体,将需要传递的信息符号化,结合室内空间元素的表现形式,让乘用者根据符号的能指形式进行一定的联想和推理来获得所指信息,这就是设计师编码,使用者解码的过程。当轿厢确定好空间主题以后,需要将主题相关的基础文化符号进行提炼、抽象,并通过空间的造型、色彩、材质、灯光等进行有序的组合和艺术的表现,营造出主题空间的意境美。对基本元素进行再设计,既结合现代手法创造了新符号,满足了使用者的审美需求,又让文化得以传承,使用者在解码过程更能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联想到更为广泛的含义。

    3.设计元素的应用。确定好主题,选择并抽象符号以后,需要合理地将元素符号运用于空间的构成要素中,空间界面(天面、墙面、地面)的造型设计,色彩对比与搭配,不同材料的选择,整体照明与重点照射的对比,强度的把握等,在轿厢内形成强对比的刺激感知系统,引起乘用者无意注意。

    从顶层主题设计,到元素选择与提取,最后通过轿厢空间形、色、质、光的构成要素加以实现,最终形成新奇的刺激物,分散乘用者的注意力。例如,结合影视剧、科幻电影、儿童题材等元素,将轿厢的造型设计成“宇宙飞船”,将管道井塑造成太空般的梦幻灯光与色彩效果,轿厢内则采用飞船太空舱式造型窗户,让电梯在升降过程中,仿佛穿越宇宙和时空,带给乘用者以新奇的體验;或者将轿厢想象成潜水器,在管道井内利用蓝色灯光,强弱动态变化,形成“海底世界”的梦幻效果,管井顶部采用人工补光做成海面阳光等,轿厢则同理做成潜水器舱内效果,适当增加仪表等造型装饰素材等,营造空间氛围。

    四、无意注意设计电梯轿厢的案例

    无意注意作为改善轿厢环境设计的指导理论,作者在实际室内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调查分析了室外观光电梯的特征,并将其作为设计主题运用于建筑内电梯轿厢环境中,实际应用效果和乘用者反馈均良好。

    (一)无意注意轿厢设计案例的思路来源

    室外观光电梯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乘用者甚至还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去享受这一过程。对于建筑内电梯,能否将其特征运用进来呢?为此,对国内影响较大的重庆彭水阿依河观光电梯,湖北施恩大峡谷观光电梯,以及号称世界最高的张家界百龙天梯等做了调查。这些案例或最高,或最险,或速度最快,景区以此为营销亮点,让传统景区注入了时尚的血液,换发新的动力。其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都处于风景秀丽的景区环境。户外自然景区往往是由于地质地貌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生态的优美环境,电梯穿梭于被自然景观环绕的山崖之间,让游客要么在悬崖绝壁之间欣赏石柱、奇峰、怪石俱全的岩溶地貌,要么在景区观光结束地带,减轻游客的体力消耗;也有部分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或城市最高处建筑外设立观光电梯,借高度俯瞰都市全景。

    2.都采用全玻璃的落地窗。由于电梯处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为了让游客全方位地体验环绕与电梯的自然景观,尽可能展示景区最具观光价值的景点,在保障乘用者安全的前提下,电梯轿厢墙面(除开门)均采用了落地玻璃,让游客直观、动态地感受这一过程。

    3.乘用者情绪反应良好。观光电梯的轿厢尺度并不算大,运行速度与室内电梯也相当,乘用者之间也难免身体互相触碰,甚至显得拥挤,但所有乘用者的现场感受不再是无趣、尴尬、目光回避等,而是快乐、兴奋、激情,甚至惊讶地享受这一过程。

    (二)无意注意轿厢设计设计案例的方案与技术要点

    从以上的调查中可以得知,如果将建筑内的电梯轿厢设计成具有室外优美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刺激物来引起乘用者的无意注意,就有可能缓解乘用者在轿厢内的消极心理反应。为此,可以将轿厢设计成如下(如表1)所示:

    1.电梯轿厢内安装大尺度高清液晶显示屏。根据电梯轿厢的实际尺寸,在空间一、二或三个墙面(开门面除外)高度1.2米到2.1米的最佳视线高度范围内,设置高清液晶显示屏(为了保证轿厢使用空间,显示屏尽可能薄),若三面同时设置,可围合成形成巨幕或环幕效果,由于液晶显示屏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其重量和厚度上都不会对电梯的承载力和空间造成负担,高清液晶显示屏与电脑显示器一样,近距离观看不会对人形成不适感。设计采用的高清液晶显示屏,或许由于LED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被替代,或者改进后的高清背投替代,都可以作为显示设备运用于轿厢空间内。

    2.建筑物外设置高清摄像头。对于尺度较高、体量较大、视野开阔,或者周边环境景致优美的建筑,以及处于市区中心等重要地段的标志性建筑物等,可在建筑外立面的楼层间设置左中右三个方向(与轿厢显示屏同向)的高清摄像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视频自动切换系统,将室外优美的画面实时显示在轿厢内的显示屏上,乘用者在大楼内可以欣赏自然(或都市)风景,或者提前预知室外的天气状况;也可以将摄像头设置于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通过无线网络将画面实时传输到终端显示屏,通过画面的直播、切换来引起乘用者的无意注意,吸引其的视线落点,缓解其消极心理情绪。

    3.利用播放系统推送轻缓舒适的影像信息。对于高度有限、室外景观效果欠佳的大楼,可在电梯轿厢的显示屏上播放轻缓舒适的室外风景画面,比如旅游景区的延时摄影作品,以及是画面优美的慢镜头广告,配上低音舒缓的音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轿厢空间小,人员密度大,距离显示屏近等原因,播放的影像内容上切忌快动作,快切换,高噪音,高亮度的视频题材(如战争、打斗场景等),引起乘用者的心理不适感。

    (三)无意注意轿厢设计案例实践应用

    本设计方案已申请专利,并投产应用于实际项目。现已建成营业的桂林碧玉国际大酒店内,其客房电梯轿厢采用了本设计,酒店设计师与电梯生产厂商在深入沟通的后,技术上解决了安装,调试等问题,开业运营以来,获得了业内人士及酒店客人的良好评价,切实减缓了乘用者在轿厢内复杂的心理情绪,变“无聊”的旅程为“趣味”的体验。

    小结

    目前轿厢空间环境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轿厢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心理,提出以心理学的无意注意现象及特征为理论依据,在电梯轿厢内设置具有新异性、强对比、动态变化的刺激物,通过引起乘用者无意注意来分散其注意力,达到缓解人们乘用电梯时的各种消极心理情绪;并通过从室外观光电梯案例调查中得到启发,利用周围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等特征,设计出(在轿厢内设置高清显示屏,通过切换建筑物外的高清摄像画面,实时感受优美景色和天气等,或者播放舒缓的延时摄影作品等)方案,引起乘用者无意注意,达到吸引其视线落点,分散其注意力的目的。设计案例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但目前应用还是个例,希望以此理论,设计出更好更多的轿厢作品,有效解决轿厢内的消极心理问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