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西安王曲南堡古寨传统民居聚落更新设计研究
范文

    陈明 魏琰 符锦

    

    

    

    摘要:西安王曲的南堡古寨属于堡寨聚落,其高墙厚筑、环形设防的防御形态在当代具有历史人文价值。通过对堡寨内民居实地踏勘、调研和深度访谈,对民居的形态、格局、建筑等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探索堡寨民居建筑院落组成和适应现代生活的更新设计方法。通过更新设计使传统民居建筑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南堡堡寨 关中民居 更新设计 民居设计 传统民居

    中图分类号:F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5-0060-04

    Abstract: The anaent fortress ofNanbu in Xi'an Wangqu belongs to the fortreoSsettlernent, and its defensive form with thick walls and circular fortificationsnas historical hurnanistic value in contemporary timesBased Onfield surveyo,inveotigat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of the dwellingo in the fortreos, the elements0f the dwellingo such as form, pattern and circhitecture were summarizedExplore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urtyard buildings|n the fortressand the newer constructionmethods adapted to modern lifeRevitalizing tradit|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throughrenewal of design

    Keywords: Ancient villages of Nanbu Guanzhong traditional resjdence Renewadesign

    Residential design

    Tradltional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

    引言

    陕西关中传统民居是典型的地域性居住模式代表之一,位于西安王曲的南堡古寨复建于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之时,在民居聚落构成的基础之上,村民构筑外围线性设防进行自我防御,是典型的堡寨型聚落[1]。而组成堡寨核心的民居建筑除蕴含关中民居独特的建造语言之外,堡寨内民居建筑从根植于关中地区的文化理念到工匠的传统建造技术都蕴含着丰富的堡寨聚落特有的建筑智慧。

    一、王曲南堡古寨空间布局

    南堡古寨位于现西安王曲街办南侧,距中心市集约二公里的一处台塬之上,塬高约35米,其东、西、北三面为崖壁,其北侧崖沟称为青龙岭,东侧崖沟名为漾溪沟,西临滴河。台塬地势总体呈南北狭长走向,台塬顶面平整开阔。

    关中民居选址与建造受传统风水、儒教礼制、哲学文化及朴素生态思想影响最为深刻。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这是传统古村落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反映了先祖对居住环境的朴素科学认识[2]。南堡古寨地处西安东南方向的黄土台塬地带,聚落东侧、北侧为神禾塬高台,南向为秦岭终南山,西临有长安八水之—之称的滈河,选址格局呈三面环山可为屏,善避风,一面临水为“气”,台塬之上地势挺立,避低地之阴霾,基本空间格局符合传统的人文村落选址和规划理念。

    古寨村落空间布局形态主要由民居、街巷、广场空间、水系等物质要素的肌理、格局和风格构成总体村落布局[3]。南堡古寨据考重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村落建设因势利导,随狭长地形而呈南北走向。村落由北向南随着人口增加逐步发展延申,一条主干道自北向南贯穿始终,至南端寨墙截至。另一条东西大街与之交汇,构成十字街骨架。堡寨内民居院落沿街巷展开,由于院落多沿南北主街布置并面街开设院门,因此院落多为东西轴向。古寨在修建之初,在匪患影响下为了保障村落自身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村民沿台塬崖壁就地取材,全村人出资出力,以生土夯筑构筑了完整的寨墙。其基本的形制沿地形走向为长方形,设西门,南门两处出入口。

    二、南堡古寨民居解析

    (一)院落空间

    古寨内民居建筑的整体风貌组成由构成聚落的院落单元构成。南堡古寨民居院落主要由合院形式组成,在交通路网的主导下,堡寨院落多沿街分布并临街设置门户,其中南北主街两侧院落多为东西轴向布置,东西街巷及中心广场两侧院落多为南北轴向布置。受用地限制,合院多以一进式独院为主,部分宅院为二进式。

    堡寨院落的形制多为矩形,且户与户相连,多以进深方向为主轴布置院落空间,院落两侧或单侧建厦房以控制中心天井庭院宽度,这样既利于院内采光及通风,同时又可以减少因中心开敞过大而带来的高温辐射和日晒。堡寨内院落建筑的平面布局主要呈现出三种方式,分别是一进独立院落式、轴向二进院式和横向二联院式。其中以独院式为主,部分大户为多进式,个别院落为联院。院落中庭院两側或单侧多布置单坡顶的厦房。院落用地进深均约20米左右,面宽多为9-12米,如图1。

    由于院落排布的变化,临街立面除门房正立面外,单坡和双坡屋顶及山墙交替出现。古寨中街道建筑多为夯土或土坯砖墙,部分为青砖建筑,夹杂少量红砖建筑,形成的墙面肌理丰富。堡寨内院落门户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不设单独院门,直接在倒座一侧预留门道;二是单设独立院门与院落围墙相连[4]。建筑与门户的多样性对丰富街巷空间侧界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民居建筑

    1.立面造型:传统关中民居立面造型比较丰富,主要有倒座临街、两山墙临街两种形式,多数在右边设置大门[5]。南堡古寨民居建筑的临街立面形式主要是前院围墙临街、入口附属建筑临街和院落侧墙临街三种形式。其中前院临街形式比较常见,前院围墙多用土坯墙或夯土墙,与土坯门楼或砖砌门楼向连。南堡古寨民居除具备关中民居一般特点外,每户入户门道处或正对门道的厦房侧山墙多设有土地龛,多以青砖雕刻砌筑而成,造型精美,成为此处民居一大特点。

    2.墙体材料:关中地区雨量较少,黄土土层厚土质塑性较强,因此传统关中民居的围护墙体多用土坯墙或夯土墙,围护墙体厚度在400mm以上,属厚重型建筑围护结构。南堡古寨因坐落于台塬之上,又临滈河,因此建筑物或构筑物均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因黄土的湿陷性缺陷,产生了对生土墙面进行加固及防水处理等传统工艺做法[6],建筑多采用河床石砌筑墙体基础,主体墙体以夯土或土坯砖砌筑为主,使用少量青砖或红砖砌筑勒脚、墙角、檐口和门窗洞口,部分富户人家采用青砖砌筑建筑基础或作山墙围护之用。

    3.建筑结构:传统的关中民居多采用抬梁式木结构,其形制为“惟五架之房,俗称四椽户”。堡寨内建筑多用两榀木屋架,两侧山墙直接架檩,屋顶构造多用小青瓦、芦苇篦子、草泥、椽子一起构成,保温较好。屋脊多高约5-6m,室内空间利用屋架阁楼除堆放生活杂物农具外,同时构成了室内保温、隔热的过渡空间。建筑两侧山墙上部多开有小气窗(洞),强化空气流通的同时结合高大的空间提供了凉交透气的室内居住条件。

    三、南堡古寨民居更新设计

    (一)院落空间

    院落空间以住户为基本单元进行划分,将现状基地推演结果与原住户逐一核对,将临街现状场地空间的建筑及遗存力求准确的恢复至村落原貌,从院落空间格局恢复开始,介入堡寨更新恢复设计。结合实地踏勘与测绘成果,对院落首先进行场地与建筑级别评估(图2),为下一步更新改造提供设计依据,设计从建筑特色、空间代表性、建筑材料、施工难易程度等方面入手,根据现场条件将现有院落遗存可分为以下几类:

    1.堡寨风貌展现性建筑(构筑物)。该类以建筑或构筑物具有堡寨特色类型为主,选取现有建筑中立面造型或材质具有特色与典型性的建筑以予保留,同时对堡寨内部分建筑残墙或门楼,以具有特色记忆点为依据对此类均建议原貌保留。

    2.堡寨原功能性建筑(构筑物)。根据调研与资料查阅,堡寨内除民居院落外,另有部分供村民集体使用或参与的功能性院落空间,如:孙氏祠堂、学堂、梧桐花园等院落空间。在原堡寨中这部分建筑空间构成了村民活动的场所节点,应在设计中予以恢复或复建。

    3.堡寨内高规格建筑。堡寨内院落空间大量以普通一进院为主,民居建筑多为土坯或夯土材料,但同样包含部分大户人家或地主阶层家族宅院,这些建筑或院落空间因财富积累表现为装饰造型精美多样,材料多为青砖一砖到顶,或院落占地较大采用多进式为主。这类院落空间对堡寨内建筑多样性有着很好的体现,同时反映着特殊的时代印记,因这类宅院用材较好,大多格局保留完整,应在设计中予以修复或复建。

    4.堡寨普通民居建筑。大量的普通民居建筑多以夯土或土坯砖作为围护墙体,部分建筑采用红砖或青砖做勒脚,因此损毁较为严重且程度不一。对此类建筑多根据现有条件,如缺少特色或復建加固作业难度较大则建议进行拆除。

    (二)民居建筑

    南堡古寨民居建筑除几栋建于80年代的平屋面砖混结构外,均为典型的关中民居样式。将现场建筑按照建筑材料及建筑破损状况,对堡寨内现有建筑遗存共计186间进行分类,分别为:砖石建筑、土坯建筑和破损建筑。其中砖石建筑约94间,土坯建筑约47间,破损建筑约45间。满足新的空间功能需求,是民居更新策略的重要因素,在传统民居的院落围合、厦房单坡半边盖、天井避风蓄热等生存智慧,建造传统传承的基础之上研究提出以下策略。

    1.优化空间功能布局:传统关中民居的发展演进是在农耕文明与宗族文化交织下,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发展而来,而如今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正发生着改变,首先人们的生活与以往有了较大差异,其次古寨的恢复需要满足新的文化活动需求,因此对新建民居或改造民居可调整传统民居空间的布局形式,在继承传统建筑的智慧基础之上,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形式,改善居住舒适度,提高建筑质量。

    (1)综合利用院落空间:原堡寨中部分院落仅设一间厦房,一间正房,院落内多为空地以方便粮食晾晒与加工,现可利用院落内空余场地新建建筑扩充其功能空间,对院落面宽较大者可设置2间厦房,以形成完整合院。同时对原大量独立门户院落可增设倒座,根据场地实际情况新建附属建筑,增加有效的建筑面积,提高院落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满足丰富院落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双重作用,如图3。

    (2)生活空间朝向调整:在现有堡寨院落恢复格局下,尽量将内部建筑朝向及生活空间布置为南向。在延续堡寨民居合院式的布局形式下,可将新建或改建杂物、储藏、厨卫等建筑空间布置为北向,而将南向布置为主要的生活起居空间。由于堡寨中轴主线大街为南北走向,因此门户临街院落多为东西向布置,而主街东侧院落因入口设置多在其倒座右侧,因此正对门道的院内厦房多布置为北向,以利用山墙形成照壁功能。设计可对此类布局进行朝向优化,可调整厦房为南向布置以改善室内采光,而通过砌筑影壁墙的方法来解决民居入口避煞的需求。

    对原有院落建筑及内部布置重新优化,将东西轴向院落内单侧布置厦房的朝向由原址多在南侧朝北,调整为布置在北侧面朝南,优化房间的朝向以改善室内采光提高其舒适性,如图4。对院落临街建筑质量较好,拟采用建筑修复手段予以保留的倒座,可通过砌筑影壁墙的方法来解决因调整厦房而产生的民居入口避煞的需求,对新建倒座的院落可调整门道位置为正对北侧厦房,以满足遮挡视线及煞气的功能需求。

    (3)调整民居室内空间布局:传统民居正房多为阁楼式的“一明两暗”形式,阁楼上多用作储藏间来使用,底层室内空间大多低矮昏暗,或室内空间为通高见顶。设计利用传统正房建筑层高优势,可将部分民居正房改建成2层。其中一层部分可做客厅及茶室或餐厅,二层部分可布置为卧室,通过楼层的功能分区,在避免传统卧室由于布置在一层而带来的湿气及采光不良问题的同时,又可将建筑内垂直空间集约利用,有效增加二层室内的居住空间,并改善室内物理环境以提高舒适度。通过改建增加建筑内使用功能这不仅提升了原住户居住品质,也为未来堡寨开展民宿旅游接待提供了可能。

    (4)更新楼梯交通设施:传统民居内设阁楼多用活动爬梯或木制楼梯,人员使用多有不便,在更新民居或二次改造的过程中,应结合新建或翻建楼层高度,可设置户外楼梯或在控制坡度和踏步的尺寸关系下改造原有楼梯,以提高垂直交通空间的安全及舒适性。

    2.传承关中民居特色:南堡古寨民居有着明显的传统关中民居地域特色,更新设计考虑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活力,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延续自身的地域特质和建筑文化,如图5。

    (1)保持院落格局:院落风貌可按院落空间格局与院落建筑形态两个层面来研究[7]。院落布局需要延续关中民居传统特色,独院设倒座或独立门户临街,厦房根据院落宽度可单侧或双侧布置并保持单坡顶的地方特色,正房为双坡单层或双层。根据院落场地尺寸,可由独院扩展为二进院或联排院以满足使用需要,独立门户院落内部可设置照壁正对入口。根据院落建筑质量及后期施工难易程度的评估,可将院落建筑划分为原貌保留、原址修复、原址复建、拆除新建等几个不同类型,其中原貌保留和修复类型的均能完整再现堡寨原始格局与历史风貌。

    设计应对原貌保留类型的建筑或构筑物采用景观化处理或将新建建筑退后的技术手段将堡寨风貌真实记录。对原址修复类型的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材料可利用堡寨内损毁建筑的废旧材料进行修补,木构架屋架结构等建筑构造应采用传统工艺。原址复建和新建建筑应同堡寨院落空间保持一致,建筑样式与材料应考虑相邻院落类型及整体比例,如图6。

    (2)优化墙体构造:墙体造型及围合立面是建筑特色呈现的重要方面,传统民居夯土及土坯墙和青砖墙体以及山墙墀头均为建筑重要特征。但传统墙体的抗震性能及夯土材料的耐久性能均较差,需要更新优化墙体构造。在前期建筑风貌保持的原则下,新建建筑可设计为双层墙体,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表皮采用传统材料砌筑或装饰,改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建筑保温性能。

    新建建筑可将表皮材料从建筑结构中脱离出来,通过砖混结构完成主体建筑建造后,将表皮设计变为建筑装饰设计,通过周边建筑材料分析,新建表皮可选择土坯砖、旧红砖、旧青砖或土砖结合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营建。对修复类建筑根据安全评估可利用钢结构对内部空间进行支承或加固,以消除原结构安全隐患。

    (3)保留祈福元素的装饰构件:吉祥纹样、祈福神龛、照壁,辟邪图案或装饰在民居里大量出现,如五毒图形、宝塔瓦脊、八卦孔洞等均在南堡古寨民居里体现着朴素的民间信仰,是民居建筑装饰的一部分[8]。因此,保留民居建筑的装饰构件是恢复古寨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新设计中对宅院门楼砖雕纹样、门户内祈福壁龛、内院照壁、山墙金属辟邪图案装饰构件等均应在院落建筑中予以设计表现。

    (4)建筑构造特色传承:关中民居除外观造型,门、窗、檐口也极具地方特色。从装饰部位、形制、材料、尺度、构造细节,装饰手法上自成体系。关中传统民居门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关中民居装饰艺术文化的缩影,凝集着更多的人文精神[9]。设计上应整体沿袭传统风格,院落门户以实木拼板门为主,均设门枕石及门槛,门簪形式可为素形或雕刻,因堡寨内民居多为普通住宅等级较低,门枕石不易雕刻浮华,门簪以设两颗为宜。院内房屋可采用隔扇门,花格多为直棂式,因传统木制门窗密闭性不良,新建门窗构造节点可考虑与密闭性更好的工业建材有效衔接,可采取内外双窗的形式,将木窗作为装饰构件,如图7。建筑檐口的檐椽、檐口板、望板、滴水瓦做均以堡寨内现存建筑为模板进行设计。

    3.引入科学建筑技术: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体现着朴素的生态智慧,但同时也受生产力的制约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受材料构造及建造技术的限制,传统民居建筑的节能及舒适性均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原堡寨的自发建造行为对聚落的消防安全及公共卫生系统均无科学指导.因此在更新设计中,应对其中存在问题予以综合考虑,以满足后期的多功能需求使用。

    (1)消防设计:对聚落的整体更新改造宜考虑消防车的通行需要,在不破坏核心区空间完整性的前提下,可在堡寨外围设置环状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净宽、净空高度不宜小于4米,道路基础能承受消防车的压力且满足配置车型的转弯半径。堡寨内应设置消防站,配置专职、义务或志愿消防队,定期进行安全事故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消防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在村内可利用原涝池设置消防水池,村内应设置消防水泵房,在室外形成环状消防管网。堡寨内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接消防环状管网,并沿建筑均匀布置。

    (2)建筑防火设计:堡寨内院落相互毗连,建筑物之间没有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故应做好建筑物之间的防火分隔。各单体建筑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一、二级,建筑之间相邻外墙应采用防火墙,且屋頂不设置天窗。对需要保留原貌的庙宇、恢复历史风貌的戏台等建筑,耐火等级应为四级,相邻外墙宜采用不燃烧实体墙,建筑的屋顶宜采用不燃材料,历史建筑木构架采用可燃材料时,不燃烧实体分户墙应高出屋顶不小于0.5米。

    (3)给水排水设计:堡寨内原各户打井取水,现应统一改造为城市自来水,在堡寨内设水泵房、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在村落内形成枝状管网。每户给水均接自给水管网,分户计量。室外主干路设置综合检漏地沟,给水及消防管道均可敷设在地沟内。堡寨内排水应雨、污分流,污水需经处理后方可排放。应设置化粪池及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能够达到相关污水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亦可考虑二次利用进行农田及绿化灌溉。

    结语

    堡寨遗存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逝,散落在各地的堡寨聚落正在极度衰落,其所携带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随之逐渐消散。南堡古寨的更新活化策略是从传统民居中汲取营养,向乡村学习其长期积累的生态智慧,融合现代绿色建筑技术,采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从院落布局设计、建筑设计、材料优化等方面选取本地适宜的技术路线,在继承和保护传统关中建筑风貌的同时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基于生态视角的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研究(20192097);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关中地区胡墼民居建筑营造技艺及保护利用研究(17JK0523)

    参考文献

    [1]王绚.陕西传统堡寨聚落类型研究[J].人文地理,2006(6):5-39.

    [2]于希贤,于涌.中国古代风水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古代风水的再认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5-30.

    [3]张松.新农村建设与乡土文化保护[J].南方建筑,2009(8):72-75.

    [4]马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北堡寨村新农村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6: 55.

    [5]张壁田,刘振亚.陕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03.

    [6]虞志淳,雷振林.关中民居生态解析[J].建筑学报,2009(5):48-50.

    [7]崔文河.青南地区碉楼民居更新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6(10):88-92.

    [8]蔡宇超.基于意象理论的村庄整治设计策略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县东筦村为例[J].设计,2019(21):39-41.

    [9]李琰君.陕西关中传统民居门窗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