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境变化下的汽车设计思考
范文

    王金钰

    

    

    

    摘要:研究从设计的视角,对处于自动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剧烈变革中的汽车行业展开设计语境分析,洞察其中的设计机会。通过符号互动论说明汽车的意义随着社会互动不断演变,梳理社会互动在各个方面对汽车符号意义转型的影响。结合符合互动论和交互设计的理论,探讨汽车的符号意义变迁和设计趋势洞察,获得设计介入汽车行业的转型方向。文章提出设计介入汽车行业从设计汽车本身向构建可持续设计符号意义和移动生活方式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 汽车 设计 体验 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5-0085-0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 the study conducts a design contextanalysis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hat is undergoing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trendof ACES ( Autonomous vehicles , Connectivity, Electrification . and Shared mobility)to gain insight into design opportunities.This article using symbolic interactionism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auto is modified through social interaction and haveinfluence in all aspect.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interaction theory and symbolicinteractionism, to explore the change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uto and insightson design trends, to obtain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s Of design intervention in theautomotive industry. It proposes the direction of design intervention in the automotiveindustry from designing the car itself to building sustainable design symbols andMobility lifestyle design.

    Keywords: Symbolic lnteractionism Auto Design Experience Lifestyle

    引言

    經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在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出现下滑,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历史拐点。然而环球同此凉热,标志雪铁龙集团(PSA)和菲亚特克莱斯勒(FCA)两大行业巨头采取合并的策略抱团取暖,戴姆勒则宣布未来裁员至少1万人以渡过寒冬。纵观汽车行业正迎来自诞生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具颠覆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即从传统的以内燃机为核心的动力机车开始转向以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和电力驱动为特征的下一代汽车和技术解决方案。思变之潮席卷全球,汽车作为工业的重要门类向来是设计领域重要的研究与设计对象,加深对处于语境变化下的汽车行业的理解对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汽车符号意义的转变过程

    站在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意义既不是事物所固有属性的投射,也不是人心理因素的简单堆积,而是产生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符号互动论视意义为社交产物,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还会随着人所接触的人或者事物而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事物涵义的认知是一个不断重新解读的过程,人们也正是根据事物对其自身的意义来与事物互动。[1]汽车对于人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于汽车的理解也遵循这一过程。

    (一)区分阶级的符号

    自卡尔·本茨于1886年发明汽车以来,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是社会地位的附属品,在这一时期拥有或使用汽车的多是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汽车是凡勃仑(Thorstein B Veblen)笔下的“有闲阶级”炫耀性消费的代表,通过消费汽车能够起到彰显和巩固个人社会地位的作用,此时汽车的符号意义是区分阶级的重要标志。这种符号意义随着汽车在普通消费者群体的普及逐渐淡化,但并未消失。

    汽车作为区分阶级的符号,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的汽车品牌有不同的阶级定位,例如面向“有闲阶级”炫耀性消费的豪华品牌劳斯莱斯其“奢华”的符号意义历久弥坚。另一方面,同一汽车品牌也会通过不同级别的车系划分去迎合大众对彰显和巩固个人社会地位的心理需求,在车型尺寸、车辆配置和设计语言上体现出等级的差异,以奔驰为例由低到高区分了C级、E级、S级(如图1),C级通过年轻化的设计语言对应年轻化的消费群体,E级通过简洁干练的设计语言对应社会的中坚力量群体,S级则通过大气端庄的设计语言对应高端的社会上层消费群体。汽车的商品属性与符号意义构建了其隐形结构,而这也决定了设计的外在表现,只有深刻理解品牌定位、产品定位以及用户的阶级诉求,才能产出符合市场需求与用户需求的合理的汽车设计方案。

    (二)自我表达的符号

    1890年美国7600万居民中有2100万生活在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的中部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这为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由于特定的国情与社会需求,汽车的符号意义在美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并形成了注重自我个性表达的美式汽车生活方式。

    美国改变了汽车,汽车也改变了美国,或者说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和影响了美国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亨利·福特通过创新的施行零件标准化的方法,实现了廉价汽车的大规模生产,T型车不仅仅是一种车,更是一种召唤,它把汽车工业带入有希望、有前途、高效率、有实用价值的领域。到1930年美国53.1%的农民拥有全国2300万辆车的50.3%,汽车不再是“有闲阶级”的玩物,而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这为美国城乡格局的重塑和以车为第一焦点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

    汽车对美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城市离散化和乡村的集中化。汽车改变了原有的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使得工厂以及居民逐渐搬到郊区,人们开车去道路沿线的加油站、百货店、邮局等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汽车的使用迎合也强化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体,强调个人自由,力图扩大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控制能力。在美国汽车不仅是普通人生活与工作的助手,而成为必需品,并进一步成为“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正在成为了人们自我表达的手段。但在当时的美国汽车市场上消费者的选择极少,汽车市场被福特T型车(如图2)所控制,1921年福特T型车的产量占据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截止1927年停产,它的累积销量超过了1500万辆,足迹遍布世界每个角落。亨利,福特为了压低成本、扩大产量,尽可能地执行“标准化”生产,从而留下了名言“Any customercan have a car painted any color that he wants so long as it is black.(任何消费者可以选择让车喷漆为任何想要的颜色,只要是黑色。)”,这显然不是消费者“个性”的理想选择。汽车对消费者而言有了新的意义,而此时的汽车市场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通用汽车的哈利·厄尔解读到了当时时代语境下的汽车需要被赋予“个性”的符号意义,从此汽车进入百花齐放的年代,而汽车设计也由此诞生。

    在福特T型车停产的1927年,哈利·厄尔设计的凯迪拉克Lasalle问世,这是第一辆从保险杠到尾灯都由设计师设计的汽车,也即设计介入汽车行业的开始。它与市面上其他车型棱角分明的箱子造型不同,有着圆润的线条、流线的轮廓,并第一次将“时尚”的概念引入汽车领域。同时,凯迪拉克针对亨利·福特的言论针锋相对的提出“Fifty body styles and types-Five hundred color and upholstery combinations.(50款车型以及500种可供选择的配色和内饰方案)”。同年年末,通用正式成立艺术与色彩工作部,由哈利·厄尔担任主管,在他的带领下,通用产生了大量汽车設计经典。1937年汽车产业第一辆概念车别克Y-Job诞生(如图3),它首次展示了驾驶舱和船型车身的概念,与当时马车车厢式的车身完全不同,汽车由此开始变成现在的样子。在概念车设计过程中画草图、制作油泥模型这些现代汽车设计必备的设计手段出现并沿用至今。

    二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一段黄金年代,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盛,人口也迎来了一段时间的暴涨,出现了从1946年至1964年期间著名的“婴儿潮”,这些社会因素刺激了汽车市场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哈利·厄尔也由此开启了汽车设计史上著名的“火箭尾鳍”年代(如图4)。诞生于1948年的凯迪拉克Fleetwood 60拉开了尾鳍时代的序幕,尾鳍造型是其最显著的特征,这种尾鳍特征吸取战斗机的设计元素,也深受当时冷战背景下的太空竞赛的影响,尽管这种设计元素在日后看来略显夸张,但高高的尾鳍、闪亮的镀铬件与同时代身处爵士乐、香槟酒、霓虹灯纸醉金迷生活中美国人遥相呼应,它的出现让美国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与热情得到完美的呈现。1959年推出的凯迪拉克Eldorado(如图5)成就了“火箭车”的巅峰,火箭尾鳍作为一个独立元素被分离出来高高跃起,尾鳍后缘的刹车灯被设计成火箭的造型,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太空时代的幻想。火箭尾鳍的时代在1964年随着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对立的缓和也逐渐走向终结,但汽车强烈的个人表达的符号意义并未就此变淡,而成为影响至今最重要的设计符号语义之一。

    二、汽车设计新范式

    (一)可持续设计转型

    1.不可持续的现状:长久以来汽车消费者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体系影响,形成了基于商品消费的幸福观,主要体现在把幸福的指标与对商品的拥有和消费力作正比关联。[3]拥有和消费汽车正是这一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它的指引下美国成为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而其家庭汽车平均拥有量在2001年达到2.05辆。[4]但是美国的社会体系和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全世界不均衡和不健康的发展条件下实现的,美国占世界仅5%的人口却消耗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不可否认汽车对生活带来的便利性,但汽车正在逐步蚕食城市,消耗人类生活的一些基本必需品——土地、空气、水。因为车辆造成的堵塞,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来拓宽街道或者修建停车场,市中心区向外大幅度扩张,而这又会造成市中心区职能的分散,使人们更加依赖汽车。如此循环往复的后果便是城市变得区域极广,分布极散,城市的多样性和用途的集中性无法实现。这一景象已经先后在很多城市出现,包括美国的洛杉矶,日本的东京以及中国的北京等。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带来种种的环境承载问题,堵塞的交通,弥漫的尘埃,撕裂的城市,已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阿喀琉斯之踵。此时,很难再说汽车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含有阶级属性和自我表达的符号意义推动了汽车在消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但最终遇到了不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国家对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应有新的目标,而不再仅仅是汽车产销量等经济指标,大众对汽车应有新的消费观,而不再仅仅是占有和使用资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和设计师哈利-厄尔为刺激销量推出“有计划的废止制”,即在设计新的汽车样式时,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每三到四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样式”老化过程。设计师年复一年推出“新”的设计,设计的最终目的转化为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由此可以不客气地说设计是造成不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帮凶”,在当前的语境下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从业者,应及时改变认知,通过设计的力量积极推动汽车的符号意义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运用设计思维探索可持续的移动生活方式,重构人与车与自然的关系,基于可持续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汽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产业链。

    2.可持续解决方案一共享化: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Uber、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成为共享经济领域的代表,车主通过将闲置的资源即车内空间通过网约车平台有偿转让出去,既能帮助乘客到达目的地,也能让车主得到相应的回报。共享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便捷,同时让供给者和需求者双方在经济上受益,更能够实现汽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汽车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共享是一个合理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也成为未来汽车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面向共享化的汽车设计与传统的汽车设计思路不同,这体现在汽车设计的对象从实体向服务转型。传统的汽车设计是对实体、产品和功能的设计,关注的是形态、结构、功能以及颜色、材料、工艺等。而服务设计是针对提供商与/对顾客本身、顾客的财务或信息进行作用的业务过程进行设计,旨在使顾客的利益作为提供商的工作目的得以实现。[5]这两者的不同也体现出在当前的时代语境下汽车设计的范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二)汽车设计范式转型

    汽车行业正经历自动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四化的冲击,汽车的属性和符号意义也在四化的冲击下剧烈革新。汽车行业的核心由Vehicle(汽车)逐渐演化为Mobility(移动能力),并将进一步进化成Platform(平台)(如图6)。传统而言车企如福特、通用主要业务为销售单独的汽车产品,随着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等商业模式的出现,移动能力成为汽车行业新的焦点。自动驾驶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将把汽车行业推进新纪元,给人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此时自动驾驶的汽车连接人、产品、场景、服务,成为移动生活方式的入口。

    1.从产品设计到服务设计: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提供作为产品的汽车到提供移动出行服务的转型。汽车早已不再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时代,尽管自福特主义启始的模块化分工、设计、生产、装配的产业基础没有变化,但汽车行业的巨头们正在进行从汽车制造者向移动出行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转变。尼桑汽车未来实验室高管Megan Neese指出,尼桑正在进行从专注于一个具体的车型到专注于整个出行系统的转变,甚至是能够为市场提供汽车之外产品的可能性,尼桑真正的商业基础不再是销售汽车而是移动能力。[6]无独有偶,大众集团(中国)总裁海兹曼也表示:“对于大众集团来说,我们正在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转型,从汽车制造商转变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移动出行服务的提供者。”

    汽车行业发生的变化也要求汽车行业的设计范式进行转型。当移动出行服务成为车企(出行服务提供商)的主要业务时,服务设计便是针对车企(出行服务提供商)对乘客提供出行的业务过程进行设计,涉及乘客本身、乘客的资金流和信息流,旨在使乘客实现空间移动作为车企(出行服务提供商)的工作目的得以实现。

    2.从服务设计到生活方式设计:汽车行业正在酝酿中的变化是从提供出行服务发展成为引领全新移动生活方式的平台。基于pathways组织转型和战略路径规划工具[7](如图7),传统的汽车企业主要销售的产品是汽车,并围绕汽车形成了4S店经销商系统。从文化层面看传统的汽车文化传递出阶级属性,如注重豪华和高端品质,也传递出自我属性,如追求速度、渴望越野等特征。

    随着特斯拉电动车的横空出世,涌现出一股新兴造车势力,它们为汽车行业带来了电动化、互联网等新的交叉元素。它们为行业和消费者带来了电动汽车这一全新产品,并提供配套的充电设备,甚至是整个家庭的能源供给站。它们也构建了全新的销售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辟了线上销售模式,同时对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进行升级改进,推出更加注重消费者参与感和体验感的体验店模式,与用户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此外,它们还推出加电服务,大力建设覆盖全国的能源补给系统。在文化层面,它们的出现为汽车行业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属性,也带来了绿色出行的可持续理念,同时也让汽车行业开始像互联网行业一样注重用戶体验。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依存于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未来的出行服务提供者需要与城市规划、政府、法律等不同社会职能部门合作去定义未来的汽车,这也决定了汽车的符号意义和属性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自亨利·福特发明流水工作法使汽车在大众群体普及以来,汽车对人而言的主要角色即是—种单纯的交通工具,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与车的关系将发生巧妙的改变。人类具备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世世代代以来,通过不断的感知与学习,积累了璀璨的文明成果,而这些成果以文字、建筑、音乐、绘画等各种各样的符号形式保存下来。人工智能或许也能够具有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进而可以产生学习能力并积累丰富的“经验”。而且毫无疑问的是在驾驶情境下,通过传感器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在识别车道、路标等信息方面的能力将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水平。人类的大脑具有假设和构想的能力,使人能够快速判断路上的障碍物,这是“经验”使然,人工智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测试也能像人一样适应新的环境。拥有丰富经验的人工智能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出行的工具,而成为能够与人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陪伴人类成长,共同构筑美好出行未来的伙伴。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与车的人机交互设计远远不止是目前的语音助手、虚拟助手的范畴,而是人与车,车与车,车与环境的全方位、全场景的交互,设计将赋予汽车更多人性化的特征。

    在未来汽车不会再被单独来看待,它即是一个智慧的个体,一个移动的空间,同时也代表着背后链接的整个出行和生活平台。自动驾驶、5G通讯等技术使得汽车连接人、产品、场景、服务,甚至汽车成为服务本身,购物、餐饮、观影、医疗等服务均能够在该空间内完成,此时汽车是一个可以承载一切的“盒子”。车将成为人亲密的伙伴和生活的一部分,人与车与环境构筑全新的生活方式。

    结语

    自哈利·厄尔在通用汽车开辟汽车设计先河以来,设计一直在汽车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在处于语境变化下的汽车行业面临新的挑战。自动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几乎成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共识,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整个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和供应链体系都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著名设计学教授理查德,布坎南(Richard Buchanan)将设计分为四个层次,传统而言设计在汽车行业的主要作用为视觉传达的设计(Visual),如宣传广告等,以及物的设计(Objects)即汽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处于更高层次的服务设计(Services)和体验设计成为设计介入汽车行业的新的领域,而处于最高层级的系统设计(Systems)也逐渐成为新的设计对象。在任何重大的行业变革时期,总是存在着创新者与保守势力的抗争,但在当下风起云涌的汽车行业大变革时期,设计的价值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参考文献

    [1]Bkmer H. The nayure of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J].Conflict,order and action:Reading in Sociology ,2001:101-103.

    [2]曹南燕.美国早期汽车工业发展中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J].自然辩证法通讯,l996(02):32-39.

    [3]巩淼森.幸福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创新:走向可持续社会的设计战略[J].装饰,2010(03):123-124.

    [4]Has motorization in the U.S. peaked?[EB/OL].2017-01[2019-12-09].https://deepblue.lib.umich.edu/handle/2027.42/98098.

    [5]代福平,辛向阳.基于现象学方法的服务设计定义探究[J].装饰,2016(10):66-68.

    [6]Digital Disruption and Empowered End-Users[EB/OL].2016-08-11[2019-12-09]https://mackinstitute.wharton.upenn,edu/2016/digital-disrupeion-empowered-end-users/

    [7]Social Design Pathways[EB/OL].2019-12-09].http://www.winterhouseinstitute.org/pathways

    [8]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1):58-62.

    [9]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與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0]胡迪·利普森(Hod Lipson),梅尔芭·库曼(Melba Kurman).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将从颠覆驾驶开始,全面重构人类生活[M].北京:文汇出版社,2018.

    [11]包涵.汽车内饰设计趋势研究[J].设计,2017(21):58-59.

    [12]鲁嘉颖,高奇峰,白铭玉.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人-车-环境关系探索[J].设计,2017(11):60-6l.

    [13]罗颖博,马宏宇.汽车内饰设计的人机交互前沿技术及设计趋势研究[J].设计,2019,32(13):38-40.

    [14]Condon J C. Semantics andcommmunication[J].1968.

    [15]Barmlund D C. Communication:The context of change[M]//Communication theory Routledge,2017:6-26.

    [16]Buchan R. Wicked problems in design thinking[J].Deslgn issues,l992,8(2):5-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