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湘西列必洞村民居空间环境研究 |
范文 | 李梦丽 摘要:为改善列必洞村民居空间居住环境。分析了列必洞村民居空间的构成与布局,总结了列必洞村民居空间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空间中各个功能的面积进行计算分析。获得更加适合现代生活中的列必洞村民居空间环境的改善设计方法。 关键词:空间?布局?面积?列必洞村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8-0158-03 引言 吊脚楼是我国传的典型代表,是土家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早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就形成了原始文化。湘西的传统文化源于巫楚文化”。从湘西巫楚文化的产生到湘西先民图腾说现象,再到民间的风水说,再到湘西的建房习俗和民间工艺等都充满了湘西的神秘感和独特性。本文选取湘西永顺地区的列必洞村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列必洞村民居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布局的分析,说明列必洞村民居室内外空间环境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空间现状的因素。 列必洞村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区域,隶属于吉首市永顺县泽家镇砂土村中一个自然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传统文化形成了土家族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吊脚楼形式的居住与生活空间则是土家族人民历经数年形成的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住宅形式,是土家族人民的伟大劳动结晶。 对列必洞村民居空间的研究,包括对列必洞村民居院落空间与民居室内空间的分析,即列必洞村民居院落空间中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面积与民居院落面积之间影响关系的分析;列必洞村民居室内空间中的构成要素,及各功能要素面积与民居室内总面积之间影响关系的分析。 一、列必洞村民居院落空间的分析 列必洞村民居院落中的构成要素包括住居、储藏空间、饲养空间、卫生间空间、生水空间、种植空间,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得出构成要素的分布规律。 在列必洞村民居院落中住居占据主要位置,是整个院落的中心。在建房初期,当地村民请懂得风水的先生结合主人的生辰八字在院落中找房屋的位置和朝向,而院落的位置和朝向随着住居的位置和朝向而定。全村61户民居中,在院落中有储藏空间的民居共有32户,是大约二分之一的比例。通过对测绘的平面图的分析,院落中储藏空间的位置大多位于住居左右两侧,或左侧或右侧,或用砖墙新建的空间,或原来用木材搭建的空间;新建空间的材料为水泥石转,這种材料的使用是近几年内列必洞村居民才开始,这一方面的变化从村落和社会角度看是经济和环境的发展,一方面居民开始外出打工,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对于环境的保护,保护森林资源,不乱砍滥伐;因此在这一点上列必洞村民建房的材料使用习惯正在发生着变化。 饲养空间在列必洞村民居院落空间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列必洞村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饲养家禽,饲养空间一般位于住居的两侧,或左侧或右侧,属于储藏空间的一部分。卫生间空间在列必洞村民居院落空间中大多位于整个院落的角落处,其余小部分位于住居左右两侧。目前列必洞村民居的卫生间均为新建的空间,是近几年改变的新形势,而在调研过程中没有见到当地传统的卫生间的形式。生水空间在列必洞村民居院落中位于住居的前方左右两侧,或公用水池。公用水池位于村落中,不单独属于某一户民居,是周围附近几户民居的公用设施。在列必洞村中公用水池一共有4处,呈线状分布。种植空间在列必洞村民居院落中并不多,目前只有三户民居。 由于列必洞村处于山地,地势曲折,所以整个村落的民居面积不大,一方面院落的平坦地势均为后来修建的,因此在院落中没有多余的空间来种植;另一方面民居周围是山地和丘陵,距离近,面积大,方便种植。 通过对民居院落中各构成要素面积的统计,得到了列必洞村民居中住居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48.47%;储藏区域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3.2%;饲养区域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0.55%;卫生间区域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0.53%;生水区域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0.39%;种植区域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0.07%;台阶区域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8.91%;烟炕区域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0.23%;栏杆区域面积平均占院落面积的1.76%(如图1)。本节统计的所有空间构成要素的面积占院落总面积的55.2%。 在列必洞村民居院落的调查中,发现列必洞村民居的院落空间在一部分民居中存在空间利用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在空间尺度方面、空间划分方面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对列必洞村民居的院落空间提出了几点空间重构设计构想,如:在民居院落空间尺度方面: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在院落中增加饲养空间的面积,将饲养空间与住居区域分开设置,以达到住居环境的整洁舒适性; 在民居院落空间划分方面,院落中的种植区域由于列必洞村中民居院落的种植区域面积较小,利用率较低,因此,将种植区域取消,转换设置为储藏区域,增加院落中的储藏区域的面积,以将使用频率较低的劳动工具与生活用具放置在储藏区域,达到院落空间的整洁性。 二、列必洞村民居室内空间的分析 (一)列必洞村民居室内空间功能分区 列必洞村中民居室内空间可划分为堂屋、神龛、厢房、吊脚房(木吊脚/新建)和二层共5个空间构成要素。通过调查分析,居民的内部空间按照不同的功能可划分为:神龛区域、堂屋区域、卧室区域、休闲区域、火塘区域、厨房区域、储藏区域、栏杆区域和台阶区域主要这九大部分。 1.神龛区域在堂屋后墙的正中间位置,正对堂屋大门;神龛的最上方在后墙的中间最上方位置,是中心区域。神龛是一个矩形的方框,长400mm左右、宽1000mm左右、高1300mm左右,上面放有供位,或祭祀祖先或供奉精神信仰(如图2)。神龛上面的香火和蜡烛在春节的初一到十五期间不能熄灭,其他时间点名香火是祭祀祖先或其他节日时,而在平时香火和蜡烛都是熄灭的。神龛在春节或婚丧嫁娶时要在周围贴上具有寓意的对联,这是在土家族人一直延续的传统。 2.堂屋是土家族人民居重要的地方,接待客人、婚丧嫁娶以及祭祀等重要活动都在于此。 3.卧室在住居中位于堂屋两侧的厢房,一个是老人的卧室,另一个是儿子媳妇的卧室。老人的卧室在大部分民居中是分为两个空间,里面是卧室,外面是有火塘的休闲区域(如图3)。在这整个厢房内,修建房屋之初就将厢房用梁架和木墙板划分为卧室和休闲空间。目前,在列必洞村中大部分老人的卧室是保留原始的空间状态,卧室和带有火塘的休闲空间;而年轻一辈的居民,他们的卧室空间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将原始的厢房(一个厢房内有两个小空间)彻底打破中间的界限,把厢房内中间的木墙板拆除,把两个小空间合成一个完整的大空间,使整个厢房整体作为卧室休闲空间,并将火塘从卧室中移除(如图4)。 4.休闲区域在列必洞民居中是包括在卧室厢房区域的,在老人的卧室中,放有床的主卧室空间和休闲空间存在有明显的界限一木墙板的隔断;而在年轻一辈居民的卧室区域内,这种界限已被打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线,或有帘子分隔或没有分隔。 5.火塘区域在列必洞村民居中的位置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保持原样,在卧室区域内,另一种是在厨房区域内。保持在卧室区域的火塘大部分是老人居住的空间,冬天利用火塘取暖,做饭;在厨房内的火塘是由于年轻一代的居民觉得火塘在室内比较多灰尘,房屋容易变脏,因此,列必洞村内大部分的年轻居民的卧室均不使用火塘,他们在冬天利用电暖炉取暖。 6.厨房区域在列必洞村中其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 a.在2000年之前,列必洞村住居的厨房区域是在厢房内,火塘的位置就用作餐厨区,冬天就在厢房内煮饭、用餐; b.到了2000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居的部分功能区域开始发生变化,使用水泥砖砌筑的空间在列必洞村民居空间中开始逐渐增多,这部分新建的空间大多作为餐厨区域,居民把火塘开始移动到新建的厨房区域,开始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使用不同区域的厨房,夏季在新建的大空间的厨房,冬天在厢房内的火塘区域。其中也有部分住居只使用新建空间的厨房,一年四季都用于此。 7.储藏区域在列必洞村民居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列必洞村的吊脚楼建筑样式是一堂屋两厢房的构成样式,在传统的格局设计上,两个厢房都搭建的有二二层空间,这部分空间用作储藏区域,也用于晾晒农作物,比如玉米,或放置一些农具。另外一部分储藏区域是新建区域的空间,这部分空间一般位于住居的旁边。此空间通常会储藏一些柴火或其他劳动工具。 8.栏杆区域是吊脚楼民居二层的过道区域。此空间属于住居外的空间,用于通往吊脚楼的室内空间。 9.台阶区域位于民居的室外空间,用作于连接室外与室内空间的过渡区域。此区域一般采用水泥地自流平,长度与住居的宽度相同,宽度大约在1.5米左右,属于进入室内空间的前奏准备区(如图5)。 (二)列必洞村民居室内空间各要素面积分析 通过对列必洞村民居中各要素面积的统计,在民居中,堂屋的普遍面积范围为25.00m到30.00m2;神龛的普遍面积定值为0.40m或0.60m2;厢房的普遍面积范围为70.00m2到85.00m;吊脚房的普遍面积范围为10.00m到15.00m2;二层的普遍面积范围为10.00m2到20.00m;统计结果显示,厢房包含多种使用功能,也拥有最大的面积;堂屋也是主要的功能区域,其面积在室内空间中占一定的比例;在列必洞村中,室内的二层空间属于早期建房习俗留下的功能性空间,但目前处于闲置状态,在实际生活中利用率较低,因此这部分空间虽有较大的使用空间,但并没有实际功能;功能性或辅助性的神龛和吊脚房的面积比较小。 1.静态影响分析: 通过汇总61户民居中室内空间总面积及各构成要素的面积在室内空间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分析室内空间总面积对各构成要素面积的总体影响关系。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在室内空间中厢房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如图6),平均占室内总面积的60.92%;其次是堂屋面积,平均占室内总面积的23.28%;神龛面积平均占室内总面积的0.30%;二层面积平均占室内总面积的11.05%;吊脚房面积平均占室内总面积的4.45%。从数据中发现,室内总面积的大小变化对厢房面积的静态影响最大,而对神龛面积的静态影响最小。 2.动态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列必洞村民居室内空间要素中,室内总面积对厢房面积的影响最大,堂屋面积的大小同时也会随着室内总面积的大小变化而改变,但总体影响程度不大。而室内总面积的变化对神龛的面积并无影响,吊脚房面积与二二层面积与民居室内总面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线性关系并不明显。 (三)列必洞村民居空间的改造创新与设计 在列必洞村民居室内空间的调查中,分析观察到民居室内空间中由于傳统民居的建筑结构样式的影响,在列必洞村中民居空间的布局设计中,传统的建筑空间结构在现代生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列必洞村民居室内空间的布局、功能、材料与光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下凡点空间构建设计构想,如: 1.在民居室内空间的布局方面:民居中的二层空间由于位置较高,造成行动不便;另一个原因由于民居的二层空间在现代生活中大多居民已不再使用,空间的功能实质已发生变化,空间利用率低,因此在民居室内空间中,二层区域功能可转变为传统精神性的场所一传统民居的构造样式,将室内木质楼梯撤出,减少空间占用率。 2.在民居室内空间的功能方面:根据调查, a.首先民居中火塘区域的位置与功能已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现代生活中,部分民居室内空间内,休闲空间区域中原来设置的浅坑型火塘样式可转变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使用绿色能源的电器来取暖,可提升空间的整洁度与多功能性;或将火塘转移到厨房区域内,方便使用; b.其次,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对传统民居进行现代生活方式的合理功能布局,在列必洞村民居空间中,民居内部空间的休闲区域与卧室区域在现代生活中更加适应空间的宽敞性与舒适性,可将厢房中分为前后两个内室的小空间转化为一个更加宽敞与舒适的大空间,即拆除中间的木隔板,打通前后空间,这一点是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的转变。 3.在列必洞村民居材料方面:传统的建筑材料是列必洞村居民根据当地的资源,就地取材,选择木材作为民居建筑的整体材料。而在现代社会中,木材资源的逐渐减少与环境保护原则的实施,在建造民居时应选用较为绿色环保与耐用的持久性材料,如钢筋混凝土。 4.在列必洞村民居中光环境的设计改造方面:根据人体工程学与心理学的设计原则,人在昏暗的空间中需要有足够的光源来照亮空间,以缓解人在空间中紧张感与心理压力。在列必洞村民居中,左右厢房内的空间环境较为昏暗,也没有室外的自然光源照射进来,因此整个空间的环境较为黑暗,让人容易产生不安和紧张感。因此需要在内部空间中引入适量的光源一迁入电源光源或自然光源,即设置多的照明设备,或从屋顶或侧面打开天窗引入太阳光。 结论 文章从人体工程学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湘西列必洞村民居空间环境,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造建议,结合列必洞村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与居民的习惯生活行为方式,使民居空间在现代生活方式中既能够保持与继承传统民居的特色文化,又能符合居民现代生活空间的需求,同时又能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共居。 参考文献 [1]魏挹澧湘西风士建筑——巫楚之乡山鬼之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5. [2]罗晓飞,赵浩羌族民居室内“中心柱”及其空间布局[J].设计,2017(13):159-160. [3]謝润: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J].设计,2017(01):134-135. [4]尚澎,沈飞宇,孙友富贵州苗寨吊脚楼的发展与演变——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设计,2015(08):119-121. [5]胡慧琴.世界住居与居住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89-92. [6]赵忠鼎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构件研究[J].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62. [7]张捍平翁丁村聚落空间与居民居住行为关系的研究[J].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28-30. [8]赵倩巍,谢旭斌湘西南传统村落乡土艺术遗产资源的唤醒研究[J].工业工程设计,2019,1(1):79-81. [9]刘伟,丁亚君.基于数字乡村化的古村落保护[J].工业工程设计,2019,1(1):75-7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