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采究 |
范文 | 卢群 饶美庆 章万清 摘要:构建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產学研的综合能力。产业化运作为驱动,团队式指导为指引,协作式学习为支撑,实践型科研为提升,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融合产、教、学、研一体化。构建基于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明确实践项目整体教学内容,实践项目教学过程阶段,项目团队人员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实践项目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补充,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项目设计,实践项目总结提炼科研选题,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生产实践,产生一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融合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具有综合性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环境设计 产教学研 实践项目 过程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1-0066-04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及特性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环境设计学科起步较晚,分散在不同的专业院校,有理工类、农林类、艺术类。有些院校保留传统的农林园艺特色,有些院校偏向新兴的艺术设计方向,虽然有各自的专业所长,但其实践性和综合性都比较欠缺。从目前我国环境设计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严重,传统教学方式以“教”为主,重视课堂教育,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环境育人重视不够[1]。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课程设置为4周左右,每周12 -16学时,周期短任务重。学生多进行虚拟项目设计训练,参与实践项目困难,课程作业内容与市场需求及社会现实脱节。课堂教学缺少实践项目过程化训练及产、教、学、研体系的链接,学生无法参与一个完整深入的环境设计真实项目过程实践及掌握项目建设流程。学生缺乏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胜任设计工作,缺乏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不能满足综合性设计市场的需求。 (二)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特性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性,包括建筑学、艺术学、地理学、历史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相互补充融合。环境设计专业主要以从事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其学科方法和教学成果被有效地应用于环境建设行业。环境设计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具有更突出的应用型特点,其应用型不仅强调学科的专业理论应用于项目实践,而且应用型理论来源于项目实践,接轨市场需求不断适应、调整和更新学科知识构架。环境设计专业正在不断探索顺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向,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实践性、开放性、体系性的特点[2]。环境设计专业强调实践应用,承接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服务环境建设,从业人员不局限于固定的工作部门和岗位,可以从事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决策咨询、效果图绘制、文本制作、植物配置等。一个实际工程项目需要多个专业学科的人员组成项目团队,包括土木结构、市政设施、地理信息、造价预算等合作完成。环境设计专业既处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又将相关学科知识统一在环境设计体系下,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二、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融合产、教、学、研一体化 (一)实践项目引领产、教、学、研一体化的价值趋向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价值,工程项目设计与建设是本专业主要的社会服务内容。项目化训练是环境设计专业最具实践应用型特点的重要培养措施,通过实践项目训练接轨岗位职业需求,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融合产、教、学、研一体化,以市场为手段,就业为导向,培养“艺工结合”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3]。实践项目教学引导和规范环境设计学科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环境空间设计正确的思维方式,强化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如图1,培养多维性全方面发展的设计人才。 学校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与校政行企通过多方面深入化合作,搭建学校、政府、企业等合作运营平台,实现互惠、互助、互利的模式,共享人力、物力等资源[4]。创建校企共建,行业监督,政府支持的师资培养渠道,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培训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地方实践不仅扩大了实践项目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实践项目教学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为当地环境建设所用,服务地方经济。探索高校环境设计学科面向社会协作,参与实际建设项目产生互惠互利的成效,并且持续跟进项目化产业经营,实现校政行企共赢模式,推动经济增长、业态发展、产业运作建设。 实际项目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实践是科研课题的来源,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际项目实践过程中发现科研切入点,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和专业研究能力,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条件。搭建环境设计教学与项目实践的科研平台,并及时把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生产实践,实现科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见效,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及社会效益[5]。 (二)融合产、教、学、研提升人才培养 实践项目教学,就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转变为结合相关职业活动,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模式[6]。环境设计教学实施过程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组织教学,以实践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训练。通过环境设计真实项目实践把完成教学任务和完成科研、社会实践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把这些目标统一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培养人才的同时完成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7]。产、教、学、研合作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如图2,根据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整个项目实践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制订融合产教学研目标规律的教学安排,此模式是在相应的系统设计知识学习课程群基础上的职业拓展训练和人才培养提升。 1.产业化运作 环境设计教学与项目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校政行企单位合作,选取适合本校环境设计培养方向的项目设计,引入政府和企业的真实项目驱动学生投入实践项目设计建设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学校与各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可持续实践创业搭建共赢的平台[8]。根据环境设计行业实际项目建设规范,实践项目团队建立为项目委托方服务的意识,引入设计公司的项目实际操作流程,项目团队实地调研基地进行设计考察,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设计指导,和监理单位一起监督施工建设进程、质量、投入等。实际项目建成后投入生产经营,学院与行业共同培育创意产业建设,形成设计——使用——维护——经营——创收的产业键,以项目带动管理,共同经营创造收益,有助于实现互惠、互助、互利的模式,结合项目设计策划各类文化类、活动类、创意类等产业链的展开,产生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扩大社会影响。 2.团队式指导 实践项目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将原有的以讲授知识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进行拓展,结合真实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依据环境设计实践项目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实际项目任务内容为核心来组织与实际业务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建设中,企业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参与到教学中来,整合多元化结构人力资源,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甲方、工程师为辅助的项目教学团队。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序化课程结构和教学环节,创造真实工作情境,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业主,了解甲方的真实需求,促进学生的设计构思转化应用于实践项目的能力。指导教师和项目组学生团队商定选题的方向,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制定项目设计范围、概念框架、时间进程、人员安排等,并且提出相应的职业工作能力,依据培养职业工作能力的需要设置各阶段任务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团队参加各部门组织的行业培训、交流、评审等,补充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专业行业见识,了解前沿动态[9]。教师团队根据项目任务要求结合实践现场指导学生,吸取甲方的意见,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把控时间进度,培养学生独立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强调学生在产学研综合能力方面的提升。 3 .协作式学习 项目设计团队是由不同专业背景人员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依据环境设计的岗位工作流程,进行分工协作,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校内外协作等方式,将学科、理论、实践进行整合,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工作过程知识。学生小组成员依据实际项目工作的操作流程,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式学习,在各阶段进行团队内部分工协作和团队之间互助学习[10]。项目设计团队内部成员讨论商定实际项目的选题,回顾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工协作调研项目设计前期的背景资料,撰写项目设计计划书,绘制项目方案设计文本。项目团队实地或网络考察相似案例,比较分析提取优秀案例的借鉴之处,构思所承接项目的设计策略。学生团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如何解决问题。不同的项目组之间交流比较各自的项目设计和进展情况,互助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在校内定期组织方案汇报和小组互评。在协作式学习中项目设计团队通过实训练习环境形成从课堂理论到实践应用,并从实践应用到理论提升的过程。以实训为手段,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实际项目操作能力,融入真实现场环境,体会实践与互助交流的乐趣,逐步融入职业岗位角色,使课程实践任务接轨现实生活及社会需求。 4.实践型科研 师生以项目过程实践为切入点,在讨论式开放教学的過程中发现实践项目设计的问题,提出不同项目特有的应对措施,并且就项目设计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提炼科研选题,进行实践型科研。教师团队可以就实践项目总结提炼选题,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并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自主选题,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师生通过实践项目设计申报的科研课题既丰富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固有理论,又提升了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科研创新的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项目设计中,也可以提供给为合作单位所采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际应用,也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备条件[11]。项目过程实践搭建了环境设计教学与科研课题的桥梁,有条件地孵化校办合作企业,以科技创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拓展了学校服务社会的途径。 三、构建基于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 选取切实可行的实践项目,将实际环境设计项目,课题设计以及创新思维设计调研融入教学中,能够反映同类设计项目的一般特性,从而掌握这一类项目设计的方法和程序。突破原有的集中式课堂授课,按项目实施流程制订分阶段层级式实践教学方案,明确各阶段项目训练的实践目标和任务,在各阶段实践教学过程环节中促进内容、方法及操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教师组织实践项目设计团队,联系委托方与校外合作人员,指导学生团队进行项目设计,动态监控项目实施过程,在过程中实时调整实施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通过此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充分掌握实践项目的教学内容,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作品成果如图3。 (一)实践项目整体教学内容 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方法和经验,构建起与市场相适应的设计理念和工程设计整体意识。项目设计团队考察调研与实践项目设计选题相似的案例以及国内外相关设计理论文献,进行设计前期分析与研究。准确解读项目设计任务书,实地勘测项目场地现状、地域背景等基础资料,结合相关国家标准与设计规范,提出相应项目设计的内容规模等指标。掌握项目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过程训练,合理进行项目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建筑景观设计,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统一有序的整体感。实践项目组与教学团队及委托方进行周期性讨论交流,制作PPT汇报材料参与项目评审会,锻炼演讲及答辩环节的沟通技巧。完成项目实践基本内容和达到基本技能训练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鼓励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创新与探索,组织科研课题申报及成果转化应用[12]。 (二)实践项目教学过程阶段 按环境设计实际项目操作流程进行分阶段层级式实践教学,明确各阶段项目教学的实践要求和任务,主要可分为项目接洽、撰写立项书、场地调研、方案设计、评审汇报、修改深化、项目跟进七个阶段,如图4。教学实施方案注重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提升学生产学研的综合能力。 (三)项目团队人员组织形式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组织教学大多数以班级为单位,一般的班型为25 - 30人,都在课堂上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但是学生的知识接受层度和今后的学业计划毕竟有所不同,单一的课程教学会阻碍学生的分类发展。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综合考虑实践项目组的人员组织。根据现有学科范畴细分的室内和景观二个方向,优选二、三、四年级的学生组成实践项目组。一个按学年分组,分成三个学年小组,分别担任项目主导、项目深入以及项目辅助任务。另一个按年级梯度型组合,以3-7人为一组,分成若干个实践项目组,设小组负责人,各个小组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进程协调配合,互助学习。项目团队分组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又要考虑不同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按个体差异相互搭配。这样不仅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沟通和协作,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由各学科研究方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主持,承接实践工程项目或学科竞赛项目。将行业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资深设计师或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行业专家和设计公司骨干聘任到教学中,参与实践项目教学。组成多元互动的合作教学团队,促进校外行业人员与师生的互动交流,以达到优势互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多元化团队合作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3]。 (四)实践项目教学方法 环境设计实践项目教学综合性强,方法多元化,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现场勘测法、访谈调研法和过程驱动法。1.分组讨论法。讨论的形式包括项目组内部讨论,项目组之间讨论,教师之间讨论,学生之间讨论。师生针对具体实践项目内容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的形式贯穿项目每个阶段流程任务,强调开放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2.现场勘测法。实践项目团队现场实地调研地形、地貌、水文、植物等,观测道路的类型、宽度及交通状况,现有建筑景观和市政设施分布。通过实地测量、测绘、拍照等方式获得基地现状资料数据,包括基地物体的尺寸、高程等,绘制地形图和三视图。3.访谈调研法。实践项目团队与当地部门、群众,设计地块使用人员沟通交流,并对其进行访谈记录。同时,进行实践项目设计改造及人群使用需求问卷调查,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现状问题、改造意向、投资估算以及项目后期的可持续发展等。4.过程驱动法。委托方的实践项目分阶段层级式任务及时间安排驱动实践教学活动,项目设计团队跟进实践项目过程进度,对项目实施流程实时交流和监管,以项目进程组织实践教学具体阶段内容和完成目标。 (五)考核评价方式 教师依据项目过程实践的各个阶段,灵活组织教学内容,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要求,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和进度,建立健全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14]。首先,能力评价,把项目团队的现场调研、方案设计、交流汇报、建造实施都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评价工作组的项目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汇报讲解能力[15]。其次,过程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每个实践教学阶段环节中对学生点评反馈,项目组学生团队之间互评、行业及企业专家参与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最后,成果评价,教师和行业专家等合作教学团队对项目组学生团队最后的设计作品和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且对实践项目教学实施后产生的成效和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考核评价可以采用评分、评语、等级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综合性和全方面的评价。 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突出的實践应用性特点,工程项目设计与建设是本行业主要的社会服务内容。而项目化训练是环境设计专业最具实践应用型特点的重要培养措施,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融合产、教、学、研一体化,具有综合性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深远意义。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主要具有开放性、过程化、项目化、效益性的特色。(一)开放性。实践项目教学整个过程的实施坚持开放性的原则,教学途径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人员组织、场地调研、讨论交流、维护管理等方面多维协作,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各种新的教学思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定位,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模式,特色培育等方面优化教学体系。(二)过程化。实践项目具有典型的操作过程流程,项目设计进程分阶段进行,明确基地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调整与优化设计。在分阶段实施的前提下,体现出专业理论的实践性,实践训练的过程化和产、教、学、研推进的层次性。(三)项目化。环境设计是一个从事实际工程设计项目,解决实际场地问题的应用型专业。引入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实践,教学注重实际项目操作流程的训练,强化工程项目概念。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及时把控市场需求,岗位职业工作任务,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四)效益性。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直接受益人是学生,在项目实践多元互助的学习环境中有效地锻炼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此模式还辐射学校及合作的企事业等单位收获效益,通过此实践项目教学活动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另—方面,推行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还存在资源配备不齐全,人员协作难组织,周期长过程监管复杂等困难,需要持续性改革完善。.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jg20180479。 参考文献 [1]竞云,李津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8-329 [2]张园圆.探讨环境设计教育理念 基于清华大学“三位一体”模式[J].设计,2020 (17):90-92 [3]张康夫.高校服装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7,37-38(2):164-169 [4] Jiang, Wang.The Establishment of thelnnovative and PrachcalTeaching Mode for Architecture Majors with theHelp of Schools-Enterprises-Govemments-Researchinstitutions[J].JournalofLandscape Research, 2019, 11(2):107-109 [5]薛彬彬,呂从娜.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8 (20):118-119 [6]Helle, Laura, Paivi Tynjala, and Erkki Oikiuuora Project-based leafning in post-seconduy education-theory,practice and rubber sling shots[J].Higher education, 2006, 51(2):287-314 [7]姚思聪慧.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基地优化建设研究[J].学园,2020(4):73-74 [8]刘静.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与产学研结合模式探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10):101-102+104 [9]杨小军.以校企联动为导向的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设计,2017 (17):67-69 [10] Jiang, Wang, and Wang Tongyu. Cultivatiou Mode of Jnncwahve Talents in AIchitecture under the Cooperahon ofPioduchon, Teaching and Reseuch[J] JournalofLandscape Research, 2018, 10(2):97-98, 102 [11]Griffiths*, Ron Knowledge poduction and the reseuch-teaching nexus: The case ofthe built envionmmentdisciplines[J] Studiesin Higher education, 2004, 29(6):709-726 [12]Li,Xiaoyun, and Yiqian Yang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m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J].Journal ofLandscape Research, 2020, 12(1):131-133 [13]马萍萍.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改革研究[J].工业设计,2019(4):42-43 [14]于静.基于产学研工作室制的设计类人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5):123-124 [15] Zhang,Zhiwei,Yi Qne,md Haiyan Tang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nn of“TraditionalLandscapeArchitecture Desigu”Coursein Applied Univeisities[C]. E3S Web of Conferences.EDP Sciences,2019 (79):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