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京地铁标识系统字体问题分析 |
范文 | 李文琦 引言 地铁是城市中最便捷的交通王具,其特点表现在没有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在短时间运送大量乘客,是我国的重要交通运输形式,解决交通运输中的基本问题与矛盾。 在中国,人民的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各地区相继建设地下交通、并开通地铁。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而存在,还作为传递城市信息、塑造城市形象的“媒介”而存在。地铁标识系统直接关系着乘客的换乘及进出站,对地铁内人流的影响至关重要,人性化的地铁标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乘车效率,还可充分利用地铁空间,减少拥堵,提升城市公共形象。 北京地铁各条线路由不同运营公司管理,所以其标识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地铁中线路的标识系统不规范,地铁标识系统引导不明确、标识系统中字体规范的问题、地铁中广告色彩花哨繁复影响标识系统图形信息获取、标识系统中字体大小不统一与地铁中环境色彩复杂而影响图形语言的表达等问题。鉴于地铁标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众多,本文将重点研究标识系统中与字体内容相关的问题。 (一)地铁标识系统的分类 标识系统是在任何情况下,针对不同人群与语言引导到达目的地,在标识系统中,人们通过标识中三个基本的元素信息来为人们做出正确的引导,其中包括:文字字体、图形符号、色彩。标识系统的分类是从两个部分来进行:一是通过标识系统来标注方向、位置、位置中的图形符号以及外观的艺术形式、材质和工艺等元素的研究;二是指图形符号在地铁空间中的信息导视系统的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将标识系统的功能和标识在环境中的内容信息分为引导性标识、识别性标识、方位性标识、说明性标识、警示类标识的类別: 1.引导性标识:通过箭头和符号等能够指明所在的场所方向或设施的标识系统。这类标识在陌生环境中使大多数人通过其引导来找寻方向。 2.识别性标识:是对地铁中事物的认知识别过程进行分別表现,标识的设计是地铁中设施或环境建筑的设计能否清晰地表现出这是哪里,这是什么。 3.方位性标识:一般多存在于出入口或路途中等地方,是提供目标地点整体的场景认知,将周围建筑与环境因素、以及环境相关的设施等,以信息图形或地图的方向呈现出来。 4.说明性标识:是对地铁中设施等事物的操作方法、相关的内容与规范以及活动安排等采用的标识系统。 5.警示性标识:是地铁中能够起到提醒、禁止等一些行为以此来维护人们和社会的秩序与安全。 二、地铁标识系统文字的意义 “标识”的概念来自于英文的“sign”,sign在词典中的解释:n记号、符号、信号、暗号、手势、招牌、广告牌、迹象、足迹。所谓标识,就是被符号化了的传达心底的一种媒体。 地铁的标识系统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引导乘客在地下环境中进行必要的交通活动,而标识导向是对乘车的信息与信号传递给乘客、能够提供清晰且清楚的引导信息。地铁标识系统是通过一套沟通传达系统.来引导拥有不同语系及目标的人群通过相同的空间,进而将其连接起来,在系统内的任意标识、任意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功能,并呈现出一种特定的情境内容,即信息,其中包括图形符号、文字等。 地铁中的标识文字是交通信息的传达主要手段,是在标识中起到导向的作用。标识文字的文字量能够准确、规范地传达信息,使乘客能够在进站、出站、换乘时节约时间。地铁的空间光线暗沉、人员密集且拥挤,在这过程屯人们要通过快速的阅读标识牌上的文字信息,标识牌的文字量应做到清晰易懂,使乘客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识別,从而提高地铁交通的效率。例如:乘客在时间短且灯光环境差的地铁中.地铁标识的文字量过于繁琐且不够准确。需要站在标示牌前一定时间的阅读,浪费乘客的乘车时间,无法体现标识能迅速传达导向信息为人提供便捷的宗旨。 标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必须具备易于识別、醒目的条件。一般标识系统中文字选择会根据标识设计的表现形式来选择合适的字体。根据地域特色决定多种语言字体的使用,在国内一般都是使用中英文字体,而中文字体一般有黑体、宋体、楷体等。目前北京地铁标识系统中关于字体内容相关问题仍然存在。 三、北京地铁标识系统字体内容相关问題优化分析 (一)北京地铁标识系统字体内容相关问题分析 通过对北京地铁标识系统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目前北京地铁标识系统中字体内容相关的问题主要有:(1)字体内容信息主次表达不清晰;(2)字体内容量过多;(3)字体多语言表达欠妥;(4)字体字号不一致问题。 1.字体内容信息主次表达不清晰:在标识设计中,人们阅读的层次依次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在2号线,4号线乘车的标识设计中,第一部分应是标识设计中最关键的信息要素(如图、)所示,第一部分应是标有2号线和4号线的信息要素,而现有标识中,“乘车”这两个字在最醒目的位置,对人们在视觉空间中造成了文字的主次,大小的阅读顺序问题,地铁换乘站,人员流动大,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地铁标识的重要意义所在。 2.字体内容量过多:在北京地铁13号线西直门地铁站指示标识中,个別标识牌中的标识中的内容量很大(如图2)所示。标识中文字分成两排排列,使得字体过于小,在一定视觉距离上,文字的内容量过多,字体尺寸小,从而造成视觉信息内容的读取困难。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是三条线路的换乘站,西直门地铁站的人流大.换乘难度高,换乘距离长,在換乘中存在动线交叉、人流混乱、換乘标识如果不清晰,使原本就较长的換乘过程效率低下。 3.字体内容多语言表达欠妥:西直门地铁站每天的人流量大,地理位置在西北,是北京各个大学聚集的地方,而车站的流動人口中有很多外国人口,在标识设计中,只有中文字体的站台说明,而未有英文翻译字体,着实欠妥。地铁标识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原则中规范出文字信息采用双语设计,由于来自世界各地使用人群,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对于地铁交通的标识设计,其文字信息均采用双语形式:母语即中文+英语。因此,在出站进站的重要位置的指示标识,标识应统一为中文+英语的形式进行提示线路,对此车站不熟悉的乘客将无法对要去的地方作出正确选择,路标提示等于没有提示,标识应更有效、人性化地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在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车站,标识中文文字有“此处楼梯无法換乘去往朱辛庄方向,请往站台中部走”,而标识未有英文翻译字体的体现(如图3a)所示。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天的人员流动很大,据旅游景点调研相关数据显示,南锣鼓巷每天的各国游客及中国游客占到游览人数的79.7%,所以在換乘过程中,引导信息要明确,适应各类人群对地铁标识的需求。而标识未有英文翻译,使换乘的过程对外国人造成了困难。 同样在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车站,标识中文文字有“8号线终点站请勿上车”和6号线換乘的标识,“8号线终点站请勿上车”标识并没有翻译成英文(如图3b)所示。在換乘的过程中,只有中文标识,而没有翻译成英文标识,会使外国游客或外来人口在未知路线的情况下,在地铁中迷失方向。 4.字体字号不一致问题:标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必须具备易于识别、醒目的条件。在国内一般都是使用中英文字体,而中文字体一般有黑体、宋体、楷体等。目前在北京地铁标识系统中,西直门地鐵站的13号线出口的标识设计中,注意到了标识系统的字体大小不统一的问题(如图4)所示。在(如图4a)中,标识的第一部分是地铁图形符号,第二部分是标有T3号线的字体,第二部分的字体与第一部分的地铁图形符号大小相同,而标识中第三部分的“西北出口A”与第二部分和后面的出口指示标识的文字字号不统一,且在重点出口标识的文字字号,字体和色彩都不一致,造成标识系统的不统一,这种情况在地铁中常见。地铁出站寻路,人们往往要通过标识中的文字信息来获取出口的位置,在(如图4b)中的标识中最重要的方位出口名称“西北口”未能有效体现,而是标识中字体过于小,且与前后相关信息内容字体不一致,容易对人们产生误导,由于北京地铁客流量在上下班高峰朗乘客数量过大,因此标识字体大小不统一的问题会造成乘客在地铁内看不清标识,长期停留而不能快速、方便地进出站,不仅影响地铁标识系统的功能,还影响着地铁标识系统的协调和美观。 (二)改善方案 针对地铁标识系统中文字内容问题,给出改善方案(如图5)所示。 其中,(如图5a)中是关于对字体内容信息主次表达不清晰问题的改善,将地铁线与乘车标识互換位置,清晰地识別信息.做到主次分明;(如图5b)中是关于对字体内容量过多问题的更改,改善后在减少站台数量的同时将地铁线站名进行编号,每一站有一个站内编号,乘客只需记住编号就可以到达站内,更能清晰地读取信息;(如图5c)中是关于字体内容多语言表达欠妥问题的改善,改善后标识做出了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翻译.方便外国乘客对标识的识别。针对地铁标识系统中字体字体不一致问题,提出以下两种方案:一是将字号较小的文字加大,将所有字体大小统一;二是将不重要的字体较小的文字删除。针对(如图4)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善方案(如图6)所示。 其中,(如图6a)中给出两种方案,上方的标识将标识加大较小字体,使其与其他字体大小统一,下方的标识保留出口的英文字母,去除中文方位出口和英文翻译,使标识清晰、简洁且主要信息保留。(如图6b)中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加大较小字体使其与其他字体大小统一。 结论 地铁标识系统是乘客在地下交通中的沟通信息媒介,是能够充分地引导人们地下活动的重要系统,地铁标识是视觉的信息,能够在交通活动中发挥处重要的作用,使乘客能够有效率地完成地铁中的換乘过程。文字作为地铁标识系统中的重要元素,作为最直观的地铁标识,合适的文字内容直接关系到人们乘坐地铁时的感受,同时直接关乎城市形象。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出北京地铁标识系统中字体内容方面相关问题,以地铁13号线西直门车站以及地铁8号线与6号线換乘站南锣鼓巷站内部标识系统为例.针对其中字体内容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最终实现对北京地铁标识系统中字体部分功能的提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