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可持续设计中的简素美学研究 |
范文 | 聂茜 摘要:获取一种现代产品设计的美学规律和设计方法。以无印良品这一代表日式禅意美学的世界品牌为例,分析了在可持续设计中地简素美学,其审美理念的渊源,简素美学的研究意义,结合无印良品的设计,分析总结简素美学对当代设计的借鉴意义。总结出通过造物材质的简约之美和衬托质感之美的简素色彩运用,以及强调材质的质感和肌理之美的运用,来设计具有简素之美的产品。这些方法可运用于可持续设计中,以体现产品设计的简素之美。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 无印良品 产品设计 设计美学 中图分类号:TS9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6-0108-02 引言 科技的进步,消费的升级,产品设计开发迭代周期的加快,物质的丰富且泛滥,已成为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社会课题和设计课题。可持续设计成为产品创新的动力以及评判产品设计的重要指标和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无印良品的设计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产品所体现出外在的简约造型,素淡的颜色,亲环境的生态材料的选择以及对材质处理中,尽可能保持原色和天然肌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而产品设计中的内核则反映了对物的占有的克制,对消费的更理性思考,看似简素的设计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体现了简素美学和理性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高度契合。 一、简素美学理念的渊源 简素,字面含义为简约素淡,质朴,不张扬,不艳丽。冈田武彦先生在《简素的精神>中提到,“日本人的世界观就是以简素的精神为基石,简素的审美理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禅意的美学哲学,与西方人的自我显示型不同,日本人对外界是自我抑制型的”。这里所说的简素,虽然在形式上类似于原始的简素,但在精神意向上却内涵丰富[2]。 以简素的审美精神为基石,日本的美学传统当中延伸出了一个以建筑、桔山水庭园和茶道文化等为代表的简素美学风格。当我们在欣赏日本著名的古建筑群桂离宫时,至简至素的状态中所显现的美的意境,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观照,静静地冥想,才能进一步体味它在自然的简素中所展现的细节美和内部潜在的精神美。[3]日本文化的另一典范——枯山水庭院,在有限的空间内,以石头、白沙、苔藓等基本素材营造成枯山水,充分发挥素材的象征性构筑,使静止的素材在自然和人工的光照之下,幻化出流动的感觉。[4]图1为日本东福寺的枯山水庭园,“空无”却“无中生有”,用耙帚将白沙耙理出各种纹理,象征性地表现出变幻无穷的海景。通过置石的技巧使石微妙起伏,使形式产生无限的变化,以表现出自然界中真山真水的景象。 二、研究可持续设计中简素美学的意义 (一)可持续设计中简素美学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禅意美学 以无印良品来谈可持续设计中的简素美学,一来“无印良品”这一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日本品牌,是日本“禅意美学”的卓越代表,正是无印良品,将这种禅宗的日式美学通过产品和品牌的力量传递给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消费者。二来,无印良品是日本社会在经历了物质丰裕和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创立的品牌,代表了对日本处于现代设计更加成熟的设计思考,同时体现了日本民族克制的性格以及追求闲寂的审美观。 就是通过这些简素之美的产品的使用,带给我们一种淡然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产品的使用中获得了对这种美学和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对日本文化和美学的一定感受。而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简素设计,从“精选素材”、“精简工序”、“简化包装”等方法出发,在满足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的,对加工制造环节的精简,对包装和产品运输的简化等进行有效控制。 (二)简素美学体现了当代社会物与人关系的变化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越来越丰富,人对物的态度已经更多地从“物”支配“人”转向“物”更好地服务于“人”。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用更少的物来生活,最大限度地摆脱物质资料地束缚,看重质量而非数量,追求存在而非拥有。[5]简素的审美在当代社会中广受欢迎,在这里,物更像是一个道具或者是素材,越是简单和素淡的物品,越能成为用户进行加工创作的素材和道具,在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中,自我个性的需求成为更为重要的内容,人们已经不需要用外在的“物”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特质,越能够去衬托和更好地发挥人的自我能动性的需要。 (三)无印良品的简素设计与现代生活的相容性 西方学者S.埃万斯认为,“日本这种强制性的简朴和節约在国家精神中形成了一种两分性——一是对于任何明显的铺张消费和个人虚荣心的反感,另—方面则是对发展优秀的材料和日常手工品的充分尊重。当代社会的发展,—方面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速和有效,另—方面,人们更多地关注于家庭和自我的内部环境,追求家居内在环境和自我内心精神层面的舒缓和宁静。生活越是素简,内心越是丰盈。无印良品作为日本零售业的第一品牌,其影响已经辐射全球,在其众多的产品中,家居产品比例颇多,而符合素与简风格的服装、家居空间和物品等,都能从视觉感官到内心感受,缓和外部的紧张节奏,并从心理到视觉需求都给予人们一种内与外,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平衡统一。无印良品让人感受到日本式的文化,也就是不追求性能和装饰的不断补充,反而最大限度地进行剔除,也就是做减法式美学。在得到了物质极大的富足之后的当代日本社会,人们不再以品牌去体现自我,消费者购买的是素材而非产品,是将无印良品的产品作为一种“素材”,并将这种素材按照自己的个性和需求来进行创作和加工[6]。 三、简素美学对当代设计的借鉴意义 作为日本现代设计代表的无印良品,无论从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的表现都很好地展示了素淡的美学风格和日本的审美理念。简素是一种雅致的禅宗美学,它不是只做减法,而是更加强调材质和功用的质量和真实的重要性。简素更应该从人的需求出发,抛开琐碎和次要的形式,追求功能的适用和易用,在用户的需求和功用的品质中寻求最佳平衡点。以崇尚简素美学的无印良品,是如何在设计和造物中体现这些美学理念呢? (一)造物形态的简约之美 无印良品始终围绕着“为了日常的平实生活”而设计,追求外观形态的简化和简约,抑或是只剩下素材本身。密斯·凡·德罗指出,“由材料通过功能到创造的冗长过程,只有一个单纯的目标——从极度杂乱之中寻求秩序”。这里强调设计的“质”,即功能性,注重设计的“适度”原则,而不是强调一味的简化。日本的简素精神与西方的极简主义以功能性为前提上达到了很好的融合。[7]为此,无印良品通常让设计者匿名,不选择过于显眼和招摇的材料,使用自然的材料和工艺,致力于成为使用者生活中的背景,所以无印良品的产品一直以一种简约淡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合适又不抢眼。图2为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设计CD机播放器,无论是以圆方为主的简约廓形,亦或是拉绳的操作模式,都是以强调功用本质、简化操作、增强与用户的亲和性,相容性为前提的。 (二)简素色彩的运用 素有本色,白色,素净,素淡,素雅,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含义。日本人不喜华丽,一向注重简淡、素雅的颜色,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形成了民族独特的色彩审美传统。日本神道教认为,唯有白色是一种神仪的象征,以白色作为人与神联系的颜色。与中国古代尚红妆差异很大的是,日本的《源氏物语》等古典名著中描述的贵族美人,几乎都以白粉施妆。古代王朝制定的《衣服令》,根据衣服的颜色来区分人们的身份和等级,白色是至高无上的,排列在第一位。日本天子的服色就是白色,以示高雅和神圣。[8]日本人的这种色彩审美的意识一直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印良品的产品中家居产品占有很大的比例,无印良品的经典用色,不追逐市场的流行色,始终坚守自己固有的色彩体系,产品用色以白色,本白色,灰色和透明色为主,其简约的色彩能够扩大视觉的张力,更有利于传达信息。 “素”,即保持本色之美,是对自然朴实的还原和不添加杂念的纯真之美。材质的天然色彩被刻意保留,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原始材质的美感。家具尽量保持原木的素色,不漆任何色彩,而在家电和家居产品中,白色占据绝大多数,如图3。还有部分黑色、灰色等无彩色。即便是增加了浅驼、卡其等色调,仍均选用色彩纯度低的颜色,使产品更容易与周围的家居环境相容。 (三)强调材质的质感和肌理之美 一切物质材料兼具自然和审美的两重性。对自然美的开发和利用,已把客观质地美注入了人的本质力量,并演化为艺术的美。[9]在日本民族的自然观作用下,设计师不仅将天然材质作为形式元素,更是将对自然的尊崇热爱之情融入其中,表达审美情感精神层面的功能。在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中,造型的简约、色彩的素淡,与突出强调质感和肌理的本源之美、细腻之美、丰富之美得到了有效的统一,正是无印良品设计的精髓所在。图4中无印良品的金合欢木碗,木纹和色泽都很好看,手感较轻,从功能、廓形到质感和肌理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无印良品的简素之美。 材质的表面特征,如光泽、肌理、硬度等,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而由视觉和触觉引发的联觉是普遍存在的。质感是材料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是材质经过处理后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天然材料的资源日减和各种高强材料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断发展的新工艺可以在各种基体或饰面材上进行表层二次加工,无印良品却保持对造物材料的本来和真实功用的重视,将素材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无印良品的设计中,往往透过“空”、“虚无”等朴素沉静的美学观给人以更广泛的想象空间。正是由于产品设计上的“空”,“无”,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产品材质的“有”,显露出材料本身所体现出的美感。 肌理是天然材料自身的组织结构或人工材料的人为组织设计而形成的一种表面材质效果。注重材质肌理的细腻和美感,也是日式简素美学的特点。比如中国人发明的纸张,在西方普遍用作文具,功能较为单一,一般把纸张处理得十分光洁。而日本传统的唐纸与和纸,除了书写之功用外,还作为屏风、纸门、灯等家居用品,除了对材质天然和素淡的喜爱,日本人的审美还包含着对材质独特的感受力,如对材质独特微妙的触感,感觉到和纸的厚度及色调等微妙差别,亦或是随时间流逝变黄变旧的特点。如看到唐纸与和纸的肌纹,就有一种使心情安适宁静和温暖的感觉[10]。 图5为原研哉先生为1998年长野冬奥会设计的节目册中使用了一种“冰雪纸”,用金属文字模板热压印在纸面上,文字出现凹陷,部分纸纤维融化成半透明状态,使得印制的文字就像是雪地上的足迹,容易使人联想到奥运的雪景[11]。如今,日本大量的纸业和材料供应商,提供产品往往以白色居多,体现出简素的特点,图6为日本YUPO纸业,除了一种银色反光的样本外,其余皆为白色,但是又按照透明度和纸张厚度细分为透明,不透明,半透明,和纸类型,光面和亚光面以及不同材质,体现出简约丰富的内涵特质。 结语 无印良品简素的设计美学,根植于日本本土化文化理念和审美,又符合当代理性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传统文化美学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整合來解决社会问题和设计课题的典型代表。中国的文化底蕴丰厚,也有诸多的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结合对无印良品的可持续设计中的简素美学研究,更值得我们去探究产品和设计背后人们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和审美理念,更好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无印良品的可持续设计创新解析与启示[J]设计艺术研究,2018,(v018):101-105 [2][日]冈田武彦简素的精神[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5 [3]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8-119 [4]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10 [5][法]吉勒利波维茨基著,轻文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030 [6][日]三浦展著第4消费的时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 142-143 [7]周丽婷大道至简返璞归真[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6: 28 [8]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950 [9]刘森林论装饰的材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5 [1O][日]谷崎润—郎著陈德文译阴翳礼赞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42_45 [11]卢礼浩群意的设计浅析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 (zl):55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