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服装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
范文 | 郭新梅 摘要:针对服装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提出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方法。采取核心知识的迁移、复杂结构的深化、最新潮流的分析、经典作品的模仿等几方面在教学实践中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的以制图为主的简单教学方式。该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水平的深化和对实践应用技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显著提升,在教与学双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可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结构设计;教学方法;学习迁移;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3-0097-03 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必修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多、内容量较大、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任务较重,因此,很多院校将结构课程分成结构基础、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等多门课程,或者分成结构(一)、结构(二)等课程,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渐进式逐步深入学习。在不同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低年级时碰到的大多是对理论知识理解,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等问题。而到了高年级,有了一定的基础时,学生又会出现眼高手低、得少为足、态度散漫等问题,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看似明白,但实际操作起来又无从下手。或者是照书临摹可以画出结构图来,但针对某个新款、甚至自己设计的款式,却绘制不出合理的结构图,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弱。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在黑板画图,学生在下面跟画,而这种方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针对當下存在的问题,对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法,以期对这一现状的改善提供一些思路。 一、核心知识的迁移拓展 (一)学习迁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种知识的学习经验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即为学习迁移,人们通常是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从学习迁移产生的情景来看,横向迁移是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迁移。而纵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由于学习者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又有同化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之分。同化性迁移是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改变,直接将原来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新事物学习中,新知识是在原有认知结构上的某种程度的扩充。而重组性迁移是指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中【1】。 在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低年级通常学习了基础的理论、原理及相关制图方法,如原型、省道、衣身结构、领子、袖子等。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主要目的是深化学生的理论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效地衔接起来。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宜采取各种学习迁移方法来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领悟深化新知识。 (二)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学习迁移。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采用各种学习迁移方法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避免僵化教条。关键是要充分把握核心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之间的潜在关系、提高知识的概括性,揭示知识结构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中有效地接纳新内容[2]。如图1,为作者在衣身结构教学中所采用的迁移法。以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经典八开身合体西装为出发点向四周发散,促进各类知识间的迁移与转化。通过合体性这一共同要素进行横向迁移,促进了其他合体类结构的学习,如六开身、十开身等,以及其他合体类款式的同化迁移,如衬衫、大衣等。使学生事半功倍地就把所有合体性款式和结构都掌握了,避免过度繁复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以八开身合体西装为核心分别向上下方向进行纵向迁移,引导学生从合体类结构向紧身类和宽松类的不同结构类型间迁移,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此外,以八开身经典款为基础,进行款式的结构变化设计时,又会涉及到许多细节知识,如领、袖、省道、松量、分割线等,这些理论以往都学过,为了适应新的情境,又需要通过重组性迁移,将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与关联,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这样以某个知识点为核心,在相关知识间建立起纽带,构建出一个知识网络结构,便于知识点间灵活转换和联结,使零散知识更加系统完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更有益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本质和核心,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正迁移效果。无论对于学生的学,还是对于教师的教,双方面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复杂结构的深化训练 低年级学生一般掌握了平面制图和立体裁剪等基础理论和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结构技法还未涉及,如:穿插、错位、旋转、拼接、解构、插角等。这些技法对于创意创新造型设计是不可或缺【3】。在高年级结构课中加入这些结构与技法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复杂技法的学习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一)理论讲授。在理论讲授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学习迁移方法组织教学、讲解演示、综合拔高。如图2(A)所示的复杂翻领为例[4],其结构涉及衣身结构、省道转移、翻驳领原理、插角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属于比较复杂的结构设计。虽然所涉及的每一点具体的理论知识学生们以往都学过。但是,对于这种集众多知识点为一体的复杂结构,大多数学生都不明白其构成原理,说明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能力还有欠缺。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重组性迁移法,分别将胸省和腰省转移到领口、翻驳领的制图原理、插片的弥补作用等各知识点依次引入,如图2(B),通过分解与归纳,将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拓展到新款式的结构中,从而实现了知识的联结与深化。 (二)深化实践。复杂造型技法的教学应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训练学生对相关技能的应用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重组后的新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动手制图、裁剪、制作样衣等实际训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从而彻底掌握该技法。如图2(C)为学生实践训练作业。在学生实践教学训练过程中,不应拘泥于何种方法,而要引导学生将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等方法都应用起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完成学习任务【5】。学生可以先按平面方法绘制结构图、粗裁样片,再将样片放置于人台上进行立体组装与修正,这样更便于理解结构、发现问题,最后再将修正好的样片车缝、熨烫、整理、试装,完成整个过程。这样多种方式相结合地进行学习,使所学知识得到了综合应用,从而起到全面培养的作用。 三、最新潮流的分析解读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特别是快时尚潮流的侵袭,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版师,都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时尚嗅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当下最新流行趋势,使设计创作紧跟时代脉搏,乃至引领潮流。对于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一般院校都安排了服装设计、流行趋势等相关课程。但是,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熏习陶冶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某门课的学习,而应在相关专业课上都要有所涉及和侧重。在结构设计课中引入流行款式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主要起到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的丰富。一般结构教材中的案例均是较为成熟的经典款式,即使有一些流行款式,也跟不上最新潮流的趋势,因为教材的出版发行总需要一定的周期,即使最新的教材也会稍滞后于流行几年。所以,教师可适当地引入较流行的款式作为某些理论知识的案例支撑材料。例如,当讲到大廓形的宽松服装结构设计时,书本上往往缺乏合适的案例,可引入近几年流行的款式,如图3。这样既弥补了课本知识的欠缺,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课本上的经典案例,对于求新求变的年轻人来说总是略显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恰当地引入最新流行款式,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最新潮流结合了起来,就会有实实在在的落地感,更能激发学习动力。 (二)整体性思维的培养。结构课中对理论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基本上都是从构成和造型的角度来分析服装结构关系的。例如,当讲到宽松型服装结构设计时,会涉及到松量的加放、衣身的分割形式、结构线条与造型、比例与平衡、衣袖的匹配、门襟下摆的局部设计等相关知识点,再结合纸样绘制和坯布样衣的制作,来验证结构的合理性,如图4,为学生廓形服装白坯布实践练习(2012级学生吴诗慧)。这样虽然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完整,因为服装之美并非只关系到结构,还涉及色彩、面料、图案、配饰、着装者、情境等诸多因素。而这诸多因素学生在一门课上没办法都实践应用到,适当引入流行案例(如图3),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审视分析,体会到这些诸多因素是如何在流行实例上完美地得到了印证,也更深入体会到结构设计在众多因素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将书本知识与流行案例有效地衔接了起来,增强了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授课形式促进了结构课与设计课、材料课、流行趋势等相关课程间的学习迁移,避免了各专业课间学习的断层现象,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更加系统完整。 四、经典作品的研究模仿 近现代有很多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他们有其独特的审美和品味,设计风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国际服装大师的经典作品进行模仿学习,可以领略到超越于书本之外的专业知识,这也是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结构课程中对于经典作品的学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造型设计与风格。每位设计师的设计风格都承载着他们对服装的理解和审美,对经典作品的风格和造型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初到本世纪这近百年的经典作品,从中可以丰富学生对服装造型的理解,拓宽设计视野和思路。以设计大师迪奥先生的作品为例,如图5为1947年的迪奥BarJacket[6],套装纤细的腰肢、丰满的胸部、柔和的肩线、轻盈的下摆等,如同雕塑般结构分明的8字造型,突出了女性的曲线与柔美。造型的关键是在于巧妙地设计服装的比例、松量、分割、线条等结构要素,任何“型”的塑造都离不开结构设计来实现。学生通过经典案例体会到:结构设计对于服装造型风格的表达就如同骨骼框架般重要,是服装构成的核心与灵魂,从而更加重视结构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二)模仿实践与训练。在对经典作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设计师作品进行模仿实践,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体会大师之作的独到设计与精湛技法。建议学习的过程首先是完全模仿,然后再转向同类造型的延伸设计等。例如,对维奥奈特的经典斜裁连衣裙的模仿学习,如图6[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初识斜裁作品之风格,再到品味斜裁造型之柔美,进而亲自动手实践斜裁造型之技法。在实践中探索对面料的掌控力,体会经典之作的巧妙构思与造型技法,逐步提升对斜裁造型的审美眼界与技术水平。如图7,为学生的斜裁模仿实践作业(北京服装学院14级学生朱瑜)。当学生能够做出与大师一样的作品时,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模仿学习有了一定基础时,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技法做类似造型的延伸创作,最终达到能够灵活应用该技法的目的。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学模式:从初识经典作品、到理论分析、再到实践模仿、进而延伸设计创作、灵活应用等,学生将设计、结构、工艺相结合进行了综合应用性的学习,而有别于书本上某个章节的学习,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技能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三)反思与探索。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模仿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反思和探索。所谓反思,首先是让学生回顾这一专题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学习经验。模仿成功的学生要总结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模仿失败的学生要反思失败的原因,与成功者相比差在哪里。反思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思路、认清学习状况,以便后续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内涵与思想做进一步的反思与探索。体味设计大师如何通过作品来表现风格、价值观、社会思潮以及信仰等精神层面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外在形式固然重要,而优秀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其內在所承载的思想文化价值。例如:通过对三宅一生的作品学习,学生们在体会造型的神奇魅力的同时,更为作品所蕴涵的东方传统哲学思想所折服。而通过对侯赛因·卡拉扬作品的解读,学生们将服装的概念拓展到人体以外更远的范畴,启发他们对生存、环境以及未来等问题做更多的思考。由此可见,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大师的经典作品,学生们领略到:服装不仅仅是服装,服装还是生存问题、历史问题、哲学问题、人类问题等,服装就是人类文明的缩影。从而指引学生站在更高的思想境界上去理解服装、审视服装、发现服装、创作服装,这样的专业之路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結语 针对结构课程的具体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点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有效地深化结构课程的教学。核心知识的迁移拓展,有利于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纽带,构建出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完整。复杂结构的深化训练,既有益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又有益于实践能力和技法的训练提升,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最新潮流的分析解读,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洞察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能力。经典作品的模仿研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升了思想境界,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深化。实践证明,学生对结构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成效明显提升。同时,该教学方法也促进了结构设计课与其它相关专业课间的衔接,有益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无论在本课程内,还是在相关课程间,都起到了良性的正迁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84-299. CHEN;QI,LIU;Ru-de.;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M];.;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Press,;2007:284-299. [2]刘瑞璞,王俊霞编著.TPO品牌化女装系列设计与制板训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16. LIU;Rui-pu,WANG;Jun-xia,The;Training;in;Serialized;Design;and;Pattern;of;TPO;Brand;for;Womens;Wear;[M];.;SHANG;Hai:;Shanghai;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10:9-16. [3][英]瑟瑞达·瑟蒙,王浩译.服装创意制版与裁剪[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62-94. Zarida;Zaman,Fashion;Pattern;Cutting[M];.;SHANG;Hai:Shanghai;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16:62-94.; [4][日]中道友子.魔法剪裁2[M].伦敦:劳伦斯·金出版公司,2011:90-91. Tomoko;Nakamichi.;Pattern;Magic;2;[M];.;London:Laurence;King.;2011:90-91. [5]邱佩娜著.创意立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QUN;Pei-na.;Creative;Draping;[M];.;BEI;Jing:China;Textile;Publishing;House,2014. [6]http://www.dior.cn [7]http://www.kci.or.jp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