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管理类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范文 郭跃显
摘要:管理类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基础条件之一。文章分析了管理类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从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选择,以及后续的运营管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问题,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joint practical base is on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and applied management talen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joint practical base of professional master in manage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ele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school enterprise joint practical b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base. It can provide useful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joint practical base of professional master in management.
关键词: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graduate education;practical base;construc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1-0278-03
0 引言
专业硕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其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要求都具有较强的职业导向性,更多地体现了职业的倾向性和职业的实践训练。管理类专业硕士指的是一批通过专业培养,能将特定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能更好适应特定行业或者职场需求的高层次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作为培养专业硕士理论应用于实际,发现并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主要场所,一般由培养单位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建设。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受到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影响。
1 管理類专业硕士教育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1.1 有助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是顺利完成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工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等不可或缺的条件。培养单位选用“双导师”制,即安排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培养,以确保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1-2]。“双导师”制采用因人而异的方式,针对具体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校内外导师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进度安排等工作,保证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培养过程更加有效、可操作[3]。
1.2 有助于教、学、用有效结合
管理类专业作为一种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可以弥补一般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等不足,有助于研究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积累实证数据,通过具体的实践行为去亲身体会理论如何应用与实践,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步入职场后的综合竞争力。管理类专业硕士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主修课,其中主修课更趋向于专业性,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进行理解和学习。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中就凸显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正好能够弥补实践教学匮乏的不足,有助于将培养过程中的教授、学习、应用等有机结合。
1.3 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
地方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和技术。随着各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等已开始渐渐地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积极地与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合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推动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能更好推动校企合作的进展,加强人才教育与企业生产、科研的有效结合。
1.4 有助于培养人才更好适应社会需求
全日制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的对象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他们比较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能给他们带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还会让他们能更早的接触社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有助于他们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去适应职场和社会生活。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可以使企业和学校之间通过不断合作加强了解,高校可以明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市场导向,不断根据需求去调整培养计划,以便于高校有针对性的为社会输送人才,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2 管理类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实践基地建设不能满足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需求
近年来,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张迅猛,许多高校开始意识到实践基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增加了对实践基地的投入,开始建立了一些校外的实习基地,校内的实训室、实验室等。但总体上来看,这些实践基地运行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很多基地仍表现为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当前,实践基地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都已经不能满足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需求[4]。
2.2 “双导师”制建设落后
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需求高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教学师资力量。校内导师作为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学习起着引导、指导和教导的全面作用。随着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长,许多高校的导师数量增长速度已远远不能满足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需求,甚至还有些高校出现一个导师指导十几个研究生的现象。这很可能导致导师精力不够,从而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安排学术型导师担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但这些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往往学术很强,但在实践教学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他们的指导很难满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求。针对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导师队伍急需建设。
2.3 现有的实践基地已开始不能满足实践需求的增长
虽然高校已开始不断的建设实践基地,但现有的实践基地已经开始不能满足因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增长带来的对实践基地的需求。顶岗实习作为一种高标准实践教学方式,已经对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人身安全、实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学校和企业都需要进行考虑。短期的顶岗实习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短期的顶岗实习会使得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扰乱,导致企业将不再愿意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或者实习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企业无所事事,在实习企业“熬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开始抱怨不断。这严重的影响了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的质量。这种现象一旦失控,两到三年的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又回到了研究生课程班,失去了专业硕士教育的特色。这既违背了学校开展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的初衷,也不能达到学生追求预期教育的期望。
3 管理类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及建议
3.1 管理类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合作单位的选择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实践教学,因此,正确的选择合适的实践基地建设合作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1.1 实践基地合作企业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①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企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管理类专业硕士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行业特色,因此,实践基地合作企业的选择应专业硕士的所学专业紧密相关。另外,还应要求合作企业在区域内或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所在的行业应为国家主导行业,公司的经济效益较优。
②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企业的环境与文化。其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环境、作业环境、生活环境及企业的综合文化等。实践基地的学习作为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在基地除了能够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能接触到基地环境内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并可能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影响学生教育的因素都應该是乐观的、正确的。通过实践基地的实践学习,学生应该变得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更具信心。
3.1.2 实践基地合作企业选择应遵循的程序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优与劣。实践基地的建设是离不开人力和财力支持的。为了提高投资的有效性,确保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在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时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
①事前调查。针对初步选取的实践基地建设合作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企业外部调查和企业内部调查。企业外部调查包括企业的所在地、周边环境及交通情况等,企业内部调查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生产环境、员工生活环境、技术水平及企业文化等。收集和整理初选企业的有关资料和信息,以作为后期评价的基础。
②专家评价。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适合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合作企业的,需要对初选的企业进行筛查和挑选,因此,需要组织相关专业对初选合作企业进行评估,为后期合作对象的选择提供依据。专家的评价主要是一种技术评价,根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要求设置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评价的结果可以通过打分的方式或等级水平的方式加以描述。
③确定对象。对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专家评价的结果将各初选合作企业进行比较,选出最优的合作企业。择优选择合作企业有利于实践教学基地的成功建设。
3.2 管理类专业硕士实践基地的管理
3.2.1 组建实践基地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顺利开展,需要有效的组织机构加以管理。组建基地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进行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协调工作,能够自主的分配和调度基地的人、财、物等资源,该机构的成员由合作企业的员工和高校人员组成。实践基地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实践基地的选择审核、监督管理和质量考核等工作,对那些审核不符合基地建设要求或者是基地建设实施效果不好的实践基地给予警告或者取消其实践基地建设资格。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发挥作用,建议高校可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小组,可以由主抓人才培养的副校长担任小组组长,结合学校的科技处、学生处、相关院系及有关科研院所的有关力量和资源,根据管理类专业硕士培养改革创新的要求,优化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
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工程流程为高校负责寻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合作单位的负责人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后,上报学校的基地管理机构,然后基地管理机构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实践计划,与实践基地签订共同培养协议,派送合适的学生前往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由基地管理机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监督和考核。为了保证高校、企业和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学习和科研资源,应建立较为开放的机制来实现基地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学习,企业也可以利用资源开展科研工作。
3.2.2 采用“因人而异”的合作模式
校企实践基地的合作对象一般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所等,因此,针对不同的合作对象,高校应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第一种合作模式为“高校-企业-项目”,这种模式最为常见,通常是因为高校老师参与企业的项目而与企业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或者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某些难题,想学校求助而与高校建立的一种合作。第二种合作模式为“高校-科研所-课题”[5],这种合作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类似,通过高校老师申请或参与课题研究而与科研所等建立的一种合作。第三种合作模式为“高校-政府事业单位”,这种模式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政府人员不足,工作繁重而产生的,派往政府的学生往往能直接参与到具体事务的处理工作中。
3.2.3 改革优化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为保证管理类专业硕士实践学习的质量,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专业硕士前往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专业硕士的培养应采用双导师制和三段式的学习模式。双导师制指的是每个专业硕士在拥有校内导师的前提下,再被安排一个校外导师具体进行校外实践指导。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应定期进行交流,沟通,保证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三段式指的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即专业硕士的培养应该按照先进行一年的校内理论知识学习,然后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进行半年的实践学习,然后再回到校园进行半年的理论知识补充。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将第一年内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在第二阶段的实践中加以应用和落实,在实践结束后,有效总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理论知识的不足,最后再在理论学习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3.2.4 实践基地师资结构调整
当前,高校教师大多看重理论研究,很少关注应用实践,这就使得学校培养出的大多为学术型的研究性人才。为了保证专业硕士教育的特色,应不断调整和优化实践基地的师资结构,应选择那些既在理论研究上有丰富经验,又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经验的具有一定职称的人员担任专业硕士生导师。同时,还需要对实践基地教师不断的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保证其知识能够与时俱进[6]。
3.2.5 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才能很好的反应实践基地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质量要求,而评价过程有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支持。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評估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7],实践基地应该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是按需进行,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管理类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进行调查,做到基地的优胜劣汰,确保实践基地的高效运行。
4 小结
管理类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同于一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其既需要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学术知识,更重要是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很好的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在实践基地学生可以获得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企业可以获得高校的科研帮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实现知识转与生产力的转变,有助于实现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但是,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需要高效和企业不断的磨合与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真正实现国家、企业、高校和学生的多赢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辛欣.工商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思路研究[J].成功(教育),2013(11):6-7.
[2]郭玲义.翻译实践基地管理办法之探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7):40-41,56.
[3]刘明杰,李楠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13(28):7-8.
[4]冯珍,王晗,王爽.产学研协同创新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J].中国市场,2015(07):47-48.
[5]肖艳玲,张舒,林向义,崔明欣.提高全日制管理类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J].学理论,2014(03):217-218.
[6]郑文轩,杨瑛,孟婷婷,吕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176-177.
[7]李立民,黄春蕊.翻译实践基地建设之项目管理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4):257-2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