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新定位数字编码教学的价值 |
范文 | 斯航峰 [摘 要]数字编码是数学教材里的应用性内容,但是由于其实践性明显,多数教师将其看成综合实践课,只是简单指导学生完成操作活动以及介绍一些简单的编码方法,并没有渗透编码思想,让学生了解编码的数学特性。 [关键词]编码;身份证;规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89-01 最近读了《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3年第9期“数字编码的教材解读与过程设计”一文,作者对数字编码相关知识进行了细致分析,并举出了若干典型案例,文中提到的数字编码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十分详尽,笔者大有感触,想谈一谈不一样的想法。 一、重新梳理编码教学的过程 原文中作者认为,数字编码一课的教学主要有三个流程,创设情境:你对编码有哪些了解;建立模型:怎样用数字表达信息;解释应用:学号里蕴含哪些信息。笔者认为,这个流程还应补充一条:让学生学会提炼关键信息并使用简洁的符号记录下来。第一道流程是让学生体会怎样编辑信息,笔者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最简单的事例切入教学。例如,“怎么给全班每个学生编一个班级学号”“怎么给全校每个学生编一个校级学号”“怎么编一个区市级学号”,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从小容量信息到大容量信息的扩编,进而学会基本的编码程序。第三道流程,文章提出要安排学生利用编码模型解读学籍号、飞机票编号等,并学会补充完善这些编号信息,并通过采访或调查来了解身份证号、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则,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意义不大,因为在第二道流程中已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摸索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编码方法,编码思想已经成功渗透,教学目标也已完成,至于身份证号的编码规则只需要作为课后阅读即可。 二、重新制定编码教学的目标 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原文作者提出的知识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其实都有点超出教学范围。笔者认为该课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知编码的实用性,并通过观察、对比以及推测来总结编码方法,初步学会采用数字或字母等符号作为信息代码,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只要能从邮政编码或身份证号中总结出一些简单的编码规则就是教学成功的体现,并不需要了解每一个数字背后具体代表的含义,因为同样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因此,笔者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指导学生探究编码规则,熟悉一般编码的工序”。 三、重新划定数字编码教学的重点 1.探索编码的方法 以身份证号编码为例,常规教学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观察一张普通身份证,交流探讨,看看能够从中提取哪些信息,然后详细解释身份证号的编码规则。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学生会牢牢记住身份证号上每个数字指代的意义。但是为什么要编码成数字?编码有哪些程序?怎样制定编码规则?学生还是一头雾水。这种教学最终还是灌输式教学,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所有活动环节都是在“做數学”。 笔者改进教方式,从编排一个校园内部学号开始,然后到编一个市内学号、一个省内学号。其间引导学生回顾学号是如何编出来的:第一,先思考学号需要反映哪些信息,这些信息要能够有效区别个体的身份;第二,根据信息设计编码规则;第三,按规则将信息进行编码。这三个步骤就是完善编码,即要求(正确反映关键信息、保证这些信息的独一性)[→]规则[→]编码。在探究编码方法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无论编码信息量怎么扩大,还是按照原有的一套编码规则进行操作,信息量越多,还可以多加入一些数字或字母进行区别。如此,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编码操作就能学会编码方法。 2.凸显数学的本质 生活中的各种编码都体现了数字代码思想,但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体现数字编码的价值——让学生感知到数字编码的便捷性、唯一性和准确性。 例如,笔者让学生尝试编出自己的学号后,随机举出一个编码“3625”,学生立刻翻译出来是“三年级六班的25号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个编码展开讨论,以此了解数字编码如何实现唯一性。先用“几年级几班几号”这些重要信息来锁定某个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比较“3625和“2009625”这两个编码的优劣。借此来说明用入学年份来代替学年号更具有唯一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放到全市范围,还能根据这个编码找到对应的学生吗?”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增加代码。进而引导学生尝试探究“为自己编排一个身份证号”并思考“身份证号中应隐含哪些个人信息”,进而确定“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性别”是关键信息。学生试验编码后,与身份证号的真实编码规则对比,找出异同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代码意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保证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维持了纯正的“数学味”。 总之,学生的经验积累离不开活动,数字编码教学刚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将操作与数学思想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编码并领会编码思想。 (责编 覃小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