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层促“说”, 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
范文 | 方代新 [摘 要]一直以来谈到语言能力的培养,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实则并非如此,数学教师也应该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工具,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表达;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86-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体会,很多学生会做题,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说明为何要这样做,这就是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欠缺的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外,还应该创设情境,提供平台,采取有效的策略,在“说”上下功夫,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通过多层次“说”的培养教学,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说” 语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营造浓厚的语言氛围,可以让学生的身心放松,从而促使学生“想说”“乐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联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搭建思维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想说”“乐说”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每人拿几件玩具或学习用品以及人民币,在自己的玩具上标明价格,在班内开起了小超市,让学生自由购买自己所喜欢并认为物有所值的物品(允许讨价还价),买好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你买了哪些物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你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1:我买了一个芭比娃娃4.2元和一只小熊2.5元,共用了6.7元。 生2:我买了一把玩具手枪2.8元和一个小飞机模型3.5元,共用了6.3元。 生3:我买了一支钢笔2.6元和一本练习本0.4元,共用了3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出买东西一共用了多少钱? 生1:我先用4元加2元等于6元,再用2角加5角等于7角,合起来就是6元7角,用小数表示就是6.7元。 生2:我先用2元加3元等于5元,再用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合起来就是6元3角,用小数表示就是6.3元。 生3:我先用6角加4角等于1元,再加上2元,就是3元。 师:同学们真聪明,咱们能不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呢? 生4:4元加2元等于6元,就是把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相加,2角加5角等于7角,就是把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相加。 生5:我认为列竖式时把它们的小数点对齐再相加就可以了。 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快速计算出付的钱数和找的钱数,因为学生刚刚经历了买和卖的过程,有了初步计算的经历,说的积极性就很高。学生有时会用生活上的语言来回答,笔者就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语言进行加工整理,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又能让学生在“乐说”的过程中,使数学语言能力得到培养。 二、示范引领,让学生“会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有语言表达的愿望,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清晰地表达,即用数学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对此,教师应该发挥带头作用,通过自身的合理示范引领,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会说”。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中,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并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什么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它们的特点。如果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他们的表达往往是零散的、不规范的,为了能够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几何图形,教师可以先做出示范指导。如什么是三角形,在学生观察图形说出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找到的条件做进一步的梳理,最后得出“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称之为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教师做出这样的描述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教师描述的方法,尝试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做出描述。此时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大家合作完成。有了教师的规范示例,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互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也将更加规范准确,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三、拓展创新,让学生“多说”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能开发学生想象力、语言能力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小组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使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课件的演示完美融合。同时实现了由“听”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探究性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创新思维火花的碰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激发自身的潜能,只有多与他人沟通,数学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激励评价,让学生“敢说” 不同的学生成长的环境各有不同,这也形成了性格上的一些差异。有的学生活泼开朗,喜欢展现自我、交流表达;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性格内向、腼腆害羞,总是害怕讲错,从不主动发言,即使在课上被老师提问,他们也总是吞吞吐吐、条理不清,而这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更差一些。如何引导这部分学生,让他们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外多接触这些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信任教师,和教师成为朋友,这可以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课堂上教师应从鼓励性评价入手,多给予学生赞赏性的评价,多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哪怕是一次很简单的表达,教师也应该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并抓住这些优点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还可适当地进行放大,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之中找到成功和喜悦感,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相信在激励性的评价下,学生一定会更加“敢说”,而这将促使他们的数学语言及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成长。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知识点的强化方面下功夫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在数学结论方面的表达,共同发展学生“会做”与“会说”的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对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 参 考 文 献 ] [1] 蔣励青.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8(10):47-48. [2] 许玲.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几点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2):20. (责编 覃小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