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后冬奥会场馆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
范文 | 郭雯雯 摘要:通过对往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场馆在“后奥运会”阶段的使用现状的梳理,分析冬奥会场馆在赛后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2022冬奥会的实际情况,从控制场馆规模、提升人流量和拓展场馆多元化用途三个角度提出有望实现北京等三地冬奥会场馆在后冬奥会阶段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冬奥会;场馆;可持续 Abstract: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venues of the previous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the "post-Olympic Games" stage, the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problems why the venues are difficult to be effectively utilized after the games.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the pape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of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Winter Olympics venues in Beijing and other three places in the post-winter Olympics stage in terms of controlling the scale of the venues, attracting more people and expanding its use. Key words: Olympic Winter Games;venues;sustainability 0? 引言 自1920年起,奧林匹克运动会进入飞速发展的繁荣时期,赢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个人参与其中,奥运会场馆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容纳人次越来越多。为了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和建造“最好的奥运会”,各国对奥运会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在场馆建设上也追求更大更豪华。但由于奥运会场馆存在建设面积过大和专业度较高等问题,奥运会场馆在赛后如何使用、如何维持运转乃至盈利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1? 后奥运时代场馆利用现状 1.1 雅典奥运会 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在场馆建设和使用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希腊为筹办一场经典的奥运会,在场馆建设上求新求奇,大大提高了场馆的建设成本。其次,对于场馆赛后用途的规划不到位,导致建设的场馆在赛后不能满足城市实际情况。希腊为雅典奥运会花费2.3亿欧元建设了两个超级棒球场和一个跆拳道场馆,但由于希腊人并不喜欢棒球和跆拳道,对这两项运动的参与度非常低,场馆在赛后作为专业性运动场馆的使用率非常低。希腊为筹办奥运会选择在其北部小城沃洛斯建造了一个能够容纳2.2万人的足球场,而这座城市的居民只有8.5万人,平常举办球赛只能吸引到2000人的观众[2]。希腊政府为奥运会建设的许多体育场馆在赛后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在奥运会后每年还需为这些场馆支付高达1亿美元的维护费用。 1.2 长野冬奥会 1998年的日本长野冬奥会虽然主场馆设在长野,但是由于长野与东京的通勤时间只有90分钟,许多游客选择在东京而非长野的酒店入住,这就导致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80%入住率的滑雪村只有60%的入住率[4]。在这届冬奥会中,日本投入了高达19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用于建设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但这些设施在奥运会后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日本政府在奥运会后仍然需要为这些设施的维护费用买单。 1.3 蒙特利尔奥运会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其奥组委在场馆建设中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肆意挥霍财政资金。甚至,其斥资7000万美元修建的主场馆与为奥运会比赛专门建设的自行车赛馆在奥运会开幕时仍未能竣工。尽管蒙特利尔奥运会在场馆建设上花费了巨额的资金,但是由于场馆的设计天马行空,没有考虑建设实际,导致其场馆实用性严重不足甚至安全性都无法保障,严重限制了其场馆在奥运会后的利用率。据有关统计,蒙特利尔奥运会在奥运村的建设上花费了2亿美元,是上届慕尼黑奥运的2倍多;在其他体育设施建设上花费24亿美元,达到上一届奥运会的近3倍[5]。这届奥运会最终以高达34亿美元的支出和10亿多美元的巨额亏损收场,甚至其巨额支出使得该地区纳税人在奥运会举办后30年还需要为当初的奥运会买单。 2? 冬奥会场馆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影响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主要问题有场馆建设规模过大、奥运会举办城市人流量不足和居民对于某项运动参与度不高、场馆赛后用途单一等,而对于冬奥会来说,许多冰雪项目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场馆反季节的运营问题也尤为突出。 2.1 场馆规模过大,不适用于一般活动 由于当前民众参与奥运会的热情高涨,无论是参与奥运会的运动员还是观众的人数都增长迅速,现今奥运会场馆的规模越来越大,第27届奥运会田径场观众席高达115600,第28届奥运会达到75000,第29届奥运会为80000[6]。如此大型的场馆在赛后的运营和维护上的耗费也是非常高的,只有大型活动才能够承担得起如此高昂的租赁使用费用。以鸟巢为例,只有上座人数达到5万人才能够承担举办活动需要的场租、改造及安保等其他费用。由于一座城市一年内能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或者其他文娱活动的次数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限制了这些大型场馆在赛后使用的频率,而长期的闲置又会导致其在重新使用时会花费大量的资金以恢复其运转能力,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场馆一直闲置,难以取得有效收入弥补成本。 2.2 赛后民众参与人数少 首先,场馆所在城市如果自身人流量过少,即使在奥运会期间人流能够在短期达到峰值,也很难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保持很高的人流量,人流量不足将极大地影响场馆的赛后使用。无论是场馆在赛后用作社区体育场馆还是举行文化娱乐赛事,一定量的城市固定人流是必备的,如果大型场馆建设地集中于人流量很小的小城市,那么场馆在赛后的使用率无疑将会大大降低。其次,一些比赛场馆的修建可能是专为某项比赛项目修建的,在赛后不改变场馆用途的情况下,若当地居民普遍参与该运动项目的热情较低,该场馆在赛后就很难作为该项目的专业性体育场使用。 2.3 冬奥会场馆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 冰雪项目受季节和环境影响较大,这就导致冬奥会场馆在夏季开馆将会大大增加其在维持场馆低温和冰雪续存的运营成本,而室内外的剧烈温差也会限制民众在夏季参与到冰雪项目的热情。即使是在夏季关闭场馆以降低运营成本也会导致场馆全年的盈利期较短,难以实现持续的收益获得足够的收入弥补成本。 3? 促进冬奥会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根据其他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经验,可以通过对场馆规模的合理规划、提高人流量和拓展场馆多元化用途等方法使北京2022年冬奥会三地的场馆在赛后得到更多的利用并实现盈利。 3.1 建设可拆卸装置 在场馆的前期建设中引入可拆卸装置可以大大降低场馆因规模过大难以用于日常活动的难度。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体育馆共设8万个坐席,其中5.5万个坐席可以拆卸,这种做法使得场馆的规模不必太大,使用更具有灵活性,既能够用于观众人数较少的一般性活动,又能够通过重新安装可拆卸座椅的方式以容纳更多的人次,达到举办大型活动的标准。通过建设可拆卸装置缩减场馆建设规模,有望降低场馆在赛后的日常运维费用、增加场馆的利用率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3.2 完善周边配套设施 无论场馆是用作社区活动体育馆还是举行大型活动,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对于保持人流量都是必要的。一般在比赛期间,场馆周围的临时交通线路是相对较为完善的,虽然在赛后日人流量无法达到比赛期间高峰流量,但是必要的交通线路,类似公交线路和连接重要地点的大巴是维持人流量和场馆吸引力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成功运营一部分就是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不仅毗邻著名的黄龙洞风景区,还连接浙江大学、浙江图书馆和浙江商贸中心等人流量集中的地点。完善的交通线路是汇聚人流量的基础,同时大量人流聚集后的酒店住宿、餐饮提供和车辆停泊等基础配套服务的提供也是维持人流量,吸引大型活动举办和作为社区活动体育馆维持运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3.3 提升国民参与冰雪运动项目的热情 北京等地能够举办2022年冬奥会对于中国冰雪运动项目的推广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冬奥会的举行能够强有力地推动人民对于冰雪运动的参与度。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时就提出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人上冰雪”。随着北京2022冬奥会的临近,国民对于冰雪项目的热情也随之高涨,预计在冬奥会举行期间会达到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为了预防国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随着冬奥会的结束而陷入低谷,在赛后,政府和媒体也应该注重对于冰雪项目的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保持民众对于冰雪项目的热情,拉长冬奥会对于中国经济的推动期,不让冬奥会的举行只是在经济上刮一股短暂的风,从而延长筹办冬奥会的成本弥补期。 3.4 加强对奥运会遗产的宣传 奥运会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其本身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可磨灭的。能够举办冬奥会这样一个全球性的体育赛事对于促进奥运精神的传播、全球文化的碰撞交流和本国形象和文化的传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冬奥会场馆作为最直接的冬奥会遗产,其場馆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水平等都蕴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最新的科技水平,不仅仅能够显示出北京冬奥会不同于其他各国的中国特色,对于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国际关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冬奥会场馆不应该仅仅具有举办大型盛会的属性,更应该传播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览。 3.5 发展旅游项目 除了单单提供场馆参观的旅游活动,由于冰雪运动项目自身的独特魅力,部分场馆可以考虑在赛后作为冰雪运动项目的专业性场馆联合周边旅游景点,发展城市特色旅游项目,在促进本地居民参与的同时吸引南方游客,获得更多收益。长白山度假区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建造滑雪场等特色旅游项目,目前已经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体系,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冰雪项目体育馆在中国南方是非常少见的,但随着冬奥会的来临,相信会有相当量的南方居民会想要参与到冰雪运动项目中。据此,部分场馆在赛后可以尝试接入其他的城市旅游景点,形成特色旅游项目,提供冰雪运动项目的体验活动,形成独特的旅游线路,依托城市旅游产业在赛后获得持续盈利,或者尝试发展冬令营等活动吸引部分南方学生参与,刺激南方居民的消费。 参考文献: [1]南保行,周燕.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5):55-57. [2]金汕.重视后奥运体育场馆的利用[J].北京社会科学,2006(4):86-91. [3]许彩明.2008年奥运会全寿命周期体育场馆风险管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6):72-74. [4]网易财经.盘点史上巨亏的奥运会 到底谁来买单?[2016-08-10].http://money.163.com/16/0810/16/BU4BVOF100253B0H.html. [5]杨解平,阮元,等.上海体操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1(3):12-15. [6]豪格·普鲁斯.奥林匹克经济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2-63. [7]金睿.伦敦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及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5):27-29. [8]徐有粮.夏奥会与冬奥会遗产的对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22):228-2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