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历案:发展学生学习力的微课程方案
范文 高兵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作为一种“微课程方案”,“学历案”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统筹力、课堂掌控力,发展学生的学习探究力、知识结构力,其根本指向是发展学生学习力。从而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历案;学习力;微课程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所谓“学习力”,是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教授认为,学习应该包括“想学”“能学”“会学”和“坚持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学历案”,引发学生学习内在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培育学生学习的内在毅力,提升学生学习内在能力。通过打开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心理智力系统、方法技巧系统和自我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转识成智”。
一、运用学历案,提升教学统筹力
在培养学生学习力过程中,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学历案”,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力不断增值。所谓“学历案”,是指关于学习经历或者学习过程的方案。“学历案”基于学生立场,围绕具体学习单位(如某一主题、策略、方法),从“学什么”和“怎样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一份完整的学历案主要包括“主题、目标、评价、过程、检测、反思”六个要素。在数学教学中,从学习目标出发,运用学历案,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统筹力。
为了让“学历案”中的学习目标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学历案”过程中要对学生学情进行把脉。在“学历案”出现之前,了解学生具体学情已经存在,但通常由于交流时间短、学生对教师畏惧心理而不能了解到学情的本真。学历案,将数学知识点分散,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阶梯性、层次性的问题,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学情,形成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发展区”,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统筹力。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之前,笔者对我校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全样本调查,通过前测,笔者发现,90.9%的学生会比较小数的大小,47%的学生会读写小数,52.5%的学生会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却只有10.1%的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这出乎我的意料。显然,学生因为日常生活中到超市购物,已经能够读写小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了,但却由于缺少对小数的深入研究,不能理解小数的意义。为此,我们将教学的重心做一些调整,将“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
基于“学历案”的教学前测,不仅让教师的教学“心中有数”,更让教师的教学走向科学,用数据说话、凭数据说话。不仅如此,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也了如指掌。这样的分析每天都在继续,大数据让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细致入微,他们对学生不再是抽象地评价,而是能说出子丑寅卯来,这样的学情了解是立体、丰满的,真正做到了“了解每一个、关注每一个”。
二、运用学历案,提升学习探究力
基于“学历案”的教学,将教师的“教”提升为“导”。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或少教,只有当学生出现学习障碍、出现理解困惑、出现认识迷思时,教师才果断介入。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学历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也只有从教师的“教”转变为教师的“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基于对学生“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学情调查,我们在设计学历案的教学过程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的数学发现、探究。
环节一:揭示任务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转化成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
2. 我们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汇报,揭示学习任务——“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环节二:完成任务
任务一:猜想:三角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任务二:根据你的猜想,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任务三:全班交流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学生形成三种探究方案:
方案①将一个三角形旋转180°,和原来的三角形形成了一正一倒的关系,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方案②将一个三角形沿着一边的中点画底边的平行线,然后将上面的小三角形旋转180°,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方案③过三角形的两条边的中点往下作垂线,然后将两个小三角形分别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旋转180°,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任务四:找出三角形和所转化成的图形的对应的边与边、面积与面积之间关系。比较不同的推导方法,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形成过程。学生依托“学历案”,成为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创造者,教师成为学生数学探究的陪伴者,给学生搭建支架,助推学生的数学探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获得自然的生长,他们的数学学习呈现出一种积极、主动、向上的样态。
三、运用学历案,提升课堂掌控力
当下的数学教学有一个认识与实践误区,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充当“甩手掌柜”,课堂调控、组织不力,由此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松散、无序、状态。数学课堂犹如一根杠杆,这一端是教师,那一端是学生,对课堂掌控的能力犹如杠杆的支点。如果掌控过度,就容易滑向教学专制;如果掌控不到位,就容易滑向教学放任,这两种倾向,都是教学中要避免的。只有合理地把控课堂、把控教材、把控学生,才能发掘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内生力。运用学历案,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学《平均数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呈现的内容是:四年级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要求比较是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有教师运用问题单出示“大问题”:怎样比较合理?经过讨论,学生产生了多样化方法,如比较男女生中套得最多的,比较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比较男女生套中的平均数,等等。尽管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平均数”,但学生根本没有体验到比较平均数的合理性。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所谓“大问题”,导致学生数学探究、交流处于松散、自由状态,这是教学放任;另一方面,当学生出现了多样化算法后,尤其是有学生认为,学校举行选拔赛,就看谁跳得最多时,教师独断地要求学生比较平均数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学历案,通过优化数据,引导学生自然生成“平均数比较法”。首先“学历案”出示男女生人数相同的一组成绩数据,男生3人套中了9个,女生3人套中了12个,自然产生“比较总个数”“比较每人套中的个数”的方法;接着,“学历案”出示第二组数据,男生3人套中了9个,女生6人套中了12个,这时学生自然感受到“比较总数不合理”;最后,“学历案”出示第三组数据,男生3人套中个数分别是5、9、7,女生4人套中个数分别是10、4、7、3,这时,学生根据比较经验,自然形成“比较平均数合理”的认知体验。运用“学历案”整合教材,能让“教”与“学”无缝对接,让学生迈上数学学习的高速通道。
“学历案”的介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显得僵化、机械、生硬,而是显得顺理成章。一方面是因为“学历案”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学情,另一方面得益于“学历案”不像教案、学案、导学案等,“学历案”更接地气,它犹如一根绵绵红线,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
四、运用学历案,提升知识结构力
学生的学习力生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差”“异”存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运用“学历案”。顺应学生思维,提升数学知识的结构力,实现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在设计“学历案”时,教师要秉持高观点,从上位的视角对“学历案”进行统筹,将数学的客观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主观认知,真正将学生放置于课堂正中央。
例如:教学《垂线和平行线》(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梳理整个单元的概念,笔者发现这些核心词:同一平面、永不相交、垂直线段、距离等。因此,学历案的设计就应该成为一个前后关照的链条,既加深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在这里,“学历案”不是孤立的“课案”,而是成为具有统一性“单元案”。只有这樣,才更能彰显“学历案”之学历的本真意义。对于第一节课《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笔者将“位置关系”作为重点,通过变式凸显“平行”“相交”“垂直”“同一平面”等概念的数学内涵;对于第二节课《画垂线和平行线》,笔者将“探究画法”作为重点,通过生活中的原型启发,比较“画垂线”“过一点画垂线”“画平行线”“过一点画平行线”的异同,突出画法中蕴含的数学内涵;对于第三节课《认识距离》,笔者将“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作为重点,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与线之间的距离”“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垂直与平行的理解,也强化了画法。
“学历案”的介入,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不再是孤立的、单子式的碎片化记忆,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既加深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又引导学生操作中进行数学思考,避免了学生因为缺乏思考而成为一个机械的操作工,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真的学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