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自考助学管理中的实施分析 |
范文 | 何丽艳 【摘要】 ? ?近年来,我国自考事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同时,自考助学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有必要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自考助学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具备的优势,构建高效良好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本文简述了自考现状,浅析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探究了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以期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自考助学管理中的实施提供借鉴。 【關键词】 ? ?移动互联网 ? ?自学考试 ? ?助学管理 前言: 当前,我国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取得了良好发展,加上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对自考事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自考事业中的应用,为自考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助力。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能为考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能为自考事业开拓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自考现状 近年来,自考学生实际建档数和报考科数均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势。这表明自考生源数量在不断减少,且自考考生对自学考试的参加活跃度日益降低。究其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对自考形成了巨大冲击。近年来,我国全日制高等教育院校不断提高其入学率,成人高等教育也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加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良好发展,严重挤压了自考空间。全日制高等院校实施扩招以来,教学资源的紧缺程度加剧,自考实际获取的教学资源相对减少,且受重视程度日益降低,对自考招生形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同时,自考助学管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自考具有较多的开考专业,其课程具有较为频繁的变化,且毕业年限不统一,导致自考助学管理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助学考生从学校离开后,助学院校与考生极易中断沟通联系,考生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准确的考试信息。 另外,自考考生具有复杂的成分,在年龄和学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多数考生未能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缺乏学习和备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考生从学校离开后,在课程学习上难以获取有效的辅导。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 这些因素均会对考生报考产生消极影响。从总体上看,助学期满后,考生离校,其实际报考率将远远低于考生在校期间的报考率。考生在校学习期间,助学单位会对之进行督促和有效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考生报考率通常保持在60%到80%的范围之内,但是考生离校后,报考率即出现下降,保持在30%到40%的范围之内。而少数考生离开助学学校多年之后,其实际报考率仅保持在10%的范围内。 针对上述情况,助学单位要对自身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考生实际报考率实现大幅度提升,并从整体上有效提升考生对考试课程的实际通过率。要实现该目标,助学单位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先进技术,对助学管理系统进行创新构建,加强与离校多年的考生的沟通联系,并为之提供创新学习方式,拓宽考生的学习空间,对考生学习提供及时辅导和良好帮助,促进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有效增强考生备考的有效性。据此从根本上有效提升考生对自考课程的实际报考率,进而提升实际通过率,增强对社会人士的吸引,引导社会人士对自考学习进行积极参与。 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网络技术,主要通过各类具有智能化特点的移动终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凭借移动无线的技术通信方式,对所需信息和相关服务进行获取[1]。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2.1便携性良好 具有智能化特点的移动终端方便用户随身携带,呈现出良好的便携性[2]。 2.2及时性和在线性良好 移动互联网覆盖无处不在,用户随时随地均可及时良好地获取所需信息[3]。 2.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移动智能终端通常以电话号码进行身份识别,能针对用户的不同特点,精准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服务[4]。 三、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功能模块,分别是信息推送、查询处理、云学习、云社区模块。其中,信息推送和查询处理两大模块在自考助学管理系统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能有效促进考生和助学单位之间的顺畅沟通,增强考生和助学单位联系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云学习和云社区模块,则实现了对系统功能的充分扩展和有效增强,突破了时空限制,能为考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并拓宽考生的学习空间[5]。 3.1主动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推送 自考助学管理系统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能针对类型不同的考生群体及时精准地主动推送个性化信息。助学单位能对考生群体进行合理甄别和有效筛选,并依托安装于智能移动终端的APP,主动将特定信息及时有效地推送给考生群体,例如,向考生群体推送专业计划以及教材变更相应的通知、报考、毕业证办理等具体时间安排等信息。 在网络状态下,考生借助具有智能化特点的移动终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即能及时准确地对所需信息进行接收。过去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仅简单发布信息,考生需对之进行查询才能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则将信息向考生主动推送,能有效促进助学单位与离校考生实现及时良好的沟通联系,并帮助考生对自考政策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并防止出现漏报、错报等现象[6]。 3.2对各类业务进行简便快速地查询处理 考生依托自考助学管理系统,能灵活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对各项业务的快速查询和简便处理。考生通过手机APP,能对自考涉及的各类公告、通知进行主动查询,并对最新的自考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还能查询自己的历史成绩,对各类考试安排、业务申办结果等进行随时查询。同时,考生可通过APP,对无需提交相关纸质材料的各项业务进行线上办理,例如,对准考证进行申请补办,对考试科目进行报考等。自考助学管理系统能从总体上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的处理效率。 3.3灵活强大的云学习 传统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主要为在校考生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安排。但极少有考生能在学校学习期间将全部课程通过,并获取相应的毕业证书,多数考生未能获取毕业证书,在离校之后,受地域因素和工作因素的影响,通常难以返回助学单位对课程学习进行参加。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考生缺乏良好的科目学习基础,又不具备参与继续学习的便利条件,难以快速通过考试,极易丧失考试信心。在信息时代,微课、慕课等创新教学模式纷纷涌现,有效拓宽了考生的学习空间,并为考生提供了良好的在线学习条件。考生依托移动互联网,借助具有智能化特点的移动终端,对学习内容进行随时获取,还能借助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对学习资源进行存储转换,有效保障学习资源的兼容性。考生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对碎片化时间进行合理利用,并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良好兼顾学习和工作。为充分发挥自考助学管理系统具备的云学习功能,要对具有较强互动性的电子教材进行科学设计和开发[7]。该教材特点如下:一,紧扣课程教学知识点,制作短小精悍的教学微视频。助学单位要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具体的知识点,紧扣每个知识点录制15分钟以内的教学短视频,并发送给考生,引导考生根据教学微视频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划分时,要实施优化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二,对教学互动环节进行设置。系统可对试题进行随机抽取,引导考生作答。考生完成作答后,可对标准答案进行调取,通过检查对比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自考助学管理系统具备的云学习功能,能为考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考生可随时随地将自身的学习情况作为依据,对知识点进行筛选学习,并结合教学互动环节,实现对学习成果的巩固强化,从根本上实现对通过率的大幅度提升[8]。助学单位依托云学习功能,能突破对学校资源的过度依赖。 3.4云学习社区 自考助学管理系统具备的云学习社区,能为考生提供高度共享的学习资源,并促进考生之间的深度交流。考生从APP登录后,系统将考生的各项数据信息,诸如考生所学专业、助学单位等作为依据,对考生实施划分,并构建云学习社区,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线上学习空间。在云学习社区中,考生之间能对学习资料进行共享,并探讨交流学习方法,还能紧扣特定的知识点开展专题性的探究学习。助学单位教师和管理人员能在云学习社区中向学生讲解课程教学知识点、业务办理以及考试政策变化等内容。 3.5云班课 自考助学管理系统具备的云班课,能促进班级出勤率实现大幅度提升,并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教师可通过云班课有效延长授课时间,还能将教学课件、学习资料、视频资源等有效上传至系统,考生通过移动终端即可随时获取,能有效增强课程教学的便捷性。同时,云班课还能加强对考生的作业管理,促进自考通过率实现大幅度提高。教师可依托云班课界面,对班级微信群进行创建,并设置邀请码向学生发送,学生通过邀请码加入云班课。教师可利用云班课的电子教材,对作业进行标注,并提出学习重点和测验要求,学生可根据作业标注在课后完成作业,并按照测验要求自主开展线上测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及时性和在线性,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自考助学管理系统能主动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推送,并对各类业务进行简便快速地查询处理,还具备灵活强大的云学习功能和高效便捷的云学习社区,能为考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林亚平. 互联网对自学考试助学的促进作用[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0):129-131. [2]韦晓燕, 韦芳. 高专学生自考专本衔接助学现状与助学需求的调查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9, (1):105-108. [3]杨清溪.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学习资源调查分析[J]. 中国考试, 2019, (8):47-52. [4]郭万春.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模式改革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 38(3):198-200. [5]高川, 林杰.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自学考试助学体系建设——来自天津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 (13):86-90. [6]余芳霖, 熊一利, 劉江华,等.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模式的构建[J]. 中国考试, 2019, (8):53-58. [7]赵桂杰. 移动环境下”云班课”在自考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J]. 中国新通信, 2019, 21(7):182-182. [8]何晓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新[J]. 中外企业家, 2018, 604(14):126-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