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PHP框架的数据库应用教学平台在翻转课堂中的研究 |
范文 | 冯敬益 摘要:该文通过探究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基本特征,在分析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基于PHP框架的flash动画制作教学平台的功能组成及特点,讨论其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上起到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PHP框架;数据库应用教学平台;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0-0128-02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冲击与颠覆,使教学从业人员对课改与教改有了新的认识与希望。 1 翻转课堂起源 “翻转课堂”有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提出,在其进行辅导教学课时,利用视频片段进行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推广这一教学成果,帮助更多学生,他将视频传至YouTube上,得到广泛关注。“翻转课堂”的原型由此诞生,此后,萨尔曼·汗在网络上放置免费教学视频多达2300部,参与他课程学习的学生多达5400万。 在萨尔曼·汗教学视频受到广泛的关注之后,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受到启发,将其原本的视频教学代替上课时间,他将教学视频与PPT放在网络上,让学生进行学习,利用上课的时间为学生进行难题解答以及作业辅导,高效率地利用了课堂时间,也就形成了“翻转课堂”。即:学生在家或者课外看或听教学提供的教学视频、PPT或者音频文件,在课上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难题。 2 翻转课堂的学习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的学习理论依据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指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新的知识的输入、理解和接纳,对学习结果及其以后学习都有重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前应具备所需的认知结构。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差异,布卢姆主张教师在学期初,应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先决态度和先决习惯;鉴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辨别学生需要帮助的程度。根据诊断性评价的结果,为学生提供预期性知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也有较高的相关。那些具有较高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充分注意并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学习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1] 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判断其有效性,并对教学教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帮助。 基于PHP框架的数据库应用教学平台和应用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为基础,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符合我们中职学校强调的 “教、学、做、评合一”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习;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课程、教材、教学、评估是教学的四个要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本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使得教学平台的应用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可行的教学环境。 3 数据库应用教学平台具备的基本教学功能 根据学生学习规律,编写出符合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课程特点的Flash动画制作教材、数据库教学“微课”课程,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种支撑工具的优势,运用PHP架构技术,及其他开发工具与MYSQL数据库管理软件、Apache应用服务器进行搭建flash数据库制作教学平台,完成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微课资源、师生管理、作品管理、作品欣赏、作品评价等栏目等模块,具备教学信息公告、教学资源发布、在线交流和作业自动批改等功能。 基于PHP框架的数据库应用教学平台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课程的制作和发布,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的支持和对学生学的支持,以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具有完全开放、交互式教学设计和支持多种教学策略等。该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创建了一个共同学习和探究的翻转课堂网络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课堂,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增进同学友谊,对形成开放课堂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教学信息公告指导学生开展课前学习。在线评改模式的实现,它是 “学科教学信息化”理论的实现的表现形式,同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践验证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辅助作用的理论成果。在线交流可进行集体讨论和个别辅导。给学生一个合作、协同、评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得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动画制作知识与电脑操作技巧融入到课堂中,体现学科特色。 4 数据库应用教学平台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收集或制作学生课前学习资源,运用ARCS原理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平台课程公告栏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单,组织学生利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行课前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接受知识的掌握成度,控制资源的播放速度,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讨论区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教师通过讨论区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跟踪学生课前习题反馈,制定和修改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疑惑, 为学生创设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通过作品展示栏目学生独立探索,完成作品。教师把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贯穿于整个课堂设计,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加强协作交互学习的设计,开展各种形式的分组协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基本可保证人手一台电脑,完全可利用数据库制作教学平台,进行学生分组管理,开展交流、讨论,为参与者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并可随时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集思广益。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者小组的作品成果。学生利用数据库制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教学平台还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互评、活动情况进行定性评价。 5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我《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在翻转课堂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切身体会和认识。它是这样改变学习的: 教师方面: 翻转课堂让教师实现了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 翻转课堂让教师实现了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 翻转课堂让教师实现了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 翻转课堂让教师实现了从常规的“传统教学”向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学”转变。 学生方面: 首先,“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课前: 1)制作导学案。导学案贵在优化,教师先对教学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在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了解后,针对性制作导学案,提前做好教学课件与视频,优化整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2)创建微视频。首先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解构知识点内容,录制每段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3)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提前进行教材预习功课,以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在学习结束后,将一些难点、重点整理记录,待课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其进行讲解。 4)教师在课前应及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更有效的调整课上教案,调整学习重点以及学习进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是必不可少的主体因素,在课外时间,通过教师的视频进行学习,把控自身的学习状态,对自身有更好的安排,在学习过程中气氛也相对轻松;并且视频可以反复切看,一些课堂上容易错过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反复学习,减少课堂遗漏点,这样教学节奏由自身把控,这样更适合不同个体的学生,并且有充足的思考以及笔记时间,遇到重点、难点等问题还可以跟教师进行网络咨询。 并且“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的互动性,学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进行其他高效教学方式,如合作式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均可运用到其中。 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寻找学习资源,通过辅助学习资料的观看以及阅读来巩固自身学习成果,同时对于自己做错的习题,学生可以更明确的寻找视频,进行自主纠错,教学网络平台会收集整理学生的错题类型以及原因,将其录入错题库,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整合。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就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活动,对部分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和借鉴,自由、自主、自然得到发展。 再次,“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的优势还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翻转”,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家长普遍会询问学生的课堂表现,而课堂表现对于学习成果仅仅起到辅因,并非学习成绩的主导原因,在“课堂翻转”后,家长的关注点会转移,学生是否在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问题成为了家长的关注点。家长在询问教师时,问题也会由课堂表现像如何让孩子学习转变,教师与家长的目标达到一致,教学节奏会变得更为协调,教学环境也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总之,面对网络化大数据时代,学习的工具和方式也在颠覆式的发展和进步,翻转课堂还远不是一个成熟的课改实验项目,我们在翻转课堂探索实验研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作为一个流行的“西学东渐”的舶来品,我们相信只要加上符合国情、学情的本土特色,一定会技术改变学习,翻转启迪智慧,真正让新课改理念与教育现实接轨。 参考文献: [1] 姜华,李西君.掌握学习在开放教育中的实践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0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