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范文 | 王植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以满足企业对人才及专业能力的高素质要求。该文从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着手,具体探讨一下以就业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路径。 关键词:就业和社会需求;计算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改革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124-02 高职院校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进程中不断面临各种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在于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苛刻要求,比如说经常在报纸或网络上报道的各种大型招聘会上出现企业零招聘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在于学校实践理论结合不到位所造成的学生专业实践经验的欠缺,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从国家层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職院校必须走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路线,创新高职院校教育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手段。 1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实际意义 可以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设置是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作为基本导向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相关应用领域中具备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并非仅仅强调纯粹理论,而是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解决和克服传统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人才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相脱节的问题,无法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问题。综合来讲,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将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相结合,构建适合于就业及社会需求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1]。 2 现阶段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现代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它与就业及社会需求现代导向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未能打破学科教育体系束缚 现有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采用的是学科体系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虽说现在采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这种模式只是将各种课程进行拼接,没有形成真正融合,也没有围绕岗位能力设置课程安排,从基于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角度而言,它没有真正实现对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无法完全教育出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真正人才。换言之,高职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依然没有打破传统学科教育体系束缚,整体改革并不到位。 2.2 实践教学方案存在不完善之处 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能轻松运用所学的技能实现岗位适应,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但从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实施状况来看,并没有给出一套完整的、新颖的、具有实践教学价值的教学方案,在综合实践与毕业实践两部分课程方面缺乏创新性。究其根本,一方面在于社会企业过分考虑自身利益,将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限制学生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在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推进不够到位,难以完善针对毕业的实习教育目标。 2.3 职业岗位能力教材需深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能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对教材进行改编,以适应高职院校现在项目化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对工学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效深入。但问题本质就在于许多教材没有将项目案例实际化,仅仅以虚拟环境来展开教学进程,没有真正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来展开实践教学,使教材达不到职业岗位能力深化的教育目的,尤其是面向计算机这一门讲求实践操作的学科而言,导致专业学生很难从教材中掌握足够的企业需求。 2.4 职业资格认证和岗位要求联系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职业资格认证与岗位要求方面联系不足。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和相关的软件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或订单班培养,让在校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将IT厂商认证直接引进校内计算机专业实际应用课程及考核当中,这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一定好处,但实际上这种考评方式曲解了计算机认证考试的基本目的,虽然毕业生在社会上就业求职时可以拿出许多资格证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明显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考试资历丰富,但实操能力不强也会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适应度不高[2]。 3 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途径 3.1 健全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 “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应该走教育与就业工作过程融合路线,从从业资格传授到学生能力培养全方位给出教学指导,使他们逐渐能够适应社会的全面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健全自身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考虑基于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逆 向设计法”。 这一设计方法,主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作为教学起点,根据企业岗位标准要求来设置课程内容。同时它也参考了计算机行业的标准,为学生制定了岗位能力分析表。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学校原有的教学计划基础上来组织课程开发组,将“逆向设计法”融入到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中,坚持就业导向概念,体现校内计算机教学时刻面向社会市场需求变化。以“现代学徒制”为背景、开展“岗位实操”等教学方法体系,其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效率,优化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进程。 3.2 健全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案 目前开展校企合作、市场调研是高职院校健全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案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内容安排上很注重项目教育的综合性,且为学生开发了多门围绕“校企合作”的理论实践教学子课程及实验项目,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3 有针对性的深化职业岗位能力教材 具体来说,在教学素材上主要围绕生产实际来构建教学内容,同时也考虑到了课程安排中对知识的迁移性与趣味性,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不会感到乏味。基于此的教材内容延伸还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与发展能力进行了有效考量,例如将教材内容扩展到常规教学大纲之外,让学生从教材与课堂有更多机会来接触社会实际领域,了解社会行业信息,提早进入专业领域就业面适应过程。 4 结论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突出实践教学,要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有规律、有节奏的走向社会岗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直面问题,解决计算机专业中所存在的实践教学固有问题,不断改良和强化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就业和社会需求导向,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用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龙飞,刘小磊,郭玮,等.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魅力中国,2014(9):170-170. [2] 白文龙.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206-2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