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品牌专业建设方案研究
范文

    张志强 张洪 张修军 于曦 叶安胜

    

    

    

    摘要:软件工程专业是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类专业,也是很多高校进行重点建设的专业。但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性,其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能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仍然是一个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以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以保持其专业优势为目的,以品牌专业建设为目标,对该专业的建设过程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可行性的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关键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品牌专业;建设方案;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6-0113-03

    软件工程专业是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类专业,其主要以培养软件人才为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校高素质软件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从而造成了高素质软件人才的匮乏。由此可见,建设好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重要保障。

    目前有学者针对不同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学者基于CDIO 高等工程教育思想对软件工程专业构建了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体系[1];有学者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2,3];有学者结合新工科建设思想,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4,5];有学者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三横两竖”课程教学、在线课程建设以及课程群教学方式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6-9];有学者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以及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研究[10,11];也有学者对软件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改革创新的措施[12]。

    成都大学属于地方性高校,其软件工程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以特色专业进行建设,2008年以四川省特色专业进行建设、2013年以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进行建设(四川省内二本高校中少有的几个学校之一)、2016年以成都市本科重点专业进行建设;近年来,该专业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由此看见,尽管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但基于地方性高校专业建设的特殊性,如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如何保持其优势性以及以品牌专业建设为目标进行专业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仍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1 专业建设方案的设计

    1.1 专业建设目标

    1) 专业建设确立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符合工程认证标准为准则,以软件能力培养为特色,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当前软件技术发展的前沿,熟悉当前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和开发工具,强化编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项目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心,紧跟并培养以大数据为核心,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软件人才。

    1.2 专业建设方案内容及采取的措施

    1.2.1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软件工程品牌专业建设方案的核心,根据工程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了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由三个方面构成,分别为“平台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方向课程体系”。平台课程体系由学科类课程構成,其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必修类课程构成,其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方向课程体系”由专业选修类课程构成,其主要培养学生软件企业需求的插件化专业技术能力,这部分课程可由IT企业直接授课。整个课程体系的构成如图1所示。

    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需要,在构建课程体系时,结合了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工程教育认证十二条毕业要求指标点,将工程教育认证的思想融入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课程体系中重要课程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关联关系结构如表1所示。

    在表1中“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表示该课程关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关联关系程度”表示该课程对应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联程度,这里“H”表示high(关联度高)、“M”表示medium(关联度中等)、“L”表示low(关联度低)。

    1.2.2“五层实践培养”教学机制构建

    为了达到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实践教学机制的有效实施是其重要保障,为此构建了“五层实践培养”教学机制。第一层:校内课程实践。在校内课程授课中,将课内理论授课、课内实验、课内练习、课程探讨、课程中企业教师参与授课的案例设计等不同形式进行融合,实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基本编程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第二层:概念实训。在大一暑期,由企业直接参与实施,强化学生基础编程能力。第三层:技能实训。在大二暑期,由企业直接参与实施,强化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第四层:综合项目实训。在大三暑期,由企业直接参与实施,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第五层: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在大四的整个学年,由企业直接参与实施,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从而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五层实践”教学机制如图2所示。

    1.2.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掌握和熟悉相关技能知识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为:

    1)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MOOCs课程体系,并重点建设本专业自己的MOOCs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课程教学中,目前已完成3门专业课程的MOOCS建设和3门专业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并都应用于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中。

    2) 大力推行“项目驱动、案例教学、1+2+3课程改革”等教学模式,实施“1+2+3”校企深度融合课程改革,即在专业课程中遴选8-10门课程,每一门课程至少两位教师(在校教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协作完成教学,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考核方式(项目答辩、小组讨论、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实验考核等)完成课程考核。

    1.2.4 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一支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具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针对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实施,实施的措施主要体现为:第一,加强师资队伍中教师项目工程化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外派教师参加企业的师资培训,另一个方面,外派青年教师脱产到合作的IT企业进行顶岗培训,从而提升教师工程能力;第二,积极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加入师资队伍中,改善师资队伍双师型结构;第三,构建学院教学督导制度,一方面进行学院教学督导组的听课督导,另一方面进行青年教师帮扶工作,指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做教学指导;第四,构建教师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参与团队的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第五,构建课程群教师团队,在课程群中完成教学活动的研讨和交流。第六,鼓励教师参与外校的科研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1.2.5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 校内实验室建设

    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离不开校内实验室的构建,以专业建设需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掌握软件技术技能为目标,建设校内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建设常规的校内实验室外,还需要逐步建设面向企业场景的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技术实验室、软件综合创新实验室、云计算应用技术实验室等,这些都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2) 实训基地建设

    稳定的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进行企业实训和实习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设形式体现为:由企业方主导实施概念实训、技能实训、综合项目实训等实训课程的教学,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基础完成实训课程的学习;校企双方可以开展师资的培训和联合授课,学院教师可到实训基地接受师资培训,企业工程师也可到学校进行1+2+3教学模式的嵌入教学。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可将企业先进的软件人才培养理念引入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机制中。目前学院已构建的实践条件如图3所示。

    2 建设方案实施的效果

    通过品牌专业建设方案近几年的实施,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稳步上升,以中国科教评价网金苹果排行榜评价数据查询系统的结果为依据(2014年~2018年学校在系统中的名称为成都学院),近五年专业全国排名变化如图4所示。

    通过图4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全国排名由2014年第176位上升到2018年第98位,充分说明品牌专业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结论

    本文以成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以保持专业建设的优势为目的,从专业建设目标、课题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机制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成都大學软件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全国专业排名变化数据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其他高校软件工程品牌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毕忠勤,单美静.基于 CDIO 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3(8):23-26.

    [2] 林峰,李萍.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4):248-249.

    [3] 杨爱民,邓芳,高飞.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6(3):64-67.

    [4] 张其文,张秋余,顾群.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5):159-160.

    [5] 钱小红,左翠华.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探索[J]. 福建电脑,2018(9):81-95.

    [6] 于波,张淑丽,李鹏.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6):18-21.

    [7] 程凡.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24(6):106-112.

    [8] 董威,文艳军,李暾,等. 软件工程专业在线课程建设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15(6):51-55.

    [9] 沈海波,朱雄泳,周如旗,等. 基于特色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7(12):141-143.

    [10] 王佳乐,刘健,方刚.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工程,2018(2):53-55.

    [11] 吕欢欢,郭伟,张辉,等.面向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1):38-42.

    [12] 王前,邹霞.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3):94-95.

    [通联编辑:王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