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ENSP仿真平台的IP地址与MAC地址教学设计
范文

    胡日新 谢水珍 杨保海

    摘要:为提高学生对ARP协议的理解,弄清IP地址和MAC地址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ENSP 仿真软件。通过仿真教学案例,在各网段路由器接口进行抓包,形象地展示了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IP地址和MAC地址的变换关系,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仿真软件;ENSP 模拟器; IP地址;MAC地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3-0172-02

    1 教学背景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于2013年被江西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目前学院已在2013级和2014级开设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实验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课程组在该课程中引入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由于该课程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结合较紧,实践性较强,要涉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操作,但目前学院的数据通信实训室只能提供华为交换机2700和3700各10台,路由器为华为AR12系列的10台。学院实训室的设备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华为的eNSP(Enterprise Network Simulation Platform)仿真软件平台[1], 是一款由华为提供的免费的、可扩展的、图形化操作的网络仿真工具平台,主要对企业网路由器、交换机进行软件仿真,同时又响应了国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号召,在课堂上只教华为的产品,而不再教思科的产品,为培养熟悉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程师作些铺垫[2]。

    2 IP地址和MAC映射关系

    在讲解IP地址和MAC地址关系时,在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中通常用下面图示1来产述数据帧在各网段的源MAC、目的MAC和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的变化,并用了一张表格来说明[3],学生在数据帧在各网段的通信过程及以上各项的改变存在难于理解,并且较抽象。

    3 基于ENSP 的教学设计

    实验使用2台AR2220 路由器和2 台PC。路由器R1GE0/0/1接口接一台PC机,模拟一个局域网,路由器R2 GE0/0/1接口接一台PC机,模拟一个局域网,两个路由器通过GE0/0/0直连,模拟一个网段。两台PC机和路由器的各接口的IP地址,按图示2所示设置好,并且PC1的网关,设为路由器R1GE0/0/1端口的IP地址,PC2的网关,设为路由器R2GE0/0/1端口的IP地址,在路由器R1和R2中分别运行RIP协议,确保PC1和PC2能PING通。

    现分别在路由器R1的GE0/0/1、GE0/0/0和路由器R2的GE0/0/1分别抓包,然后在PC1 PING PC2,进行连通性测试。

    <1) 在路由器R1的GE0/0/1抓包后的结果如图3所示;

    2) 在路由器R1的GE0/0/0抓包后的结果如图4所示;

    3) 在路由器R2的GE0/0/1抓包后的结果如图5所示。

    从这个抓包图中看出,在路由器R1的GE0/0/1网段,数据包在网络层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192.168.3.1和192.168.4.1,在数据链路层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分别是PC1的MAC地址和路由器R1接口GE0/0/1的MAC地址。

    从这个抓包图中看出,在路由器R1和R2的网段,数据包在网络层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192.168.3.1和192.168.4.1,在数据链路层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分别是路由器R1接口GE0/0/0和R2接口GE0/0/0的MAC地址。

    从这个抓包图中看出,在路由器R2的GE0/0/1网段,数据包在网络层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192.168.3.1和192.168.4.1,在数据链路层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分别是路由器R2接口GE0/0/1的MAC地址和PC2的MAC地址。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抓包实验,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在网络层及以上,主机或路由器之间使用的是IP地址,即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不会变化的。而在各网段,在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不同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总之,利用ENSP 仿真软件开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同时使课堂教学更加方便,便于教师的讲解演示。

    参考文献:

    [1] 刘仁成.基于eNSP 仿真软件的MPLS VPN 教学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4) 88-90.

    [2] 曹雪峰.虚拟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设计[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 34(2):19-22.

    [3]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6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