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变教为学,引领初中数学课堂新变化 |
范文 | 毛晓琴![]() ![]() ![]() [摘 要] 如何让学生的学不再为学而学、不再为应试和升学而学,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形式,重新定位、重新建构、重新实施,最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关键词] 改变;初中数学;引领;主体 “变教为学”是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提出的针对初等教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该教学理念是将“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并贯穿始终,而不是以教师为主. 这种教与学追求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仔细研读郜教授的文献后,认为该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 下面笔者结合不同的课型,简要谈谈个人对“变教为学”实施方法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参考. 起始课,赏数学之美 章节起始课是每章内容的“敲门砖”,对每章内容的学习起着奠基作用. 优质的章节起始课可以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初步了解,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 “变教为学”理念运用于章节起始课,能让学生欣赏到数学的美,能让学生对本章内容产生期待和兴趣. 如“锐角三角函数”一章以正弦函数作为章节起始课,其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直角三角形中边的长之比与锐角大小的关系,领会三角函数的含义. 但此概念较为抽象,所以从直观的实例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对概念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 引入?摇 (1)高跟鞋是女性的最爱,然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人体工程学研究人员卡特·克雷加文调查发现,女士穿6厘米以上的高跟鞋就会给踝骨和膝盖增加负担,腿肚、背部等肌肉极易疲劳. 对于10厘米以上的高度,美丽的水晶鞋无异于残酷的刑具. 据研究,当高跟鞋的鞋底与地面的夹角为11°左右时,脚的感觉最舒适. 假设美女脚前掌到脚后跟的长为15厘米,不难算出鞋跟的高度在3厘米左右时为最佳. 追问:你知道专家是如何算出鞋跟最佳高度的吗? (2)如图1,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 现测得斜坡的坡角(∠A)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 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完成方式: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与分析)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如图2所示,在Rt△ABC中,∠C=90°,∠A=30°,BC=35 m,求AB的长. 在引入部分设计两个问题,问题(1)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让他们体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学好本章内容树立信心;问题(2)则是问题(1)的推进,是将生活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新授课,揭知识之谜 新授课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也是体现“变教为学”的主要实施资源. 新授课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新知识,解开疑惑. “变教为学”的核心理念是“学”,即让学生摆脱机械式的接受,学会自己学. 将该理念运用于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中,主要方法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背后隐藏的知识,解开知识谜团,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如新授课“数据的波动程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方程描述数据的波动程度,难度较低,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效率,采用了“灌输公式+例题讲解”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短期内可以达到效果,但在初三复习时就会发现学生遗忘得较多. 笔者认为,学生遗忘了如此简单的计算公式的主要原因是新授课时没能理解公式的实质,所以未能形成深刻的印象. 经过反思与向前辈请教,笔者认为,教学这一内容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得出结论,并理解知识的来源与用途. 问题 在一次市级啦啦队体操比赛中,学校要从甲、乙两个体操队中选择一支队伍去参赛. 已知两支队伍的体操水平差不多,两支队伍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 学校通过讨论,决定选择身高更整齐的一支队伍去参加. 你有什么想法? 议一议 (1)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刻画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 (完成方式:学生小组合作,各抒己见后全班交流、展示) 通过对上述实际问题的探讨,学生对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有初步印象,再通过引导,学生能理解:“整齐”即波动小. 而要研究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就要计算出数据的方差. 此后,再自然呈现方差的定义及运算公式,随后强化练习,其效果优于直接灌输. 通过将新知转化为问题,能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感悟新知形成的过程,自己揭开新知的内涵,改变灌输式的“教”为主动“学”,凸显学习的主动性. 习题课,活思维之举 数学是一门充满问题的学科,习题课占了常规课的一部分,且其是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发展思维的主要途径. 把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于习题课,能让学生自己体悟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主动学习的方法. 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教学进度缓慢. 新授课“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之后的习题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通过习题课,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但习题课的容量不能仅仅是“习题”,而应容纳更多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 因此,笔者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习题课”中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自我诊断 1. 在前几节课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对于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学习,你有哪些建议和方法可供同学们参考? 3.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你觉得最不能理解的是什么?最不易接受的是什么? 4. 你想在本堂课中突破什么问题?你想得到哪方面的提高? (三)总结方法 1. 上述问题分别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哪些知识? 2. 你能总结出每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思路吗? 上述问题串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诊断自己前阶段的学习问题,充分了解自身的真实情况,并对本节课提出自己的展望,促进“学习”的发生. 例题数量不宜太多,问题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难度设置要有梯度,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伴交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方法的总结是课堂的升华,由学生完成,教师做好引导,督使学生形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让学生变教学对象为学习对象,体现“变教为学”的宗旨. 在“变教为学”的课程實施中,教师应关注与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因为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才能让“变教为学”真正发生.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与协助者,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变教为学”只是笔者的一次尝试,可能存在些许问题,但笔者会随时反思与改进,使“变教为学”更加适应初中数学课堂.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