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智能化人事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
范文 | 王维利 孙德水 摘要:为实现高校人事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人事管理的业务活动和系统需求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对系统功能和架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对系统的安全控制进行了设计,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关键词:人事管理系统;B/S;c/s;数据库;系统安全;系统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9-0067-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人事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员工、管理者及决策者来说都至关重要。而如何对大量的组织人事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及如何对教职工进行高效、准确的综合评价,也是管理者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参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高校智能化人事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1 系统分析 1.1系统业务活动分析 高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由人事处牵头、审核、发布,各部门分工负责完成。人事管理主要业务活动有:部门设立和调整,教职工调动及岗位职务变动,编制和岗位的确定,教职工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离退休教职工管理,对外招聘,工资管理,统计报表等。 人事管理系统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人事处管理员、教务科研处管理员、各部门管理员、校领导、普通用户、其他外部用户等七类。各类用户参与的人事管理业务活动如图1所示。 1.2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业务活动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如下: 1)人事信息的动态管理。学校的部门以及教职工人员信息时有变动,系统中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人力资源状况的实际状态。 2)智能化考核評价。系统要利用来自多方面的,有关教职工的德、勤、能、绩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教职工进行客观、准确、高效的评价。 3)辅助决策。建立起多层次、功能齐全的人事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辅助决策。 4)员工绩效的查询及结果分析。 5)网上招聘。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应聘者网上申请、应聘,网上公示结果等。 6)数据报表。根据要求对人事信息进行汇总、计算等,生成报表及打印。 2 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设计 智能化人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组织机构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考勤管理、基础数据导人、职称评聘、招聘与选拔、考核评价、系统管理等。系统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 1)组织机构管理:学院部门、岗位、职务的新建、撤销和修改维护等操作; 2)教职工信息管理:教职工基本信息、附属信息、人事变动信息等的新建、修改、查询统计等操作; 3)考勤管理:教职工考勤信息的输入、修改、查询、汇总统计及请假、出差、加班管理等操作; 4)基础数据导人:各部门教职工的考核评价基础数据导人; 5)职称评聘:为教职工职称的评审和聘任提供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实现网上申请、系统审核、结果公示等功能,能提供详实、准确的职称评聘数据; 6)招聘与选拔:具有对外人员招聘、对内人才选拔信息的发布、网上申请、考核评价、结果公示等功能; 7)考核评价:采取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通过对教职工工作表现的基础数据及360反馈评价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对职工分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并提供考核结果的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 8)系统管理:系统用户的注册、修改、删除、密码设置操作及数据库备份等管理操作。 2.2 系统架构设计 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时,为了充分发挥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先进性,同时还要利用C/S(客户机朋艮务器)架构的成熟性,宜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架构。系统硬件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人事管理系统中信息的查询、浏览(尤其是异地操作)、小规模数据输入等功能适合以B/S模式实现,客户端只要能上网即可访问本系统,对客户端计算机的配置没有太高要求,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计算机资源。而灵活创建报表、设置教职工考核评价标准等功能,则适合采用C/S结构,同时c/s客户端计算机的功能比较强、安全系数也高。这样既可充分发挥两种结构的优越性,又可避免B/S结构在系统数据安全性、保密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的缺点以及c/s架构在异地查询、浏览不够灵活等方面的缺点。 3 系统安全控制及设计 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存放着大量重要的人事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于数据安全及用户正常访问系统相当重要。笔者主要从软件环境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及数据库安全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安全控制和设计。 3.1 软件运行环境安全 由于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在人事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在组建系统时选择配置高、工作稳定的计算机作服务器,以提供较高的安全性和数据访问速度。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均安装防病毒软件,将杀毒软件配置为自动升级和病毒库自动更新,以有效阻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破坏;在服务器上开启防火墙,阻断未经授权的外来访问,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上的设备信息及数据库信息进行篡改。 3.2 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为实现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用户登录系统通过审核后,系统将根据用户名对应的角色,确定该用户有权使用的功能模块,生成相应的功能菜单,从而实现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3.2.1 系统架构安全设计 整个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架构,既充分发挥了B/S结构的先进性,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c/s架构的成熟性和高安全性,其中系统的关键功能(考核指标及权重设置、数据导人与审核、考核评价、人事变动管理等)以c/s模式实现,使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3.2.2 C/S部分安全控制 1)统一身份验证。登录进入系统的用户必须通过服务器的身份认证,每个用户的密码在数据库内加密存放,对一般用户不透明。 2)设置合理的业务规则。在人事管理系统中,不同级别的用户能够使用系统的不同功能,所以要根据用户的级别和角色分配相应的系统操作和访问权限,确保各用户仅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权限,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安全日志管理。做好系统用户操作的时间、类别、内容等的记录,以备查验。 3.2.3 B/S部分安全控制。 1)系统权限控制 当浏览器用户登录时,系统通过用户表获取当前登录用户的操作权限,并存放在全局变量Session中。当用户进行涉及权限控制的操作时,系统对用户所拥有的权限进行判断,以决定在用户界面上提供哪些功能;并在网站配置文件web.config中加入相应代码,以判断用户第一次访问的是不是登录页面,由此决定其能否继续访问,并拒绝未经验证的用户继续访问系统。 2)页面安全性制 为了实现浏览器用户通过页面安全访问系统,需要在登录时加入代码session(“login”)=”yes”,并在ASP.NET页面加入相应的.CS代码进行验证,当有用户进行页面操作时,系统先判断其是否登录,以保护页面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3)利用Web服务器提供的安全机制 Web服务器上的ns安全机制基于Windows安全机制模型,并附加了监视和安全的功能:IP地址控制;Web服务器虚拟目录控制,用户可以利用ns为服务器上的某个目录路径定义别名,为路径及其中的文件和文件夹设置访问权限;Web服务器的用户账号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时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和机制,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3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设计 1)数据库设计的安全性考虑。设计数据库时,通过数据库的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的设置及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实现对用户简化数据访问、隐藏敏感数据、提高数据库安全性和操作效率的目的。 2)设计全面、充分的数据库备份及恢复功能。为防止意外情况造成数据库信息丢失和损坏,要经常性地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数据库备份有网络备份、硬盘备份、磁盘阵列备份等多种方式,根据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首选采用硬盘备份。这样,一旦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还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先前的状态。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人事信息的高效管理这一问题,在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业务活动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实现了高校人事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曹天杰.计算机系统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张球河.电子政务资源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6. [4]许春根.访问控制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3. [5]颜学雄.Web服务访问控制机制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 [6]邱岩,王庆玲.用.NET实现系统整合的关键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 (24):136-138.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20-02-28 作者簡介:王维利(1972-),男,山东潍坊人,讲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孙德水,实验师,工程硕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