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
范文 | 摘要: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设计与制作宣传手册为例,展示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信息化与中职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8-010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包裹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当然教育也成为不可避免,利用信息化打造个性化、终生化学习平台、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现代职业教学中,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用信息化教学更是必然[1]。但如何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实现中职课堂教学环境的信息化,转变师生教学角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现代职业教学研究的重点。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制作宣传手册为例,依托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和极域教室[2],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工作任务书为主线,借助微课、虚拟展厅、Flash游戏、实物投屏、手机APP等多种信息技术,结合多元性评价体系,对中职计算机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希望对实现信息化与中职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参考。 2 教学分析 2.1 内容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必修课,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3],制作宣传手册是该课程中Word文档操作部分的一节选修内容,其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延伸,也是对所学内容的综合性运用,但其知识点比较碎片化,且项目内容不够明确具体,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不强。因此,结合信息化技术,围绕项目本身,打破原有知识传授顺序,整合知识内容结构,结合专业,通过完成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工作任务,巩固知识,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让课程学习更加贴近专业、实现学生学习任务和专业能力的融合。 2.2 学情分析 所授课的对象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以及绘画、构成设计等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绘图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他们能够利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页面格式设置及分栏操作。但还未学习图文混排知识,以及专业设计软件技能知识,不具备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将设计理论知识与软件技能相结合的设计制作能力。 2.3 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和教材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3.1 知识目标 1)认识宣传手册。 2)了解图片、图形、文本框的插入及基本形状样式设置。 3)熟悉图片、图形的基本操作。 2.3.2 能力目标 1)能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图文环绕方式及层级次序。 2)能灵活运用图文混排设计制作出美观和谐的宣传手册。 2.3.3 情感目标 学以致用,增强学习成就感和专业归属感。 2.4 教学重难点 图文环绕方式及层级次序的设置为重点,灵活运用图文混排制作出美观和谐的宣传手册为难点。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教学策略 依托学习通教學平台,课前,学生利用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自主制作宣传手册,课中,教师借助微课视频、Flash小游戏,极域教室、实物投屏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图文混排的技能知识和制作宣传手册的理论知识,最后运用虚拟展厅、Medi-abang绘图软件,录屏技术进行设计制作,课后拓展延伸,平台展示分享,多元评价。 3.2 教学过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内化、课后拓展三个阶段。 3.2.1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登录学习通教学平台,查看导学案和任务书,了解学习内容,利用平台上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测试。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分组合作,搜集素材,小组尝试根据样张尝试制作宣传手册,并将作品上传至平台,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通过平台查看学生预习情况,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2.2 课堂内化 通过视频,创设情境,引出学习任务一利用Word制作企业宣传手册;任务分析,教师利用实物投屏技术展示并讲解宣传手册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宣传手册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技能知识准备,小组汇报展示课前作品,教师归纳总结技能操作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以学定教,然后借助微课视频、Flash小游戏极域教室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落实重点;任务实施,根据宣传手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将设计制作步骤分解框架和图文设计。学生利用虚拟展厅观看优秀作品扩展思路,激发灵感,然后借助Mediabang绘图软件设计概念草图,确定框架设计方案,突破学生没有设计想法的这个难点。小组根据概念草图设计,结合收集的素材利用所学技能完成宣传手册制作;总结评价,组织小组上传作品至学习通教学平台,并进行组间展示、讲解,小组之间根据教师发布的评价指标进行自评、互评,并利用学习通给作品进行投票,选取最佳作品。教师将作品上传至虚拟展厅,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专业归属感。最后教师借助X 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全课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 3.2.3 课后拓展 学生登录学习通教学平台,查看过程性考核成绩及课后作业,并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对本次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反思及考核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师生在反思和总结中,共同进步[4]。 4 教学效果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制作宣传手册”教学任务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整合了多种信息化资源,拓宽了时空的限制,将学生带人了一个丰富多彩、形式多变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搜索、定位相应的学习资源并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在这种良好学习环境中相互学习、分享创意,立足基本知识与技能,开展创新设计,完成最终作品制作。这不仅仅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灵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同时也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探索、建构知识,在生机、趣味的数字化环境中提高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信息时代所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职课堂革命[J].际,2018(7):191-192. [2]汤发俊.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8,17(2):44-46. [3]曹路舟,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学习平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l.电脑知识与术,2018,14(23):93-95. [4]高贝宁,培养小学英语学困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Dl.曲阜师范大学,2013.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简介:柏锦燕(1989-),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助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