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双平台联动信息管理实现返贫预警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陈智妃 梁英 摘要:本文是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平台防返贫智慧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对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返贫预警的思考。文中对当前返贫信息管理存在的缺点及产生根源进行了追溯,并探讨了采用双平台信息技术实现返贫预警的模式及其优势。 关键词:防返贫;预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231-03 在当今我国贫困治理迈入“精准时代”的背景下,政府与多主体合作共治,极大地促进了扶贫精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精准扶贫所取得的成效已成为新时代的进步标志之一。但据国家统计局的具体数值显示,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47万人,中部地區农村贫困人口597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916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与各项滞留待办的返贫根源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阶段返贫信息管理缺点及根源追溯 1.1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功能缺失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脱贫户“两不愁”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且保持稳定,但“三保障”仍存在薄弱环节,收入不达标是返贫的主要成因,自然灾害高发、意外事故伤残、大病重疾隐患、产业经营失败以及就业不稳定是返贫的风险点。同时,自然灾害、家庭意外事故、因病致贫、因婚致贫、因残致贫等原因已成为新型返贫原因。更为致命的原因是部分极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未能对接国务院扶贫办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抑或是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作用。课题团队成员在2019年暑期前往新邵县卓笔村参加调研后发现,卓笔村因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口构成特点的制约,商品对外的供销与宣发模式与其他贫困村有所不同,故而在本村的贫困人口管理方面建造了属于自己村的独特信息管理模式,同时开发了属于该村的特定信息系统。这既造成了扶贫信息的对接不便、不公开透明化,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该村的信息管理存在纸质信息冗余、手动输入麻烦的问题。 1.2返贫问题根源追溯 当前我国政府扶贫信息化总体上属于互联互通型的信息化模式,但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在返贫预警方面存在信息延迟与信息缺失,对于因病致贫、因婚致贫、因残致贫等新型返贫原因的统计与分析尚还处于迷茫阶段。课题组成员在长沙市湘阴县人民政府进行调研座谈会时,该政府统计局的领导表示,对于贫因收集,时间周期为半年一次,在两个半年的其余时间,各村的驻村信息员会与扶贫干部不定期地走访收集突发情况。但显然,这样的走访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及时传达与收发。采用了官方信息管理系统的湘阴县除却每半年的一次信息更新与信息比对外,还有不定期的信息收集。这在信息管理上似乎中规中矩,不太容易出现扶贫工作的情况。但返贫问题却是个特例,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贫困人口的消灭任务紧急,半年一次对比的功能已经严重不能满足扶贫工作中频发的新型返贫原因出现的需求。当新的返贫原因出现后,信息的不及时收集,与比对功能动作的发挥缺失都会导致返贫问题日益严重。 2新型平台实现返贫预警的技术与模式优势 为使政府扶贫工作的完成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便捷高效特点,在追溯了与客观性分析了当前政府扶贫信息的收集盲点与扶贫信息系统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团队对新型公益平台研究的思考重点放在了新型平台的应用技术与模式优势。 大数据技术能够快捷获取数据隐成信息,并进行分析心处理,从而能够有效节省成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庞大的贫困户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可视化处理,挖掘出有价值信息为精准帮扶工作提供参考[1]。该平台主要依托于数据挖掘技术完成各方信息的采集、整合与信息管理。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大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形成有价值可香考的信息,为后期工作开展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打通与扶贫开发工作相关行业部门之问的信息通道,实现信息共享功能。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扶贫”格局莫定基础[2]。大数据时代的产品不稀有,互联网市场上现占据大比例份额的扶贫相关产品大都以大数据下的电商与金融为主,极少人将目光集中于清单制脱贫上面。扶贫信息传递的数字化清单是检视乡村集体行动的一项技术工具,对国家而言,它是重构乡村公共性的规制性工具[3]。信息的收集与整合能力的改善一直是政府扶贫工作效率提升的关键,现今软件市场有许多辅助类信息录入软件,但如若对数据不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信息就会浪费,只有将大数据挖掘技术与清单制扶贫相结合,分析数据隐藏的规律,把握返贫数据走势,才能有效制定扶贫计划。团队所研究开发的新型返贫预警机制即以清单制扶贫机制为基础,在人们习惯了碎片化信息的时代,将碎片化信息从多层面收集后以“分装”形式实现,以小数据的格式归类收档,化整为零地完成平台的扶贫信息动态管理。 在扶贫工作中,政府的扶贫工作信息公开与透明一直是贫困人员对阳光信用的一大评判标准之一。除却平台对于用户的应用特色优势,大数据挖掘技术下的“走访记录”功能所带来的信息公开与共享优势充分保障了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走访记录”的公开正对上清单制的“精准公示”特点,着重在于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而清单制脱贫的信息共享机制消解了扶贫单位之间“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效应[3],着重在于治理政府工作的信息不及时、不共享、决策样本单薄的短板。 3如何通过双平台联动信息管理实现返贫预警 3.1确立多平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返贫预警的理念 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扶贫攻坚要求,落实习总书记有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理念;为巩固扶贫效果,精准防返贫,有力推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技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效解决全国各地“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为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巩固现阶段扶贫成果,精准防止中后期的返贫问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把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现阶段,平台主要利用的是互联网的信息交流便捷,之所以平台选取微信小程序+平台网站作为此次返贫预警工作研究的技术依托,是充分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度。团队选择将微信平台作为精准扶贫、返贫预警的技术依托,首先主要考虑到微信使用在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国民互联网设备使用数据来看,手机上网的使用率超过了97%。这个使用率远高于电脑、平板、电视等其他设备。再者,现阶段微信市场已铺向全国范围,用户数量高达10亿,是普及率最高的手机应用;最后,微信作为一个移动端更为便捷的网络“入口”,包含有即时通讯、免下载程序应用以及商务金融服务等功能,可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作为一个大众普遍信任且认可的社交类APP,小程序的设计开发以来,解决了很多高龄用户的下载安装困难,以微信平台为依托。既不占用用户的内存又极易上手。团队研究所查阅资料显示,江西师范学院的李子嘉学者对如何使用微信在扶贫与防返贫工作中加入更为便捷高效的内容做出了相关研究。他认为:贫困户从获取扶贫信息到实际采用扶贫信息存在一个周期,需要经历认知、说服、决策、实施这几个阶段。故而如何通过微信传播进行信息化精准扶贫,提供产业信息与技术支持,促进先进生产及脱贫方法切实有效地传播及应用是防返贫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4]。在李子嘉学者的研究中,扶贫信息收集需首先建立贫困户的电子身份库,继而精准对接信息资源库,其次要运营区域性及全国性贫困户网络社区,例如返贫预警平台的实验地区新邵县。在此研究理念中关键是实现一对一精准信息帮扶,这与我们团队初设的返贫预警手段不谋而合。 团队的系统开发基于互联网手段,创建了一个平台网站+微信小程序的双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旨在解决扶贫十部与贫困户在扶贫、防返贫与彻底脱贫工作时出现的监管沟通与数据分析等问题,继而促进“脱贫攻坚战”中扶贫干部工作透明化、高效化、精准化。同时针对各大扶贫网站与App出现的弊端与虚假信息问题,通过此项目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与运营达到市场净化效果。 3.2构建多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框架 3.2.1瞄准信息精准比对优化返贫预警功能 课题团队成员在比对湘阴县与卓笔村的调研结果后发现,各级政府使用的官方发布的扶贫信息系统并不完全适用于各乡各镇。在扶贫信息收集方面缺漏较少,但在返贫预警这一块却容易造成疏漏。针对湘阴县使用的全国信息系统门户,团队特地针对返贫信息等级部分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湘阴县政府不仅在返贫信息的收集上困难,在返贫信息的登记和比对功能方面更是处于迷茫阶段。这不仅成为湘阴县扶贫工作的难点,也逐渐成了扶贫工作的短板。在全国信息系统门户中因信息比对的时间周期为半年一次,故而基层信息员或是驻村帮扶责任人的走访与信息收集效率呈布朗运动。这对于计划下扶贫工作的开展是为一大重要隐患。由此调查可见,各级政府难以解决的也是新型返贫问题的预警。对此,课题团队成员首先针对湘阴县的调查结果,将全国扶贫信息系统门户的半年一对比改为了一月一比对。在系统功能上首先瞄准信息对比,缩短信息更新的时间周期,在系统的辅助层面,加大了扶贫工作环节的人力资源利用率。 3.2.2双平台联动构建返贫预警模块 除却针对信息比对方面,课题团队成员采取了缩短时间周期的策略,在信息收集的缺陷问题处理上,团队以卓笔村为例,针对该村的扶贫工作流程中信息采集部分做出相应分析。卓笔村的信息采集有每月固定走访次数与户数的硬性指标,对于指标外的走访与调研频率皆按现实需求或信息员、帮扶责任人自行安排决定,这使得信息的反馈与需求在变更上则会造成极大的延迟性。课题团队将此类缺陷问题也划人了业务制定与数据设计范围,在对接了全国信息系统门户的数据库前提下,构建了一个集管理与反馈于一体的精准防返贫信息管理双平台。平台分为扶贫专干使用的web网站端与帮扶对象使用的微信小程序端。帮扶对象通过小程序及时将自身贫困问题反馈至Web端,Web端的扶贫专干则通过网站的分区域信息整合及时分析当前区域帮扶对象是否处于返贫状态,而反馈上来的信息又有助于专员分析帮扶对象是否真正脱贫,该地的脱真贫比例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 对于平台的具体构建实现方面,课题组成员采集数据并分析贫困户的实际发展状况,返贫户的返贫成因与返贫程度,收集帮扶对象的发展需求,通过一个适用于大部分贫困人口的微信小程序实现清单式录入。帮扶对象通过二维码扫描即时反馈信息,使扶贫工作透明化、高效化。同时瞄准贫困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平台时使小程序功能更加贴近帮扶对象的使用需求与个人特点。在构建Web站点时,课题组成员功能重点则放在了对现阶段扶贫工作进行有效减负方面。研究基层扶贫工作者的工作需求与现阶段非平台管理與”互联网+”扶贫、返贫工作发展过程所产生共同存在的弊端与漏洞;研究现阶段管理层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决策难、决策慢、管理效率低、工作汇报分析烦琐等问题,最终实现双平台联动构建新型返贫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陈琳,章娟娟,舒大鑫,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9):18-20. [2]李忠,刘涛,蒋哲峰,等.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中国.CN105260978A[P]. 2015-10-26.[2020-01-20]. 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0261.9/l.html. [3]陈浩天.精准扶贫政策清单的数字化传播与信息共享架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7(6): 148-155. [4]李子嘉.微信传播在信息化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3):104-107. 【通联编辑:唐一东】 收稿日期:2020-03-25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平台防返贫智慧管理系统”(国家级),项目编号:s201910554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