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 |
范文 | 沈 斌 金 勤 数学教学活动最大的平台就是数学课堂,而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数学课堂又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探究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有利于使数学课堂回归正途,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和“预设”是相对的,在数学课堂中,许多时候学生的语言、做法都不在教师的控制之内,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仍旧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丧失很多珍贵的生成资源,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时机,适时引导,那思维火花就有可能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产生,因此想要营造出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教学策略。 一、学习新型教育理念,是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思想策略 1.建立起新的教材观 如果说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那么教材也可以看作教师的引导者,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非常精练简洁。每册编排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一课均是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如果教师完全按照书本来上的话,那么正如一些老师所说:一节课可以在10分钟内上完,其实教材的编写中,给老师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善于挖掘适合本班学生的素材,不拘泥于教材限定的情景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使学生在以教材内容为重点的基础上,能够接触更多延伸出去的知识,使其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的效果。 2.建立起新的角色观 如今。很多老师的教学引入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不是“将军”了,而是可以同学生一样学习,一起探究的平等的人,学生有权利说,有权利问,有权利反驳、质疑教师的观点,动态生成性的数学课堂就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就没有可生成的资源,没有资源自然就不能实现“动态”,教学过程缺少师生平等就注定是毫无生机的教条,因此建立正确的角色观是营造动态生成性数学课堂的基础。 二、采用弹性教学设计,是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多元策略 1.教学目标有弹性 课标中提到:“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每一名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的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好坏,在同一内容的掌握上有着一定的差异,要形成一个动态生成性的课堂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做到面向全体,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2.问题设计有弹性 问题有弹性包括了两方面的涵义,第一是提出的问题本身就很灵活,可以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创新的空间、生成的空间,第二是问题的提出是根据学生之前的动态生成资源而来,在原本的教学预案中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表现和应对方式I临时改变教学策略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最重要的方式,能够在提问这个方面做到有弹性,那么学生的思维也能随之打开,从而生成更加有价值的动态资源。 3.细节设计有弹性 我认为教学设计如果太细致,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设定,往往有很多教师会为了一个自己设定的答案而否定了学生其他的答案,那么这样的设定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作出推测,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性的东西教师要谨慎处理,因为学生的想法中可能就有更好的,更适合他自身发展的亮点。 三、加强合作交流。是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组织策略 1.使学生学会倾听 我们非常注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但机会有了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要从学生的身上去找,低年级的学生都有一种自我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别人能够关注自己,但是他们却很少注意去倾听其他学生的想法,要营造一个动态生成性课堂就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能够揣摩别人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能在各种想法的刺激下有更多的思维火花迸发出来。 2.使学生学会辩驳 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学生的错误会非常敏感,一点点的小错误都会被挑出来,有时候夸张到“鸡蛋里挑骨头”的程度,但是教师在板书时发生的错误却使学生的反应变得迟钝了,甚至40分钟结束了也没学生发现,我觉得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还是高高在上的,大部分学生不敢质疑教师的错误,因为有时质疑可能会被教师反驳回去。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是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情感策略 赞扬学生,甚至向学生学习,其实也是师生平等的体现,学生提出一个非常特别的想法的时候最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了一次的肯定之后他就会有一种创新的欲望,因为有人在支持他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他们肯思考就是值得表扬的,教师要肯定学生思考的价值,事实证明,在低年级中表扬鼓励的话更能显示出它的效果。 五、掌控动态资源,是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智慧策略 课堂上随时会产生各种动态资源,如学生和教师的错误,课堂内的意外情况,学生的“另类”想法,学生之间的差异等。 1.面对意外,要利用 课堂中有许多意外,如有一次在画直角的时候,一名学生忘带三角尺了,我并没有去责怪他,而是让全班同学停下,一起想一想:没有三角尺的情况下如何画出一个标准的直角来?没想到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借助其他学习用品,有的用两把直尺来拼,还有用量角器画的。 2.面对“另类”,要引导 学生有时为了能够博得大家的注意往往会说出一些很“另类”的话。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可能会非常气愤,这个时候其实正是发挥集体力量的时候,在你气愤而一时没有办法的时候可能其他的学生早就已经有了反驳的能力了,把问题丢给学生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去引导学生,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3.面对差异,要宽容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要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试想如果每一名学生都是一说就懂,一问就答的话,教学就没有意义了,正是由于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才能够使得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就像冷水和热水会互相融合一样。学生之间也能调节好这种差异,互相补充、互相帮助,融合过程中生成的丰富的动态资源也会成为学生今后学习中的宝贵财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