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 |
范文 | 摘 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普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其身心健康发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强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强调要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解决,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正好适应了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对减轻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拉近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这一教学理念广泛应用的时间较短,目前还有一些高校对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目前其实际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推进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仍然还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师教学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对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精神;心理疏导;实施策略 高校的学生面临着脱离学校,进入复杂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他们已经开始感受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的抗打击能力较弱,他们在社会、家庭和学习压力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加之一些高校学生本身的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并不愿将自己的心理问题与他人进行交流,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高校学生成为了当前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基于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一项教学举措。 一、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常常会出现一些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出现的悲惨事件。归根究底,当前高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方面的压力以及学生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较低。 首先,在家庭方面,主要是因为父母本身的内部矛盾影响到了学生,或者是父母对自己子女教育方式的影响。当今社会上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独生子女的人数占其学生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加之高校的学生以前在中学学习时多是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受到家庭和学校教师的关注度一直较高,很少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促使其一直都处于“顺风顺水”的状态。但是到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水平都相差不大,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优异感,一些学生开始不适应。加之一些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高,时常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做到最好,给予孩子的压力较大。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這些高校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压抑,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其次,在学校方面,大部分高校学生的交际圈主要集中于自己所在的寝室,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这就让这些学生显得不太合群,这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室友在排斥自己。加之一些学生本身的内心比较敏感,在与其他人交际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他人一些语言的影响,然后在内心将其扩大化。而且这些学生又不愿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与同学或者心理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也比较差,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此外,一些高校管理制度比较严,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比较高,给予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 最后,高校学生本身就面临步入社会,开始就业的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学习和掌握多少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上一些就业岗位的人才选择要求,最终导致其就业压力增大,加之他们心理问题自我排解的能力较差,又不愿向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寻求帮助,最终致使其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学生极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其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给予重视,尽可能地通过学生的实际行为和表现尽早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尽早解决,并建立和谐的师生情谊,为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的实际意义 高校思政教育本身就是集中于学生良好精神世界的塑造和优秀思想品质的培养,其教育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精神思想和文化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更能够引导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将其中抽象的精神思想内容具体化和实际化,从而促进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内化吸收,确保学生思政学习质量,同时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高校性。 此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高校思政教师会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在其教学互动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并根据学生的行为和语言等分析其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开解和疏导。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得到了拉近,并通过不断地交流互动,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融洽、平等以及和谐的师生情谊,从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高效实施。同时也为学生内心想法的发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倾诉对象,并帮助其科学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矛盾,疏导其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四有青年。 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实施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策略 (一)灵活引用具体思政教育实例,加强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的渗透 高校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对众多道德思想的理论说教比较排斥,而且这些理论知识也不会真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从内心接受相关教学内容。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和相关思政知识内容,深入实际生活中收集整理最近我国新组织的一些政党会议或者社会上弘扬人文精神和先进精神的热点事件,并在这些事例中灵活渗透一些人文情怀和心理暗示。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自主阅读学习相关思政知识内容,以此来增加相关思政意识理念具体性和实际性,并让学生在其理解吸收相关思政知识内容的同时,接受其人文思想影响和心理疏导,从而真正实现调节学生心理状况的目的。 (二)利用各种手段开展思政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思政教材知识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深入实际生活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按照人数自愿组合成一些活动小组,然后教师布置活动课题,让每个小组进行自主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在网上收集相关课题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以及适当进行一些适当的社会调查和观察记录活动任务,并让学生将整个实践活动的分工、具体过程以及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总结归纳起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活动报告对学生的本次实践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评价,同时,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合作情况分析每个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抗打击能力,然后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心理疏导,从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落实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对缓解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频频出现问题的局势,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政教师应该重视人文情怀和心理疏导在其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李金华,王海彤.浅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3):58-59.62. [2]李姝琦.浅析陕西民办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陕西教育(高教),2018,(08):73-74. [3]王春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16-17. 作者简介: 徐学福(1962—),男,汉族,山东寿光,潍坊科技学院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