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考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分析及研究 |
范文 | 陈静 摘 要:考试在学生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考评制度,信息化考务平台建立能够转变传统考务系统局限性,能够有效防控考试中作弊现象、丰富考试炎症方式、强化考务准备力度。信息化考务平台建立应当根据考试进行结构着手,从软件和硬件两个角度完善考务平台建设,进而促进我国各类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 关键词:考试管理;考试安全;考试信息化 为了实现我国考试公平性与公正性,建立考务信息化平台势在必行。并且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水平可圈可点,将信息化技术利用于考务工作中也能够展现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信息化考务平台能够对考试中监考工作加以完善,利用静态动态相结合形式记录考试流程,详细记录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现场突发问题有效解决,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当前考务准备现状和问题 考试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工程之一,参与考试、评卷、监考的人员众多,考试场地分散性、考生复杂性、考务人员差异性等因素影响下,对于考务平台建设提出了极强的挑战。在不同考场中执行相同的考试标准也会产生不同效果,监考人员对于考场环境不熟悉,极易出现影响考试公平性的不良现象[1]。我国当下考试中时间基本上在1—2小时之间,在此阶段需要完成拆分试卷、发放试卷、考生签到、考生答卷、试卷回收与整理、违纪事件处理等多样化操作。在传统考试进程中以上环节均依靠人力完成,其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对最后考试结果影响也难以预测。尤其是考试过程中的违纪现象、异常情况处理需要具备极强的机动处理能力,能够在事件发生短期内进行有效调节,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一旦错过了既定时间阶段中处理事件有效时间,基本上难以在后期有效补救,不仅对于监考人员而言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考试事故。 二、信息化考务平台的设计思路 (一)考前 首先,需要进行考务数据导入。在正式考试之前需要将考生报名信息、监考人员安排、监考人员信息、巡考人员信息、考场布置等相关信息录入考务系统中。并且将监考人员、巡考人员与考场进行详细分配。 其次,应进行领取试卷确认。在监考教师领取试卷时需要两名以上监考教师共同领取,并且对监考教师进行信息核对,继而领取当场考试中需要用到的电子检验设备与试卷,确保试卷密封状态与设备使用状态良好方可领取[2]。 然后,确定考生入场信息。考生入场进行考试时需要对每一位考生进行信息确定,其中重要因素有考生身份、指纹验证、人脸识别等不同信息确认形式。在考生信息录入电子设备之后能够在系统终端及时查验,未按照规定时间到达考场的考生按照“缺考”记录。 最后,确认试卷密封。在正式考试前15分钟监考人员随机选择两名考生检查试卷密封性,并且记录随机选择的考生准考证数据、试卷开封时间等。 (二)考中 考试进程中监考教师应对关键性时间节点进行提示。例如,开考前30分钟考生通道关闭、开考15分钟之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缺考考生自动记录。考试结束前15分钟提醒考生填涂答题卡、试卷发放到手之后填写考生信息、答卷过程中需要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正确位置上等等。监考教师及时、合理的提醒能够有效避免一部分答题不规范现象,规避考试中学生由于“马虎”造成的风险。 在考试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出现一部分异常、突发情况。例如学生身体状态,由于考试过于紧张造成的血压升高或降低、上厕所等等,此类中途离场现象需要利用视频加以记录,作为后续工作的信息资料[3]。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考试已经不允许考生提前交卷,然而一部分考试中仍旧存在提前交卷现象。首先应当保证考生提前交卷完全是自身意愿,监考教师应当将考生交卷时间、科目等信息详细记录,及时回收考生试卷。 巡考人员安排问题上应当协调巡考员、考场负责人、主考、联络员等人员在巡考过程中搜集检查各个考场监考数据信息,对于监考人员信息进行实时检查,杜绝监考人员私自更换监考教室现象。考务人员自身信息也需要进行检查,严格禁止与考试无关人员进入考场。严厉惩处替考、作弊等违纪行为。 信息化监考系统彻底改变考试现场的监管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身份识别验证手段单一、防范违纪作弊行为技术滞后、考务管理数据时效化程度较低、考试组织管理项目质量较差等问题。 (三)考后 试卷回收阶段监考人员需对考生信息再次确认,通过电子工具再次验证考生信息准确性,保证入场考生与出场考生身份信息一致性。并且需要将考生试卷、答题卡、草稿纸等一一回收,避免考生带出考场。 完成监考工作之后,监考教师应当将及监考信息利用电子版形式上传到考务信息终端设备中。考生身份信息数据、缺考、中途离场等信息需要按照信息种类分别上传。违纪考生情况应着重注意,需要将相关视频、纸质信息统一上交,作为违纪处理证据[4]。 三、信息化考务系统建设的技术实现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使用范围逐渐扩展,智能化设备、深度学习、机器人设备等技术在安全领域中应用可见一斑。为有效提升我国考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有效杜绝作弊、替考等违纪现象发生,应当使用更为先进化的考务信息化技术,使用模式识别、生物识别、项目识别等多样化的形式对考生身份信息进行整合。有效处理考试中涉及到的众多信息,在进行信息分类处理过程中能够提升信息利用率、加快信息处理速度,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监考机制,确保监考信息可查询、可监控、可检查,进而保障我国考试的公平、公正。 保障考务信息技术提供的各项工作能够满足现阶段对考务工作的整体需求,信息提供安全可靠。考务信息技术在实行的过程中具备稳定安全的设施。在相关检测和观察中选择的各项数据具备一致性和稳定性。相關的仪器和和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具备自身的高效性和先进性,符合当下的教育需求,能够代表区域内的考务信息整合能力。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排查和处理,不影响考务信息设备的运行以及信息的采集和收取[5]。 活体指纹采集能够有效提升考生信息对比真实性与便捷性。传统模块采集对于采集者的手指指纹状态要求较高,当采集者手指较为干燥状态,则会影响采集图片中的脊线、谷线对比,不利于指纹图片生成;而采集者手指较为湿润情况下,则会出现大面积污渍和粘连现象,会大大降低指纹对比清晰度,一定程度上延长信息确认时间,不利于考试顺利进行。自适应指纹图像增强算法对于图像识别能力较强,能够在识别过程中寻找更多有效信息,提升识别精准度、数据采集速度等等。 结束语: 建设信息化考务平台能够降低人工工作强度,提升考试管理效率,避免出现人工工作隐患、违纪现象疏漏等现象出现。信息化考务平台的建设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与教育意义,能够最大程度保障考试过程中的真实性与公平性,为我国考试制度“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在信息化考务制度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整合当下考试监管、考试准备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为广大考生提供更为公正、公平的考试环境,保障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推进。 参考文献: [1]杨方忠.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0,(2):122,132. [2]高慧.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考试制度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16):14-16. [3]陈森泉.以考试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2):111-113. [4]晋称心.智能化、信息化考试系统的开发和利用[J].环球市场,2019(26):391. [5]肖国亮,李汉才,程煜.大规模考试信息化监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考试,2019(4):41-45,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