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特色校园体育建设探讨
范文

    陈小舟

    摘 要:现如今高校特色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诸如体育课程没能融合当地特色、体育文化建设意识淡泊和宣传力度不足等。对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丰富校园体育设施器材,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宣传,等等,是创新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全国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采取行动。

    关键词:体育文化;高校体育;创新

    随着中国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显得越来越为重要。锻炼身体,加强运动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词汇。而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高校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1]。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大学生德智提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为了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繁荣,学校应当立足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实际,倾听广大学生的诉求,接受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促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有的体育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一、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课程缺乏当地特色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学习内容朴素,不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仅仅是为了考试不挂科去学习,这样带着目的性的学习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此外,课外体育文化十分匮乏,有很多高校在课余时间甚至不开体育馆的大门。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锻炼场地,也没有专业的体育设施。课上学生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课下也没有宽敞的场地复习功课。高校不能立足当地实际,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课程,一味的选取传统体育课程中的科目,死板教条,导致体育课程缺乏特色。有些高校对体育课程缺乏重视,忽视了体育课背后的优点和效益[2]。

    体育课时间较短,次数不够频繁,教师能够教授的内容十分有限,有些学生在课上不能很好的消化,而课下懒于对课上内容回顾和反思。所谓的体育课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课外放松而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有问题,时间分布有问题,学生的重視程度不够,等等。因此,优化高校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完善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课上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通过教师的教导,学习正确的运动方式,在体育锻炼之前先热身,如跑步、做操等。

    (二)体育文化建设意识淡薄

    虽然普通高校大都设有体育课,而且也不会像高中时那样被其他课程换掉。但是体育课程占据大学生课程表的比例仍然很低。一般来说体育课只有一周两节。对于这个占比非常小的体育课,学生都把它当作放松的两个钟头。老师集中讲解时,只有少量学生认真听讲。尤其在老师解散之后,女生们就会找一个阴凉地儿坐下,开始玩手机;男生们则是拿着篮球没头没脑的开始玩。这样的学习,确实是学到了知识,但是学生们并不会去应用,也不会在课上或课下时间消化。一方面,有些教师看到这种现象也不会去阻止,放任学生们这样浪费时间。学生们无法体会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连校领导对这种现象也视而不见,而且体育课的验收就是每学期的体育考试。所考内容大都比较简单,不能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这都是体育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的体现。同时,大多数高校对体育活动缺乏重视,很少对体育活动给予基金支持,他们只在乎大学文化课程的开展和大学排名、学术成就等,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二、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建设观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为目的。从各个方面满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在做各项重大决定之前,适当的在网络和线下做一定的问卷调查,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心中所想。

    (1)开展调查。在开办大型体育赛事之前,在学生们之间展开调查,有哪些学生倾向于球类运动,有哪些学生在体育方面有天赋,有没有一些课程之外擅长的科目。在运动会比赛项目设立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不能拘泥于传统,选择学生们大势所趋的项目,开设一些特色体育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这样的运动会才真正的做到了是学生的运动会。

    (2)优化和引导体育社团建设。体育社团是体育爱好者的集中地,他们爱好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学校要重视体育社团的力量,对其应给予物质保障的倾斜,对于社团开展的活动大力支持。此外还要丰富社团的种类,对社团进行细分,尽可能地涵盖更多的体育项目,让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学习和活动,十分可贵。

    (二)开放和丰富特色体育设施器材

    高校大都占地面积广,教学楼众多,同为科目的体育课所占面积十分广大。活动范围包括操场、足球场、体育馆等。但是这样广大的活动范围却没有物尽其用。体育馆的唯一作用就是在下雨天和大热天上体育课。体育活动的首要要素就是体育设施器材[3]。在体育馆应设立必要的健身设施,供学生们课下使用。体育设施是体育活动的基础。最基本的就是一些篮球、足球、排球、跳绳和大型体育设施等。

    (1)开放体育设施。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体育设施管理。体育器材的借和还都要有一定的程序,每一个学生借走都要留下他的班级、姓名。在归还时也要有一定的证明,但不能够过于复杂。在保证体育器材不会遗失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器材借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

    (2)丰富体育设施。尽管大多数学校都有足够的教学器材,但是学校也要足够民主,倾听广大学生的呼声,如果有学生都很支持的特色设施,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进行采购。在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和安全设施,防止发生意外。夜晚光线比较昏暗时,要及时开灯,保证安全。

    (3)开放活动场地。有了足够的器材之后,还要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学校的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都要为学生敞开大门,迎接学生们的热情[4]。在场地安装较为明亮的路灯,保障学生安全。

    (三)举办校级特色体育赛事

    在有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后,就需要像体育赛事这样的活动弘扬体育精神。大多数高校都会在春秋季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可以调动全校学生的热情,参赛者可以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展现自己的运动风采,观众也可以感受运动员们拼搏的精神,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活动无疑是最有益于宣传体育文化的。这样的举办大型赛事的方式既延续了学习的传统,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学体育课程一般都会学习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武术、棍术等[5]。而体育课程的验收方式就是期末考试,这并不能激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而体育赛事就不一样了,其有很多优点。一方面,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组成队伍,为参与题赛事一起训练。在活动之余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可以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同时使得学生们对各项体育运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参与其中,感受其中蕴含的魅力。而且能够推动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赛事动员全校师生。活动包括赛前的开幕式,舞蹈,阅兵,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赛时的体育竞赛的开展,让运动员在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赛后的颁奖为他们的汗水鼓掌。这项活动可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团结学生,活跃校园气氛,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开设特色体育竞赛项目。每个学校各有不同,各个地区也有自己的特色体育活动。

    (四)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因此体育教师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样要做到为人师表,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强个人素养要求。

    (1)开展培训,提升经验。组织体育教师定时参加教学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组织体育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吸收宝贵经验。

    (2)优化课程,活跃氛围。教师要优化体育课程,活跃课堂气氛。体育课是建设体育文化最小的单元,也是最重要的单元。教师要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上课时调动全部热情,感染学生。

    (3)加强监督管理。加强体育课的监督,对课堂气氛较好的教师予以奖励,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体育课不是用来遛弯儿的,更不是用来玩手机的。教师看到学生懒散的现象要加以阻止,同时也要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4)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自身要打破传统观念,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支持他们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在体育赛事开办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进来,大力宣传和教导,以一颗骄傲的心向学生介绍各項体育活动的历史。

    三、结语

    总之,加强中国高校特色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尽管现在的高校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在大家努力之下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而通过上述措施的实行,高校特色体育文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下,开展适合学生实际的特色课程;开放和丰富体育设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硬件保障;举办大型赛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文化的热情;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最好的引领者;加强体育文化宣传,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只要师生一心,以社团为媒介,开办各项特色体育赛事,就能促进体育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惠磊.中国特色高校体育文化意识渗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12):29-30.

    [2]吴汶芳.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58+60.

    [3]胡丽莎.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路径探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5912-5913.

    [4]杨森,刘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8):19-20+47.

    [5]王侃.“互联网+体育”视域下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作用及建设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19(18):169+17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2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