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380/220V低压供电线路末端“低电压”的现状与治理 |
范文 | 摘要: 本文对低压供电线路末端“低电压”现象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法。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高端设备的应用,使工矿企业和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对电压合格率的要求相对提高;由于大功率家用电器(如:空调、冰箱、电炊具等)的普遍应用,使居民用户对电压合格率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用电设备的长足发展和供电网络的严重滞后,导致了供电线路末端“低電压”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 配网的“低电压”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用电负荷逐年增加,而供配电网的结构却不能及时更新和增容,导致配网供电能力相对落后。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配网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其突出表现为380/220V末端电压偏低,并严重影响到低压用户的正常用电。 根据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供电实践经验,对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供电功率、供电半径和电压允许偏差,规定如下表: 在电网初建时,其输电功率、供电半径和电压合格率,均是满足要求的。一般理想供电线路的电压分布为:线路首端(电源侧)的实际电压比标称电压高5%,在负荷电流的作用下,线路末端的实际电压比标称电压降低5%,整条线路的电压降为10%。 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电网的规划增速,目前电网的供电能力远远落后于负荷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全国性的“低电压”问题。其主要表现归纳如下表所示: 二、 配网的“低电压”治理方案 2.1 增设变电站,缩短供电半径 线路末端“低电压”现象,其实质是配网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若能够用户负荷集中区增设变电站,从而有效降低供电半径,则线路阻抗减小,线路压降相应减小,线路末端电压必然提高,低电压现象就会得到有效改善。 2.2 增大配网的输电线径 对于线路负荷较大,适当增大输电线径,即有效降低线路阻抗,则在负荷电流作用下的线路压降就会相对降低,达到提升线路末端电压的目的。 2.3 合理进行无功补偿 合理进行无功补偿能有效降低线路中的无功电流分量,在有功负荷不变的前提下,大幅降低线路电流,则在线路电阻上的有功压降和线路电抗上的无功压降均能有效降低,从而提高了线路的末端电压。 无功功率与线路压降的关系式为: 2.4 串联低压线路调压器 目前为解决线路末端“低电压”的问题,市场上已推出了不同形式和性能的调压器产品,适当选择技术先进、功能合理、性能稳定、运维便捷的低压线路调压器产品,将有效提升线路末端的电压水平,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亦能满足供电系统安全供电和经济运行的要求。 三、 “低电压”治理的方案选择 在有能力的地区,应选择上述第1或第2个“低电压”治理方案。该方案是基于对配网构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提高配网的供电能力,从跟本上解决线路末端的“低电压”问题。 在暂时不具备对电网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地区,应根据实际配网的运行数据,具体分析其“低电压”的形成原因,分别采用上述第2、第3、第4方案,或综合采用多个技术方案,用最小的投资、最短的时间,有效解决较突出的“低电压”问题。 作者简介:董海波,现有职称:工程师,专业从事电网设备技术改造、运行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