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范文

    李剑

    顾名思义,导学案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案,不同于传统的教案.导学案是授课者在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制订的,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引导发展的一种方案.我县的课改到现阶段,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们对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进入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变成了习题集.

    误区二:变成了教案的副产品.

    误区三:成了教材的替代品.

    误区四:用导案变成了做导案.

    一、导学案的编写

    怎样编写一份好的导学案,我认为:

    1.备教材:编写之前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或本册、本单元的具体位置,有哪些知识基础、知识链接及本课堂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

    2.备学情:制订导学案还要了解学情,学生有哪些知识储备;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哪些是学生难以理解、不容易突破的.

    3.备教学方法:为突破重、难点采取哪些教学方案,浅显易懂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理解了;哪些环节需要小组合作、有序分工、交流或者动手操作或者观察比较或实验验证或游戏体验等方法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

    4.备课堂预设:教师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预设学生在课堂上有哪些反应,生成哪些方法,会怎样回答,作为教师在制订导学案时就要想好应对各种情况的方法.

    5.制订导学案要符合下列原则:

    (1)学习目标明确.

    (2)导学案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线路图、思考线条.教师们不应把所有的话语(像课前和学生谈话语,要提的问题及一些简单的口答题、口算题,复习的概念)都写在导学案上.导学案上的应是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提供线索的提示语、点拨语、启示语或鼓励的话语.

    (3)导学案要形象、直观、简单.现在教师们编写的导学案除了文字还是文字,要不就是小括号、作业式问题,尤其是小学生,哪个愿意看长篇没插图的书籍,哪名学生不喜欢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大家想想,不管是教材还是课外阅读刊物,都是有情境图或精美的插图的,所以,我们导学案编写要符合儿童心理接受的习惯,在需要时,配上直观形象的图或生动活泼的泡泡提示语及小精灵图等.我们还可以在导案上设计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的动手操作的环节.用图画直观形象的表情达意,让导学案富有儿童的情趣,不要形式单一,枯燥无味.

    (4)导学案根据班情、学情,弥补教材的缺陷与不足.教材是编者编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使用的,总体上把握了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目标、总体情况.但学生都是个性不同的学习体,学生的兴趣、基础、理解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把握整体目标基础上还得根据班情、学情对教材进行调整.比如,教材上有的例题把思考方法、解题方法都以学生的身份写出来了:小芳这样想,小丽这样想,你想让学生自己思考出这些方法,不想让学生先看书,你可以调整例题,在导学案上列举其他的例子.

    其实教材上的例题就是优秀的导学案.

    (5)导学案上留出适当的空白.

    ① 话语、文字不要太多,多给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

    ② 导案上多留空白处,让学生写、算、画.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关于发放的问题

    小学阶段低年级由于识字量少、理解力不强、注意力时间短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合发放导学案,高年级的导学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发放或发放需要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卡片及表格等.举例:“年、月、日”的导学案,“分数的产生与意义”的导学案.

    (二)做导学案的问题

    本次国培在陈家河片区及官地坪片区的几堂课,教师们都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一上课就让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课前热身.例如,胡烨老师的小数的意义;钟满林老师的小数性质,完成课前热身后,就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总结语、结论、公式都让学生以填空形式用统一语言写出来,一整节课学生都在做导学案,课堂上没有了教师的激趣导入,没有精彩的链接、互动的语言,更没有设置悬念、疑问的环节了,课堂平淡无味,所以我们要灵活使用導学案,不要从头到尾地做学案.不是所有的导学案上的内容都要让学生用笔完成.比如,知识链接可以提问、指名学生回答、口答,总结、结论、公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一定要书写出来.

    同时教师也要把导学案熟记于心,不要拿着导学案教,也不要按导学案的环节、话语一成不变地教学,要灵活使用,课堂要有灵动,有生成.

    (三)教会学生会用导学案,并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们的各种数学能力.

    (1)会质疑的能力;

    (2)不懂就问;

    (3)表情达意的能力,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同学;

    (4)反思的能力.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教学思维能力、观察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我的数学课始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我数学的教学观:

    (1)动手操作,直观感受;

    (2)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3)引导表达,知识提升;

    (4)学会质疑,发展思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