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三角区域环境污染根源剖析及协同治理对策 |
范文 | 张梅 摘 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对等的情况,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难点之一。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期的利益共同体,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应当在剖析根源的基础上协同发展,以求寻找到一条长三角环境污染治理的正确道路。本文正是基于协调合作越来越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之下,尝试探寻长三角地区污染严重的根源并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找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长三角;环境污染治理;区域协调发展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的27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仍然占全国生产总值的很大比重。与之相对的,长三角也是全国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需要思考其产生原因,从根源上找出原因才能更方便寻求解决之道。考虑到当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利益关联越来越紧密。环境污染的治理不应当是各自为政的局面,而应该每个城市携手并进。解决好经济发展相对应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实现资源、经济、环境的良好闭环,使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更好的维持和延续下去。 一、长三角区域环境污染根源剖析。 1.1 产业结构 毫无疑问,产业结构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首要原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区域产业结构会发生逐步的改变。由第一产业的农业向第二产业的工业移动。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之后,第二产业的部分劳动力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移动。 对长三角地区的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会发现,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区的冲积平原,耕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土壤条件不好,耕地面积不大,同时随着长江东部地区城市的迅速崛起,工业逐步取代农业的发展。因此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成为了污染的主要来源。近些年在科技发展和国家扶持等多重元素影响之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这部分产业的污染比较小。因而长三角环境污染主要以工业为主。 1.2 城市化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城市化进度最高的区域。城市化是指农村向城市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表现为:区域的城市个数不断增加,周边的小城镇数量增多,而在工业分布上表现为工业越来越向郊区边缘化发展或转移至其他非中心城市[1]。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城市化表现为居民数量提升,且不断向中心城市聚集,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关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不难看出上述每一个变化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而长三角地区主要已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工业的转移已基本完成,2019年,长三角规划范围正式扩容至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城市,新纳入的部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尚未结束。处于中期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仍然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二、三角区协同环境治理建议。 2.1. 多元主体跨区联动。 环境治理非小事,环境治理也需要各方面都做出努力。长三角区域的利益主体是丰富多元的。长三角区域的环境治理首先需要各个主体联合起来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助力。 首先各地方政府应当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区情况的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并及时与其他区域交流协商作出修改,保证各区大方向上的方针政策的一致性,这样实施起来才不会形成各自为政,从而产生达不到效果的局面。 企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企业是环境污染的大头,所以也应从企业主体下手。企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应注意到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全面执行大区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而安徽省已于2020年起全面执行。集团企业和加盟企业等可以在及时准确调整各区资源调度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加快设备升级淘汰,提高污染防治设施处理能力,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 在环境污染上,每一个公民都是一个主体,都应从自己出发保护所处的环境。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参与到我国环境治理的进程之中,履行自己监督政府企业并从自身做起的职责。 2.2 区域协同长效共存 如何能夠更加长效,持久的保持政策的协同和持续性就需要完善三小区的协作成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区域之间的持续合作进步。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不是政策上的一句话就能完成的,需要各方面付出努力。 从政府的角度讲,政府应当结合自己的区域特点制定具体手段,如安徽省作为长三角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重污染企业较多,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引进科技行业,避免先发展后治理。及时的进行区域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保持政策的整体性、协同性。可以积极召开会议和研讨会,学习其他地方政府的优点,反思自己的过失。 从政府的角度协调发展,缓解企业的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压力。对资源保护完成的较好的企业,政府可以实行奖励机制,鼓励其他企业效仿学习[2]。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不同企业之间或是企业的跨区分公司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资源共享交流机制,避免形成区域间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建立科学的长效的企业合作机制,需要企业决策者的充分研究和思考。形成企业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更好的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协调治理。 长三角区域政府也应当对各辖区内公民建立长效的环境宣传机制。让民众实际的感受到长三角是一整个区域具有其整体性协调性。这样更有利于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拥护,也便于政策的实施和推广。 结束语: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严重,针对不同角度进行原因剖析,结合长三角区域整体性强的特点,从协同作战的角度对长三角的污染治理提出了建议。而建立任何一个长效机制,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持久的努力。需要各个主体都在自身工作中具备为长远的目光和协作的态度。笔者也希望长三角能早日实现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齐头并进,创造出一个居民生活水平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长三角,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发展作出表率。 参考文献: [1] 吴艳, 仲冬梅. 长三角地区县级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原因分析[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2(04):36-38. [2] 郭政, 陈爽, 董平,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03):1323-1335.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环境监察大队 ?安徽 ?马鞍山 ?243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