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 |
范文 | 张颖 摘 要:在现阶段,为了充分契合事业单位财政以及财务管理改革的各项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地规范、完善各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公益事业自身的健康、深入发展,实现茁壮成长。本文将2012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较于1997年版本所发生的一些变化进行了具体说明,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以及财务报表发生的一些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进行的一些创新。 关键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创新 引言 如今,伴随着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的纵深发展,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建全。1997年我国所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早已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发展以及改革的各项需求。2012年我国财政部制定、出台了一项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科学的财务管理以及财政管理的深厚相结合,新《会计制度》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制度规范进行改革。从而保障财会工作可以服务于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能力以及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编制财务报表、使用会计科目做出了非常详细、深入的规范,对于事业单位报告、记录、确认经济业务做出了全面规范,将合理的内容加以继承,也可以将一些重大的创新、突破体现出来。 一、会计科目发生变化 在当前财政改革的背景下,会计科目的设置也在积极地与其相适应,提供了更加科学化以及精细化的会计信息。因此,在单位财务管理以及财政预算管理等多个方面,会计类科目可以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一)资产类科目 在新《会计制度》中,历史性地将对外投资、材料等科目加以删除,并对过去旧制度的现金科目进行相应的变动,为了适应当前的需求,将其改为库存现金。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当中也新增加了一些资产类科目。 (二)负债类科目 在2012年的新《会计制度》当中,创造性地删除了借入款项、应付工资等负债类的科目。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内部也新增加了一些科目。在负债类科目当中,新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可以对单位应付的各种现实义务进行更加真实地反映,进行了更加详细、具体地表述,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贴补贴的范围以及职工的工资做出进一步地规范。在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下,高度关注负债类科目的实时性、重视财务风险。通过研究11个负债类科目,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偿还的各项义务做出一个深刻地认知与了解。因此,单位领导者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各项单位决策。新《会计制度》将应交税金以及应缴预算款予以变化,从而帮助事业单位在核算负债业务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准确以及细致,可以将我国事业单位应该承担的现时义务展现出来。 (三)净资产类科目 在2012年的新《会计制度》当中,在净资产科目这一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新会计制度当中,专业基金、事业基金的名称始终保持不变动。但是,这两个科目的二级科目以及具体的核算内容都出现了一些较为显著的变化,取消了下设的投资基金以及一般基金。 (四)收入类科目 虽然收入类科目名称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但是,收入类每个科目在核算内容这一方面出现了变动。举例来说,虽然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名称并未出现变化,与之前相同,但其核算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2012年的新《会计制度》当中,已经将事业单位除了“事业经费”之外的住房改革、社会保障以及基本建设等项目,全部都纳入到财政补助收入的范围内来进行核算。 二、财务报表发生变化 在2012年的新《会计制度》当中,企业财务报表的体系主要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在格式设计这一方面,严格依据项目的非流动性以及流动性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排列,从而不断趋近于企业会计以及国际惯例,从而帮助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看得懂也看得到。在收入支出表这一方面,相较于原制度而言格式有所更改,逐渐朝着上下排列结构转变。对于上述的种种变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便捷地从会计报表上深入了解项目收支状况。 三、结转结余方式、结账时间发生变化 在2012年的新《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收支科目结转方式有所变化,从之前的一年结转一次逐渐转变为每月结转一次,开始对账结法进行运用。依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有关收支项目在每月终了的时候,必须分别结转至经营结余、事业结余等,上述变化非常地关键,有助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依据实际状况对非财政补助结转进行处理,可能会交回原单位,也可能会留归本单位,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分配行为以及支出行为进行进一步地规范。 四、新《会计制度》的创新之举 首先,在2012年的新《会计制度》当中,新增添了一些与我国财政改革紧密联系的会计核算内容,从而有助于其他财政法规与会计规范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可以持续将财政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其次,在2012年的新《会计制度》当中,我国各大事业单位基本上依据财务规则来对是否计提折旧进行确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以将价值消耗状况反映出来,有利于事业单位将“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充分结合”这一资产管理原则以及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有助于企业开展内部成本核算,为其带来一些会计数据方面的支撑。 最后,在新《会计制度》当中,对资产的入账管理以及计价也有了一定创新。新《会计制度》已经明确要求,若是无法取得可靠的资产市场价格以及相关凭证,可以依照名义金额来对其取得的各项资产进行入账。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附注当中,有必要全面、规范地披露以名义金额来计量的各项资产。从而有助于我国事业单位实现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的显著提升,可以让所取得的各项资产做到及时、准确地入账。借助资产账实核对方法,从而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 结语 当前,新《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核算以及基础工作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然而,新制度有效解决了旧制度当中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契合公共财政建设的相关需求。通过实施新制度,可以将国家财政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帮助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也可以更加真实、合理地对我国事业单位自身状况加以反映,包括实际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的超过以及预算执行的状况,不断推进我国事业单位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会[2012]22号,2012-12-19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预字[1997]288号,1998-02-06 [3]王翠春.《事業单位会计制度》新旧变化的比较分析[J].新会计,2012,(8). [4]吴延亮.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变化———对新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解析[J].商业会计,2012,(14). [5]梁丽香.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国际商务财会,2012,(7). (宁夏科技馆 ? 宁夏银川 ?750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