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 |
范文 | 摘 要: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落实乡村振兴策略必须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发展中,我国农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乡村文化也占据着重要位置。现阶段,部分乡村村民文化设施建设不足,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匮乏,道德观念缺失。乡村振兴发展中,应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与发展;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要关注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也需关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乡村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员,凝聚了农民的智慧结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智慧。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振兴也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1乡村文化概述 乡村文化主要指乡村居民在乡村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其可充分展现乡村文明程度及认知水平。乡村文化的地域特征尤为明显,不同地域的乡村具有不同的乡村文化。另外,在乡村变革的过程中,乡村文化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乡村变革中,乡村文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乡村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发展性、地域性和多元性。 2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现如今,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很多人的精神生活依旧较为枯燥。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除了要提升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之外,还需深化其思想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乡村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体现乡村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应展现乡村的核心价值观,融入精准扶贫的理念,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政治气息。再者,引导农民在学习乡村文化的过程中建立新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和党的步伐。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要发展乡村的经济,另一方面也要振兴乡村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与其精神生活相互协调,从而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3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3.1乡村文化建设活力不足 乡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现阶段,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数量锐减,乡村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后,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学校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乡村的生源多半流入城镇,优秀的乡村教师也被调到更好的学校。乡村中的学生多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愿意投入精力学习的学生。 3.2乡村文化传承可能出现断层问题 现代化发展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若无法有效衔接新旧文化形式,则会出现文化断层的情况。乡村是传承和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是乡村衰落,其农耕文化、戏曲文化和民间工艺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传统文化传承受阻,阻碍了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 4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有效策略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意图是推动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等因素与现代化有效融合。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以乡村为依托,不断激发农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打造符合乡村发展现状的现代乡村文化,进而为乡村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养料。 4.1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村民文化觉醒 中华民族发展中形成了十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对后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乡村历史发展中包含大量的文化信息,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印记。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农耕文化。此外,还需积极发展现有文化,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引导村民利用村规规范自己的行为,若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则需接受村民舆论的谴责,强大的舆论压力会促使村民严格遵守秩序和规则。 4.2加大乡村文化建设投资力度 相关部门需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文化。首先,乡村硬件设施建设尤为重要,为更好地传承乡传统文化,要有针对性地投入资金,加强乡村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设立健身器材广场和文娱场所,鼓励村民发展兴趣爱好,主动投身于文化活动当中。其次,丰富乡村文化形式,不同乡村的文化特色有所不同,相关部门可鼓励农民举办参与度较高的文化活动,还可组织画社、剧团和歌舞团等,从而不断提高农村文化活动水平,在群众广泛参与中大力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 4.3完善人才回流机制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与城市间的发展出现严重分歧,为获取更好的发展机遇,乡村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导致乡村出现严重的空心化现象,乡村振兴难以有效落实,人才缺失日益严重,降低了乡村的整体治理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做好乡村振兴内容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和认知性,明确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回流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乡村现有条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为高素质人才返乡提供条件和优势,加大高素质人才对乡村建设的重视力度,深入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达到乡村振兴目标。 4.4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达到创新发展目标 乡村文化是经过长时间发展累积得来的,其中包含较多的哲学思维、人为精神、价值体现及道德规范,对人们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加大乡村文化的建设力度,以文化推动振兴工作的开展,不断尝试创新和优化,对于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乡村文化建设和创新内容有: 一是生态文化。建立万物相连、平等共生的生态文化,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展农业生态化建设,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达到和谐共处目标。 二是耕读文化。耕读文化是最为传统的文化内容,讲究的是男耕女织、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更应该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并将其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从思想和精神上改变人们的想法,加快农业发展进程,开发和保护现有资源,推动乡村建设。 三是家族文化。家族文化的传承不单单是进行家谱的传承,更多的是人生观和忠孝观的传承。这对于深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人们凝聚力有着积极作用。也只有增强小家传承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国家这个大家庭的建设与发展,落实和谐社会构建目标,提升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四是平民文化的传播。平民文化又被称之为草根文化。这是最能体现乡村自然之美的一种文化。其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娱乐方式直观展現出来,让人们在了解老百姓生活时,对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内涵有进一步的探究和了解,激发人们想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欲望。 五是发展乡贤文化。乡贤是保证乡村秩序井然,推动乡村经济稳步发展,加大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若想留住乡贤,则需充分激活乡贤文化,增添乡愁。也就是说,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亲善行和人本性,其能够教化及引导乡民,使其认同乡贤文化。现如今,乡村中出现了一批优秀干部,道德模范和多个行业的成功人士,其也是新乡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乡贤的发展有效激发了乡村的生命力,也可推动乡村文化的稳定发展。 5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乡村文化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不仅仅是对乡村内涵的丰富,也是对乡村环境的科学营造,可深化乡村人们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看待乡村振兴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现有资源优势,注重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乡村潜能,达到新农村构建目标。通过乡村文化的振兴,也可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文化地位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白鸥,齐善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J].领导科学,2018,000(012):4-5. [2]刘克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措施探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000(002):188-189. 作者简介: 宋言强,中共莱西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中共莱西市委党校 ? 2666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