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
范文 | 冯宇星 陆丹丹 陈晓茹 摘 要: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课余时间较之中学阶段明显增加,可自主支配时间更多,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对时间管理无所适从,在课余时间规划、利用中存在不科学、低效、浪费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管理 课余时间是大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中学阶段学生的时间几乎完全被老师和家长规划,只要按照师长的规划方案进行即可。而进入大学之后,教师和家长不再完全负责学生的时间规划,面对“突然”增加的自由时间,很多学生开始“报复性”使用,上网、购物、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逛街、交友……在时间应用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这就造成大学生课余时间使用效率低下,作息活动不科学性、不规律,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效率,还可能增加额外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学生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情况进行研究,有利于纠正其中不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提高时间的应用效率,对于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现状 (一)课余时间分配不科学 通过对周围大学生的观察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分配上缺乏科学性,有95%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课余时间是在网络中度过的,这个比例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有54%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课余时间用于休闲娱乐、人际交往中;有9%的学生表示自己课余时间在休息或睡眠。有4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此外,有7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预习、复习、图书馆学习等。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分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时间分配缺乏科学性。 (二)课余时间自律性不足 虽然很多大学生都会制定书面时间管理计划,而且这些计划看上去很完美,但是,一旦进入执行阶段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天冷之后很多学生不能按时起床,或者已经使用完当天的游戏时间但却迟迟不肯退出游戏,又或者和同学聚餐时随意延长时间闲聊、唱k等,这些都体现出大学生自律性、自主监督能力较差,最终影响时间规划执行效果。 (三)课余时间整合能力薄弱 从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内容来看,主要是学习、休息、娱乐、交际、购物等,时间规划主要以线性排列为主,一些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完成的项目被人为分离,比如有学生特别列出“听音乐半小时”这个类项,其中,听音乐和以运动过程结合在一起,半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听音乐和做运动两项任务。这些问题体现出学生在课余时间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分配课余时间 大学生虽然课余时间较多,但是,不能合理分配的话就会造成时间资源的严重浪费,这无疑会是宝贵大学生涯的一项重大损失,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做好课余时间分配规划:一是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则主要依靠学生自主自律,这就需要在课余时间消化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巩固知识记忆,做好复习预习,这部分时间大约占课余时间的50%左右;二是休息时间,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上网、游戏等占用休息時间,只有科学休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规划好社团或社会活动的时间,这是关系到大学生社会能力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这部分时间可以占课余时间的25%左右;四是上网或游戏时间,这部分时间必须严格限制,占课余时间的10%左右,上网时要设置时间提醒或者闹钟,一旦用完当天的时间额度就要果断退出。此外,勤工俭学的学生可以每天拿出2-3小时用在工作上,同时要协调好学业、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比例。 (二)注重时间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时间管理的本质在于效率的提高,而时间管理的核心就在于自律,否则即使再科学的时间规划也会流于形式。所以,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时间管理执行表”,严格按计划执行。尤其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比如玩网络游戏时间控制不理想,可以提前开启游戏防沉迷模式,这样系统就会在预定时间自动退出游戏。由于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可能出现的随机因素较多,所以为了提高时间自律性,可以和室友、同学组成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的小团队,团队成员轮流担任时间监督员,每天打卡监督其他成员的时间管理执行情况,在团队监督作用下,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大学生也可以下载一些时间管理软件帮助自己更好的规划课余时间,比如“Timeful”“飞书”“Focus Booster”等,通过软件辅助作用提高自己的时间规划和管理能力。 (三)为学生搭建合理的课余时间应用平台 在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中,学校要起到引导、激励、支持、辅助等作用,在学生自愿基础上增加课余时间规划管理内容,辅导员辅助学生进行课余时间规划。比如成立“时间管理社团”,以学校名义吸引学生参加时间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掌握科学的时间整合方法,提高时间应用效率。此外,在课余活动设计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尤其需要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更团队活动内容,提高课余时间的应用价值。 比如针对大学生运动缺乏的问题进行干预,可以从时间管理入手设计相应的运动项目,比如5:30分晨跑,能够纠正学生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习惯,通过早期跑步的形式逐渐培养其科学的作息规律;“午后书香”是针对学生午休时间设计的活动内容,在13:00-14:00这段时间,学生可以在社团中阅读相应的推荐书籍,或者开展读书讨论活动,在享受悠闲的午休时光过程中,还能让学生感受书香生活的魅力……诸如此类的课余时间规划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的积极性,在反思自身时间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还能掌握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通过时间规划融入到新空间、新圈子中,这些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课余时间规划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并实施,而不是盲目照搬他人经验,因为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课余时间规划上也要突出个性化特点,提高时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提升生活质量,以科学的时间规划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东荣,周尔祥,宋晓登.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与发展趋势[J].青少年学刊,2017(03):48-55. [2]杨玉芹,韩欣欣,张潍纤.关注大学新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7):59-60. [3]赵擎昊.试析大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课间业余时间的安排[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254. 作者简介: 冯宇星(2000.2.28),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浙江省岱山县,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 211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