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打造有效课堂的三部曲
范文

    陈传宝

    【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正如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所言:“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常常是形式化的,但作为学科的数学应该更丰富起来,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应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关键词】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实施学习评价

    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有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结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下面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有效创设学习情境

    何为“情境”?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曾对情境做过这样一段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据此,笔者认为只有创设思维之境,才能让学生享受数学之美.笔者在教授“鸡兔同笼”时的课堂导入如下:

    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一天,在放学的路上,一位老爷爷拦住我,说:“小朋友,你上学了,我来考考你!”我从小爱动脑筋,“老爷爷,您考吧!”老爷爷说:“我出题了,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有14条.有几只鸡?有几只兔?”我一听就愣住了,心想太难了!怪不好意思.老爷爷说:“你现在还小,不会不要紧,记住这叫鸡兔同笼问题,好好读书,以后再学.”我记住了老爷爷的话.到了五年级时,一次在一本课外书上看到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我学会了,特别高兴.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呢!同学们,你们愿意自己动手、动脑、想想、画画,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难题吗?(揭示课题“鸡兔同笼”)

    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指出:“思维过程最初的时刻通常是问题情境.”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倡导:“我们不能假设学生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学生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我们应该让他们觉得数学就这么简单.明确“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古典数学难题,高年级的学生都未必能正确解答,何况是二年级的学生?教师有何教育机智呢?上课开始,教师采用学生们喜爱的讲故事方式:“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爷爷拦住我……”在这样神秘的故事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有14条.有几只鸡?有几只兔?”在故事里教师特别强调,老师像学生这么大时还不会做这道题,既显示解决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引起认知冲突,又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愿意亲近它,并且努力解决它.

    二、有效组织学习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说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实践.很多教师把这句话片面地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些教师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有的教师安排的活动并非数学活动;有的活动安排得过于饱和,从而把数学活动引向了歧途.正确地组织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有余数除法”之后,师生讨论这个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有31块糖,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几块,还剩几块?

    2.一个星期有7天,十月份有31天,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3.已知2004年3月12日是星期五,那么4月12日是星期几?

    4.有一堆糖共31块,两名同学做拿糖游戏比赛,规定:两人轮流拿,每次至少拿一块,也可以拿2块、3块、4块、5块,但最多只能拿6块,谁先拿到最后一块谁获胜.如果你先拿,你能想出取胜的方法吗?

    问题循序渐进地变换,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相继提出和解决,学生不但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也自然形成了从不同的问题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感情.

    组织有效数学活动应注意:第一,明确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第二,明确内容,数学活动应主要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第三,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方法,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数学.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整,不能只图活动的形式热闹,而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三、有效实施学习评价

    数学课总是和抽象、枯燥、单调、沉闷联系在一起.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常常是教师“千呼万唤”,学生不为所动.

    如今,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学生积极性很高,有时候整堂课学生都处于异常亢奋状态,甚至搞得教师招架不住,无法应对.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笔者不反对表扬学生也不反对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更不提倡教师批评学生.只是认为过多的廉价表扬会导致学生的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过多的模糊评价会导致学生是非不分,大搞物质刺激则会导致学生急功近利和情绪浮躁.

    誠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而不应该仅仅获得浅层次的满足.因为调动积极性不是目的,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