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
范文 | 闫小凤 摘 要: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在不断地更新我们的话语方式,众所周知,在网络的影响下,我们会不知不觉使用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网络用语,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但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掌握话语权,如何利用新媒体来维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使我们每一个人民大众在面对这种情况下不至于处在“失语”的情况下,更能使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呢?这是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新媒体 一、引言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意识形态总是和一定的阶级相联系,哪个阶级率先掌握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哪个阶级就掌握了这个社会的话语权走向。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因此,我们必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深刻把握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阵地意识。 二、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特点 (一)传播的空间持续扩大 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入,我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话语权不断扩大,各种信息在网络上得以传播,大众分辨信息真假的难度因此加大。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连接了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人们可以在各种社交软件上自由发表不同的观点。这种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可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广泛传播,还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传播,加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速度。我国主流媒体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大众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实时了解,而这种消息传播的交互性可以让大众很大程度上记住它们。新媒体传播速度之快、承载的信息量之大、使用人数之多,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空间,使得新媒体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阵地。 (二)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增多 新媒体的创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增加了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以前,大众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只有通过报纸、电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影响不是很广泛,主流意识形态得不到有效传播,导致人民对国家所提出的政策知之甚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度、热情度较低。现在与以往大不相同,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国家大事、方针政策,人们的政治参与性相应提高。新媒体时代,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报纸等传统媒体掌握信息,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实现信息共享。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片面化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新媒体的多样化发展让大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各种社交软件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和宣传渠道,加深了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 (三)接收的群体增多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渠道明显增多。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网络已经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接收的群体不再只是知识分子,人民大众通过网络也可以主动或者被动地了解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知识。例如,随处可见的标语及图画的设立,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普通大众。 三、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利于我国的言论,更是有人借全球化之机在我国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理念、政治体制。在思想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些不和谐因素影响着部分群众的价值观。例如,在文化和生活习惯方面,有人热衷于西方的节日,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却置之不理;在网络媒体上,各种攻击中国的声音从未间断,而广大网民中学生居多,由于其心智尚不成熟,极易被这些不良言论误导,进而参与一些不法活动,对其个人以及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不良意识形态的冲击 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各种思想的碰撞,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人们的话语空间更加宽松、更加自由,人们会在网络上就某一件事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思潮在网上不断涌现,如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理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消费主义等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恶搞名人成了一种乐趣和潮流,如恶搞李白和杜甫、黄继光和邱少云等历史人物。在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课本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这些历史名人和英雄人物的图片上涂涂画画,并且配上搞笑的文字,来戏说这些历史伟人。在网络上,历史名人更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戏说、嘲评,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还有一些人拿一些未经证实的历史事件在网络上大发评论,吸引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围观,以此来引导舆论的走向,削弱大众的历史认同感。 (三)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比较浅薄 普通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过于浅薄,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什么是话语权以及如何掌握话语权等问题都不太了解,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有的人只知道马克思主義,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以及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通的民众一般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这就加大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的难度。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各种信息纵横交错,人们关注的大多都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而这些上层建筑的问题,普通民众很少去关注。而且,普通民众的辨别意识比较差,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牵着鼻子走,让民众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困惑与疑虑。 四、应对策略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在发展好的同时,也吸引了外界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只要一个国家有什么风吹草动,立马就会引来全世界的围观,网络化的时代使全世界的交流越来越便利,但是网络越发达,我们也越要警惕,西方的分化势力利用网络媒体,在网络上传播他们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此来削弱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多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我们要抢占先机,引导广大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说好中国话,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坚决与西方的分化势力作不断的斗争,抢占网络媒体这个重要的阵地,增强并掌握网络话语权。 (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相关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特别重视网络作用和力量。近年来,网络上各种思潮不断出现,并且各种思潮之间相互斗争,但是这些思潮的出现,削弱了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各种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适当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不容小觑,而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与当前各种思潮作斗争的最有利的反击,不至于让我们在作斗争的时候处于失语的情况下,加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重要任务。因此,面对各种思潮的出现,我们首先要坚定立场,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网络宣传,监督引导,掌握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断与各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 新媒体的发展,催生出了各种社交软件和浏览器,我们可以在这些软件上用不同的形式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我们可以利用真人讲解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图解的方式,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让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普通大众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和讲解,我们可以在村镇的文化站对群众讲解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站的图书室里多准备一些这样的书籍,可以让大家自由的阅读。我们可以不定时的举行各类文化活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让人民大众更能贴实的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意识形态的教育主要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开设这类的课程,不分年龄阶段,让人们可以真正的接受和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有更多的人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这对构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掌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我们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至于让我们在有话讲时却无话可说,掌握了话语权,我们讲的话才有人听,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才能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也更能影响我们的国家安全,因此,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增强国际话语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王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J].北方论丛,2018(5):12-15. [3]许家烨.网络语言流变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20-123. [4]郝苏君.媒体融合视角下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20(2):67-73. [5]王虹,朱启友.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与建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5(12):1-4. [6]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7]刘旭青.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西安政治学学报,2014(4):35-37. [8]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新湘评论,2019(9):4-6. [9]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J].支部建设,2019(7):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