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临沂大学“n+1+1”考试模式的研究 |
范文 | 刘成程 摘 要:目前我国学者对“n+1+1”的考试模式探索仍停留在宏观且表层阶段,未能深入到具体学科过程中,也未能有效顾及“n+1+1”对师生双方的双向影响。本文从临沂大学为落脚点,以亲身访问师生的方式具体探究“n+1+1”模式实行后,专业师生有何影响,并分析其中利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调整。以此推动老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与实践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N+1+1模式;临沂大学;考核改革 一、“n+1+1”考试改革现状 (一)临沂大学考试改革背景 21新世纪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急需高端人才提高发展质量,本国国情要求高校招生全面放开,导致大量生源进入高校,但同时面临学生能力水平不一,传统高校考试模式已无法适应大规模、高要求的选拔要求,学生选拔机制面临考验。临沂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在面对大量优质生源进入大学与考试模式不足的矛盾,推出“n+1+1”考试模式,试图让考核指标多元化、考试贯穿学期,帮助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学习与实践结合,从而让学生实践能力有实质提升,侧面推动教师教程改革。 (二)“N+1+1”综合考核模式介绍 “N+1+1”综合考核模式是临沂大学为了建立培育应用型、知行合一的人才,培育符合時代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而主动积极进行的一次考试创新模式改革的成果。“N+1+1”综合考核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为核心,确立了考试助推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多方面学习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模式。“N”是其中的创新核心点,指的是多种形式的过程型考核;第一个“1”是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第二个“1”是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的特色性考试。 (三)“N+1+1”综合考核模式实施情况 “N+1+1”综合考核模式自推行之后便在全校24个学院落地实施,总体上都贯彻实施了该考核改革。但是在具体的各学院每个专业当中,该考核模式也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对于某专业的成绩考察可能造成了部分难题。但是总体上,该综合考核模式还是确确实实的实施到每一位学生和教师当中去。 二、“n+1+1”考核模式改革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改革的成果 1.改革于后续改革的积极效果 本研究所得出的反馈结果也成为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样本,为日后同类型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在逐步推行“n+1+1”的应用型人才机制,间接促进课堂教育变革,研究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从点到面传播“n+1+1”的教育机制,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 2.改革于老师、学生的积极效果 就教师而言,这种综合性的课程成绩考核方法,无疑是使得教学脱离了以往的枯燥无味,增添了不少新鲜的思潮和活跃的气氛。相对于考核评比任务量的增加,教师们还是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新模式。 对于学生,“n+1+1”的考试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课堂笔记、课堂考勤和期末考试三个具体学生考核机制有重要改善,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有明显的提升,其积极效果甚至延伸至课堂纪律与课堂学生小组学习等其他部分。 (二)考核模式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考试改革的认识不足,部分老师对“n+1+1”模式中“n”部分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出现仅仅关注期末考试成绩,仍是停留在以分数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的固有认知中,未重视平时的笔记情况和中期的能力考察等过程性考核指标。改革实施的程度不同,部分教师即使认识到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但未能彻底实践“n+1+1”考核模式,对平时考核缺乏标准,容易产生过于主观的评价结果。 2.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由于之前考核模式仅仅关注期末考试,分数为上,这会导致部分学生忽略平时学习积累,在期末努力填鸭式学习,无法形成恒久的知识基础,全部是短期记忆。随着改革开始,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与考试不适应,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对学生的积极性是极大打击,反过来也会阻碍“n+1+1”改革推进;学生为了应付平时考核与笔记,会出现在网上提交作业与网络测验中舞弊现象,抄袭笔记的现象。这并不符合“n+1+1”考核模式设置的目的。 三、目前项目实践情况 (一)项目预期效果 我们进度安排第一步为采用调查问卷、采访访问等形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老师进行调查,收集相关“n+1+1”考试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研究“n+1+1”考核模式的作用影响,收集评价与建议。目前我们已经对于2017级同学做了初步了解,其调查结果为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有明显的提升,其积极效果甚至延伸至课堂纪律与课堂学生小组学习等其他部分,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二)项目开展过程的问题 1.局限范围小,初步调查不彻底 由于学业时间安排所限,以及受到学院的范围局限,项目组第一次调查问卷只是获得的第一批数据代表性低,反应面窄,反应情况不彻底,不能够作为“n+1+1”考试模式的研究数据。项目小组需要后续扩大调查范围,拓宽调查基数。 2.成员能力问题 在项目初期调查过程中,因为小组成员还没能够联系到足够多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再加上教师们的行程时间不固定,采访访问得到的消息内容有限,关注记录的点也比较小,无法从“n+1+1”考试模式的实践者设计者当中得到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意见和反馈。 (三)项目取得成绩 1.宏观成绩 研究主要选取的是临沂大学2017级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采用调查问卷、采访访问等形式对学生、老师进行调查,得到积极的反馈,通过这个反馈,形成调查报告。本研究所得出的反馈结果也成为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样本,为日后同类型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在逐步推行“n+1+1”的应用型人才机制,间接促进课堂教育变革,研究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从点到面传播“n+1+1”的教育机制,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 2.微观成绩 目前已经收集了相关“n+1+1”考试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研究“n+1+1”考核模式对于学生、老师的作用影响,收集老师学生们的评价与建议。已初步了解“n+1+1”的考试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课堂笔记、课堂考勤和期末考试三个具体学生考核机制有重要改善,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有明显的提升,其积极效果甚至延伸至课堂纪律与课堂学生小组学习等其他部分。 四、结语 透过初步的调查与反馈,研究小组也发现调查的方式与分析方法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广度不足,应选择更多不同的专业与院校对比,体现本研究的广度。在分析上则是深度不足,在初步获得调查数据与师生意见反馈后需要继续深挖,深层次分析“n+1+1”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能否根据情况不同,而做出适当调整。研究反馈证明在课堂上推行“n+1+1”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实有利于应用型人才机制形成。 注:本论文为对临沂大学“n+1+1”考试模式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