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探讨 |
范文 | 王蛟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生活的同时,开放的网络环境也衍生了许多不良行为,一些青少年极易在这种环境下受到影响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据调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状况越加严重,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现状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预防;措施 引言 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0周岁不满25周岁出现违反法律规定并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犯罪行为。由于其心理、生理都不成熟,因此极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下出现犯罪,不仅会影响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对青少年自身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分析 (一)以团伙作案为主 团伙犯罪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现象,一开始大多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随着不良思想的引导,逐渐衍生为团伙作案,这也是因为在伙伴的配合行动下,犯罪过程中会减少紧张情绪,提升犯罪的成功率。随着团伙作案的发展,当前的犯罪团伙已经体现出组织性,倾向于黑社会性质的作案。团伙化的犯罪方式主要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条件决定的,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条件都处在一个比较薄弱的阶段,他们更加渴望友情,在思想上也更容易受到相互的影响,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团伙返祖,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就会“讲义气”“撑哥们”,容易出现犯罪问题。 (二)犯罪年龄的低龄化 以前的青少年的作案高峰年龄为16-18岁,但是近些年的年龄都集中在14-16岁,“危险的14岁”是现在比较常见说法。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让青少年的成熟期有所提前,青少年不仅在身体素质上面得到了大大增强,在智力上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青少年的成熟期已经提前,随之就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另外,有的青少年还会认为自己没有满18周岁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实施各种犯罪行为。 (三)犯罪手段暴力化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青春发展期,整体的心理状态也不够稳定,比较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网站和媒体的暴力片段和色情片段的影响。但是青少年又因为自身的年龄较小,在犯罪的时候可能只是一时的冲动,并没有认识到犯罪后果的严重性,比较常见的有严重伤害、暴力抢劫和多人强奸等犯罪行为。 (四)犯罪类型比较多 目前,青少年的犯罪類型也逐渐增多,并从原来的小偷小摸逐渐发展成团伙抢劫、诈骗等等,甚至出现故意伤害、吸毒、贩毒等等多种犯罪行为,还有些高素质的青少年进行高智商犯罪,难以捉拿。可以说,现在青少年的犯罪跨越多种类型,给当前的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五)犯罪手段更加专业化 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科技信息手段的不断进步也使得当前的青少年犯罪手段更加专业化,而且也越来越成熟。而且大部分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往往会比较重视对犯罪地点的勘察,即踩点行为,并对逃跑路线进行规划,这也使得犯罪行为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也影响了公安部门案件处理的速度。 (六)犯罪人员低文化 对于青少年犯罪人员来说,比较常见的特点就是青少年罪犯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因为缺乏教育,也没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因此就比较容易出激情违法的情况。这类青少年在实施违法犯罪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违法行为本身的违法行为,也没有想到性质的严重性,因此就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二、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一)自身影响因素 1.青少年的生理结构 青少年的青春期一般指的就是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这个阶段正是身高和体重以及性发育都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也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本身就具有朝气蓬勃的特点,在加上现代生活的多样性,欲望和需求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会引发犯罪行为。 2.青少年的心理结构 青少年最终会走上犯罪道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内在的因素会发挥出极大的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认知结构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他们更加渴望独立,开始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还会有一定的冲动心理和盲目心理以及反抗情绪,如果不进行的及时的排解和疏导,就比较容易演变成犯罪动机;另外,青少年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正处在一个三观塑造的阶段,道德意识也比较薄弱,在试是非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面对纷杂的社会,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此外,青少年如果受到外界的诱惑,也比较容易被同化,走向社会的反面。 (二)家庭影响因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最早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父母作为孩子读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会直接的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青少年犯罪埋下种子。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比较多,长辈的过分关心和溺爱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追求享受的习惯,会形成骄横、内心、脆弱的心理特点,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欲望没办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去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另外,有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经常采用高压干预的手段,甚至还有使用暴力手段的,这些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利的影响。青少年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不做好疏导就容易冲动走向违法的道路。 2.家庭情况的影响 家庭的破裂和亲情的缺失对于一个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的影响。青少年会因为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在心理上受到严重的创伤,有的还会因此引发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在心理失衡的情况下非常容易产生冲动的心理,进而诱发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学校教育因素 1.教学侧重“学”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各类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学生时期也是青少年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期,但是就现在来说,很多学校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繁重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每个学生的抗压能力也不同,就会导致某些学生出现厌学和不求上进的情况,严重还会参与到社会上的一些违法活动当中。 2.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教师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在进行学生教育的时候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比如说对学生进行讽刺和挖苦,甚至会体罚学生,没有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疏导,导致学生产生怨恨和厌恶的心理。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在情绪调节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一旦承受不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就有可能流入社会做出犯罪的行为。 3.没有开设法制课程 部分的学校会开展《德育》、《思想政治》的教学,其中会涉及到少量的法律知识,但是除此之外,小学到高中的阶段基本上都没有其他的法制教育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法制意识薄弱,同时也会为青少年犯罪埋下一定的隐患。 (四)社会环境因素 与枯燥的学生生活相比,社会上的灯红酒绿更能吸引青少年的参与,在众多的诱惑之下,青少年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引导,很容易就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滋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三观塑造,因为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就比较容易出现攀比心理,很多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在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差异之后,如果不能进行适当的调试,可能就会采取违法犯罪的行为来满足自身的物质欲望;另外,各种迎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比较多,很多在校学生沉迷于此,其中的色情、暴力和赌博等内容,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埋下违法犯罪的种子。网络和相关场所的监管对于青少年的发挥在那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部门要加强对此的重视。 三、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积极预防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的自我控制能力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收到不良因素的引导就会导致青少年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出现偏差,再加上在其成长过程中与家长、同学、朋友、教师等产生的冒充吨和冲突也会不断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有些过于原始化的情绪使得不少青少年都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要想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就需要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便从根本上防止青少年犯罪。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要端正自身的价值认知和学习态度,积极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当中,并提高自身的主观认知能力与明辨是非能力,勇敢的对违法犯罪行为说不,从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强化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正向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青少年来说,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方式、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等等多方面均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据调查,大多数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分溺爱、过分苛责、单亲家庭、过于贫困家庭等问题。因此,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中還需要强化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正向作用。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多关心子女的内心世界,关注子女的需求,了解其心理状态,从子女的内心出发,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子女身上;父母还需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为子女们树立一个勇敢担当、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培养子女良好的责任感,使其塑造正确的世家管、价值观与人生观;再就是父母还要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多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等活动,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状态,与老师一起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活动。 (三)提升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力度 积极有效的学校教育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人格以及坚强得到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青少年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关键时期,是其养成正确道德观念的年龄段,也是其交朋友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学业上的困难、人际交往上的挫折,甚至因为自身或者家庭原因不得不辍学,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加大的压力,其很容易受到挫折感和焦虑感的影响而出现不良行为,比如逃学、偷窃、霸凌弱小同学、辱骂师长等等。因此,必须要提升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力度,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及法律知识的教育。除了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外,还需要开展普法课程和相关普法讲座等活动来让青少年们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与责任感;学校还应该开展专门的心理部门,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增强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注力度 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互联网背景下开放的王阔环境也为各种不良思想、不良行为提供了平台,青少年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在网络上接触到大量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等信息,这些低俗、不健康的文化给正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利的诱导因素,有可能引发未成年人出现斗殴、性犯罪、抢劫等犯罪行为,因此,必须要增强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注力度,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各区县青少年服务中心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打击各种不良场所;还需要净化当前的网络环境,加强对APP软件的监管力度,还可以通过限制游戏类型、限制上网时长、限制暴力程度等手段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 (五)建立司法机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矫正措施 我国现行《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年满16周岁的行为人负刑事责任。”该条规定指的是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触犯刑法或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因此会有一些大胆钻刑事责任年龄空子的未成年犯罪者加大犯罪概率,因此必须要建立司法机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矫正措施来防止犯罪。一是可以对未被监禁的青少年采取社区矫正,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一社区为载体来矫正青少年犯罪行为;二是可以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特点开展教育矫正,比如针对家庭环境不好的青少年,或者针对心里缺陷的青少年,以此对其开展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帮助,促进其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利于国家的进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犯罪的重视,通过加强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来起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钦颢.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和矫正措施分析[J].决策探索(下)》2019(10):91-93. [2]王晨.试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法制博览。2019(26):241+243. [3]刘涛.青少年犯罪矫治的社会功能与法律模式——一个社会系统论的视角[J].青年研究.2017(03):74-81+96. [4]徐玉翠,徐芳羚子.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88-89. [5]沈黎,胡如意.浅析“失业”社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上海某街道社区青少年的调查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16-19. [6]李峰.浅谈农村青少年犯罪成因及治理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24+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