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疫情期间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心理工作中的应用 |
范文 | 路晓华 李姝静 张思侬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容易给人带来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也给长期居家不能外出自由活动的人带来一些心理不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的行为、学习和生活方式。结合疫情期间的实际情况,本院立足工作实际,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出发点,利用信息化技术,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乃至全球肆虐横行,全国大学生为了抗击疫情居家隔离已久,在经历了几个多月的“居家隔离”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难免受到改变和影响,心情也有起伏的变化和落差。为了减缓由于疫情带来的种种生理和心理变化而产生的诸多不良或消极的情绪,提升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媒体手段的进一步运用和形式创新已提上日程。 一、在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部署,主动作为,为战“疫”凝心聚力,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线上教学工作。 (一)教学规范,利用多平台充分备课 2020年2月初,教育部、教育厅发布“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知后,我院早启动,早开展,积极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线上教学资源主要依托优质MOOC资源、经典教学案例、电子教材、自制微课,以及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一线媒体发布的新闻素材和专题内容等;直播授课、在线答疑主要采用统编教材和教师自备课件,利用企业微信、QQ群、腾讯直播、钉钉直播等新媒体途径。一方面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完善新媒体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规范;另一方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育人基本要求;再一方面结合防疫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相长,信息化手段互助互进 在疫情期间,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微信、QQ群课堂、钉钉等新媒体手段保证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利用这些软件直播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随时切换直播和播放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线上课堂更加生动。一方面,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教师将录制好的视频放到班级群或者学习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可以线上交流、讨论。新媒体视频具有可重播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反复观看教学内容及知识的重点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及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利用学习通等在线学习软件,有效开展讨论、反馈及评价,延续教学功能。互联网传播的便捷性在线上教学中得到有效的体现,学生课外学习有疑惑时,可以在学习通、QQ群、企业微信中留言提问,老师发现答疑解惑,针对大概率问题在后续课堂进行统一解答,巩固了教学中的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应用 新媒体手段对事物发展的因势利导,已成为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为了预防和缓解学生因疫情产生的不恰当认知和负性情绪症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逐渐提高健康意识和自身心理素质,预防或减缓因疫情产生的心理不良反应,提高个体的适应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师生互动,借助易班线上框架 新型冠状病毒让时光按下了暂停键,让人们焦炙,烦恼,这时学生的消极心理需要一个出口,借助易班网络平台,给提供学生一个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能有一个合理宣泄之处。通过“心灵树洞”线上留言活动,让学生打开心扉,释放自我。学生在“心灵树洞”畅所欲言,学院采取生生师生互动的模式,学院心理专兼职教师、朋辈心理互助员、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可以参与评论回复留言,给同学排忧解难,加油鼓劲。在活动中同学们除了发表担忧和烦恼外,还涌现出大量积极的看法,折射了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比如“感谢生活,让我们不负韶华,不负青春”,“愿疫情早日过去,愿世间再无病痛”,“未来再美也有贡献者,创造者。致敬英雄!”“天灾人祸面前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无能为力,但每个人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携手同行,这力量就是无穷的。“在这次‘战疫中,我们经历得太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的!相信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国家越来越好!” (二)战疫同行,依托新媒体手段开展活动 当今的大学生生活习惯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习惯在互联网上交友、搜集材料;习惯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网络交流信息、抒发情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依托易班、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活动。 首先让学生将录制好作品传到相应的网络平台,由评委老师先行打分选出进入决赛的作品。再将进入决赛选手视频传到易班和微信等网络平台,公开展示,线上人气投票。通过丰富的线上活动,将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恐慌、焦虑等心理,隐性流露和显性表达,宣泄情绪,调整心态,获得在心灵上、情感上、思想上的满足感、成就感、自信心。 信息化技术在心理活动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线下心理活动的开展模式,同時把爱国思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潜移默化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达到了心理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中的应用 疫情期间,各种消息漫天飞舞,大学生在家里被信息轰炸可能会觉得恐慌、无聊、焦虑。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充分利用这一新媒介的强大力量为大学生宣传正确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打开健康的心理大门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防范,微信公众号精细宣传。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开展了科学、系统、有效的心理公众号文章的撰写及推送工作。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内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分析,逐渐形成了公众号的专业特色。例如:开学前推送“关于疫情期间缓解情绪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等相关文章;开学初期通过公众号发放心理排查工作的宣传及指导、新学期学习生活规划及安排建议等内容;学生在校封闭管理期间开展后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调适专题活动等等。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新媒介平台,引导同学培养积极心态 (二)传递能量,利用信息化技术树立榜样。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疫情期间,为缓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的不安、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运用信息化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线上心理互动工作,同时将中国制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内核传递给更多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四、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应用 因疫情给大家带来的紧张担忧、长期居家的不自由感,延期开学的新情况给同学们带来的不适应,社会——学校——家庭都倍感压力。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我院疫情期间实际情况,开通网络心理咨询服务,针对疫情制定了“心理疏导工作实施方案”。 (一)以生为本,新媒体手段积极行动 疫情期间,利用QQ、微信、电话、钉钉等线上软件,及时为学生解答心理困惑,开展心理疏导。在网络相对安全的交流场里,学生更容易放下心中的包袱,打开心扉,与咨询师在咨询中能够坦诚相对。因此,安排了心理中心的老师们轮流在QQ、心理热线、钉钉上值班,接待心理求助。除了帮助学生的心理困惑外,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保证学生心态的平和乐观、信念的坚定和执着。让师生隔离不隔心,不但“面对面”,更要“心贴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疫情后的云柔风清。 (二)精准服务,健康平台心理育人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与时俱进。引入心理测评、心理普测、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模块,设定关注人群、异常管控、高危人群等功能,实现心理状态的搜集,生成心理测评报告、关注人群及危机人群的数据报告,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工作,防好守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安全线。 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打破空间限制,精准高效的数据处理,让心理咨询师更精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困惑,更好的建立咨访关系,使得心理咨询能够更加顺利有效为学生提供便捷化的服务,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总之,疫情来临,防疫抗疫的心理“保卫战”在行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防控意识,帮助大学生理性乐观迎接疫情,有效实现疫情期间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勇,董静.重大疫情治理中的中国制度优势,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618期 [2]张志勇,杨玉春,张玲玲,王新波.复学后,如何打赢“心理防疫战”,人民政协报,2020 [3]王利,大数据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书评·广告 [4]鲜于樂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法制与社会,2019˙12(上) 作者简介: 路晓华(1979-),女(汉族),河南林州人,硕士,任职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李姝静(1994-),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 张思侬(1991-),女,湖北黄石人,学士,团委干事,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