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旅游度假村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性的探究 |
范文 | 郑莹 刘雪原 摘 要: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正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的乡村社区也成为都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这主要是因为高效的工作和快餐式的生活方式让都市人群压力骤增,生命活力荡然无存。人们渴望缓解压力、回归自然肆意奔跑的意念越发强烈。所以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地方可以尽情呼吸、尽情奔跑、尽情大汗淋漓。 关键词:度假村;地域特色;旅游;乡村景观设计;特色元素提取 1.乡村旅游研究背景 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正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的乡村社区也成为都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这主要是因为高效的工作和快餐式的生活方式让都市人群压力骤增,生命活力荡然无存。人们渴望缓解压力、回归自然肆意奔跑的意念越发强烈。所以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地方可以尽情呼吸、尽情奔跑、尽情大汗淋漓。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极大的的开发。 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继续提高,当人们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的精神需求。更多的人愿意把工作收入分配给旅游业,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更多的人愿意亲近自然风光,因此,新的旅游业形式,即生态旅游度假村形式,也引起了旅游从业者的注意。通过度假村的形式,游客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不同于普通酒店,而且不同于独立的旅游景点。这个地方让人们更接近自然,建筑可以和周围的风景融合在一起,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漂浮,寻找独特的快乐。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为加大对我国贫困村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提出多项政策支持,明确要求“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观要素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核心,以增加农民就业和提高收入为目标”,在此基础上着力突破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面临的现实问题,鼓励优先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并扶持重点景区,以此帮助贫困村的居民走出生活困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国家旅游局在“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旅游部门加快推广乡村旅游的步伐,从政策、资金等多方着手,全面完善贫困村的基础旅游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包括积极改造农村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协助完成危房改造,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加大对传统村落及当地民居的保护力度等,切实提高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与水平。 3.研究应用价值 当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乡村旅游景观地域性设计的探索仍处于早期的阶段。本次课题选择从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入手,在对乡村旅游景观的历史性、人文性、民族性等方面进行带有本土地域性的设计方法的提取。对于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体系的完善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次,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能够保护农业资源和农村文化。发展农村旅游对农村环境、地域文化、营销农业产品、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并改变农民原本工作生活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发展乡村旅游业也会减轻就业压力,加快了城市和农村发展,同时对扩展城市游憩空间、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区域环境状况、完善土地利用体系、提高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4.国内外相关研究 休假旅游业成立于公元初,当时发展缓慢,到18世纪,也只有少数人才能有条件到度假村享受。到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收入的持续增长,普通大众和人民才逐渐找到了能够满足他们的度假方式。随着中产阶级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而且交通变得更加方便,特别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入到工业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城市环境持续恶化,污染一天比一天严重。因此,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群体性度假休闲很快就获得了发展,在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得到热烈追捧,部分具备保健医疗职能或是环境品质很高的度假区域成了人们心中的福地,产生了海濱休闲、山地休闲、湖滨休闲、温泉休闲等差异化类型特征的度假圣地。 欧洲一些国家是最早开展景观生态学和农业或乡村景观规划应用研究的国家,如捷克、德国、荷兰等。一般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并逐渐发展起来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世界农业和乡村景观规划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规划与优化的研究方法LANDEP系统,德国Haber等人建立的以GIS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为基础的用于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的DLU策略系统。 与国外相比,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晚,研究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研究的内容才逐渐丰富起来。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何景明(2005)在《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中,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王瑞花等(2005)在《国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初探》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的两种主要开发模式:休闲观光型和务农参与型,及其代表性国家。 5.结语 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休闲时间不断的增多,再加之城市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人们更向往悠闲的乡村生活,于是促成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崔如松.河南山地旅游度假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探研[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田玉堂,度假村的理念与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J].北京:国外城市规划,200 [4]邓晓梅,秦岩,冉圣宏,等.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5(1):45-50. [5]尹世杰,我国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J],南方经济,2003(3):30-33. [6]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7]李可,徐晓钦.度假酒店产业集群结构与发展模式研究[J].重庆: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