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焦点理论的“是……的”句的偏误分析
范文

    段肖肖

    摘 要:现代汉语“是……的”句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语用功能,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我们运用焦点理论,围绕第二语言习得者运用“是……的”句时产生的遗漏、错序、误代和误加这四个方面的偏误进行分析。我们把焦点理论框架与“是……的”句联系起来,旨在将焦点理论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强调“是……的”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性,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参考。使教师重视该句型的讲解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关键词:“是……的”句;焦点理论;偏误

    文章借助焦点理论的研究成果,围绕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对“是……的”句的认识入手,把“是……的”句中出现的实际偏误例句结合焦点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对“是……的”句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提出更为合理的学习策略。本文尝试将焦点理论引入对汉语国际教育,对“是……的”句另辟蹊径,使留学生尽量减少偏误的产生,加强对“是……的”句的认识,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该句型的讲解,培养留学生语感,加强巩固该句型。

    一、焦点理论下的“是……的”句

    焦点化是将某个成分实现为焦点的过程,焦点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关注到的部分,也就是一个句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熊仲儒(2013)认为汉语的焦点往往是通过逻辑重音和语序来表达的,有时也可以通过“是”等焦点标记词来表达[7]。Jackendoff(1972)认为每一个句子都可以拆分为焦点与预设两个部分。焦点是指说话者设想的不是跟听话者所共享的信息;而预设是指说话者假定的他与听话者所共享的信息[8]。焦点理论为汉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時也为“是……的”句的研究提供指导方向。

    根据前人对焦点理论的分析研究,文章把“是……的”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判断功能的“是……的”句。句中的“是”是谓语的主要动词,“的”与前面的成分构成“的”字短语,因此“的”在句末不能省略,“的”字的语义指向为句中的主语。由此可以看出表判断功能的“是……的”句是由表判断意义的“是”字+“的”字短语构成的,也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二是表强调功能的“是……的”句。也就是本文用焦点理论分析的“是……的”句,该句中的“是”被认为是焦点标记词,“是”和“的”能够直接去掉而不影响该句所表达的意思,去掉“是”和“的”后句子依然成立,“是”字谓语动词的性质消失,它不再是句子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承担语气副词的功能。

    本文重点根据表强调功能的“是……的”句进行阐述,认为“是”作为焦点标记词常常是放在焦点信息前面,而“的”是语气词,常常放在句末。在强调句中,“是”和“的”之间的成分就是说话者想要凸显的焦点信息。表强调功能的“是……的”句表达一种确定的语气,带有说话者强烈的主观确定性,具有强调意义,去掉“是”和“的”有时可能会引起时态的变化,但句法关系不变,只是明确焦点的标记词消失了。

    二、基于焦点理论下的“是……的”句的偏误分析

    偏误就是指对正确语言规律的偏离,是指汉语二语习得者在学习中所犯的规律性错误。偏误是由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差异、以及语言背后的思维差异所造成的。因为母语式的思维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留学生很容易把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母语相混淆;同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知识不完整和认知不到位,留学生容易对所学知识产生偏误,并且他们自己还认识不到这些“偏误”的存在,所以这些偏误往往会重复出现,这就需要留学生不断加强巩固该句型[11]。偏误对于每位习得第二语言的留学生来说都是必经阶段,每个留学生都是在反复出现偏误问题、并且不断纠正偏误的过程中来提高自我学习语言能力的。以下我们从遗漏、错序,误代和误加四个方面来考察“是……的”句的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主要是指“是”字或“的”字的缺省,该用“是”字或“的”字的时候没有用或者不该用的时候反而用了而形成的遗漏偏误。“是”做焦点标记词时重在帮助说话人把想要强调的焦点信息传给听话人。一般情况下焦点标记词标记的焦点信息是紧跟在标记词之后,即“是”字后面的信息就是说话者想要强调的焦点信息。“是……的”句能够加深全句的语气,表达说话者对某事物的陈述或对某事件的肯定态度,如果单独去掉“是”或“的”,全句表达的重点会有偏误。但在焦点理论下表强调功能的“是……的”句中,如果整个句子去掉焦点标记词“是”和与语气词“的”,句子的完整度完全不受任何影响,句子依然成立。“是……的”句的句型复杂,遗漏“是”或“的”都会影响说话者的语义表达,或导致话语不连贯,对于“是……的”句出现的偏误,留学生需要掌握好句型内部的关系。例如:

    (1)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非常关键的。

    (2)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非常关键。

    例(1)中的正确结构为“主语+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的”。该例句应该是“是……的”句的典型焦点句型,形容词充当本句谓语,“是……的”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这个句子中,“是……的”并不是这个句子中必须要有的成分,“是”和“的”去掉之后不影响原句表达的意思,为“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关键”,只是说话者强调的信息焦点强弱不同,焦点句和陈述句相比焦点句的程度更深,在陈述句中强调的部分可能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可能是“非常关键”。所以这里的“是”是典型的焦点标记词,与判断动词“是”相区分,而“非常关键”才是说话者想要强调的信息焦点。这个句式的表达不是为了强调主语行为动作所产生的影响,而主要强调的是“是”后面这个形容词所承载的信息,“是”和“的”能让句子的语义焦点更加清晰明确。当句子中有程度副词“非常”来修饰形容词的时候,这时候句末语气词“的”不可以省略。而例(2)是偏误句。它的偏误在于留学生没有分清“是……的”句和判断句型,把判断句型与焦点理论下的“是……的”句混淆而导致话语出现偏误。在焦点理论下的“是……的”句中,无论“是”或“的”都不能单独省略,所以例(2)如果单独去掉“的”字,表达起来有些生硬拗口,和说话者想要强调的信息有所偏差。在“是……的”句的谈话交流中,如果“的”字依附的动词短语在前面句中出现过,而且句子强调的重点不是动作本身时,这时“是”可以省略[9]。例如:

    甲:你是怎么告诉他的?

    乙:我写信告诉他的。

    甲句中,“的”依附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是说话者提及到的信息内容,或者谈话内容是双方所共知的已知信息,而“是”是指明未知信息的焦点问题,并且回答过程中谈话的焦点是未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回答过程中的“是”可省略。在该例句中,动作本身不是谈话的重点,谈话询问的焦点是动作的方式——怎么告诉他的,这种情况下乙句中的“是”字可省略,但如果遗漏“的”会影响说话人的语义表达,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对留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偏误。因此为了防止留学生在话语应用时遗漏“是”或“的”字而导致出现遗漏偏误,留学生应该用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进行汉语思维转变,分清这些句子中哪些“是”字是焦点标记,哪些“是”字是判断动词,无论遗漏哪一个重要字词,都不符合汉语规范。

    (二)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是指句中的某一个成分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而造成的偏误[10]。对留学生来说,“是”和“的”在句子中的顺序相对来说较复杂,相同话语也会因为“是……的”句强调的内容的不同而改变原来的意思。例如:

    (1)他是昨天告诉我的。

    (2)他昨天是告诉我的。

    “是……的”句在句中的位置不同,也会引起焦点信息的转移和语义的变化,即使这两句话在语法上并没有出现错误,但和说话者想要强调的焦点有所偏差,这就是隐性偏误。由于母语式思维根深蒂固,学生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泛化现象。例(1)中的正确句式是“主语+是+状语+动词+宾语+的”,“的”的位置可以放在宾语前面也可以放在句末。例句(2)是偏误句。就是因为说话者对“是”字的位置摆放错误而使话语意思不完整,可以看出,留学生对“是”字在句中的作用没有很好的把握。根据焦点理论,这句话强调的内容是焦点标记词“是”字后面和“的”字前面的信息,如果强调的内容是“告诉我”的话,整句话所表达的话语不完整,该句说话者想要强调的重点是时间,所以“昨天”才是整句话的核心部分。根据上文定义的“是……的”句强调的是“是”和“的”之间的成分,如果“是”和“的”之间存在多个动词,那么说话者可以通过重音突出该句的焦点。如果留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这个句子的结构,但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句子的语法功能,对“是”字在句中的作用也不能做到真正的掌握。

    (三)误代偏误

    误代是用其功能相似的词语代替句中应当使用的成分,而使句子不符合语法规范。其中“了”和“的”都表示已然义,但当用于表示已经发生过了的事情时,两者的表达还是有区别的,“了”表示动作完成,“的”表示过去,留学生在运用“了”和“的”时,由于掌握不清有时很容易出现泛化现象,而导致语法规则产生偏误。

    (1)a.我是从高一开始抽的烟。

    b.*我是从高一开始抽了烟。

    (2)a.我是上个月来中国的。

    b.*我是上个月来中国了。

    (3)a.他是什么时候走的?

    b.*他是什么时候走了?

    以上例句中,留学生出现的句法偏误主要是把“了”的用法和“是……的”句中的“的”的用法混淆了。例(1)a句中正确结构是“主语+是+状语+动词+的+宾语”,该句强调的是一个时间的点,而b句中的“了”是只能表示离散的一段时间,所以只能用“的”来表达,形成“是……的”句。例(2)b中如果说话者谈及的是听话者不知道的但是的确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用“了”,但当听话者已经知道了所发生过的事情并且说话者想要强调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方式等就要用“是……的”句(2)a句。例(3)b中的“了”也应该改为“的”,因为根据焦点理论句中后面的“的”字可以与“是”字构成“是……的”句,表示强调动作发生的时间,而不是从延续时间的长短算起。

    (四)误加偏误

    所谓误加偏误就是指在话语使用时添加了不该用或多余的成分而导致的偏误。留学生出现误加偏误的情况大致有误加“是”字、误加“的”字或者误加“是……的”的情况。例如:

    (1)a.人口的增长,这对国家的发展有利。

    b.人口的增长,这对国家的发展有利的。

    (2)a.这是我到中国留学以来第一次回国。

    b.这是我到中国留学以来第一次回国的。

    在对语料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只关注句型表面呈现出的的语法结构,而且要关注说话者在语句中的上下文语境。在某些句子中无需使用“是……的”句,但受句法语义的限制,“是”字有时需要拿出来单独使用,或留学生误判“是……的”句与“是”字句,这样的情况容易出现语法规则的泛化而导致句子出现偏误。例句中留学生把“是……的”句误以为是必须强加在一起的成分,对“是……的”句的语法掌握不清,认为只要是对话语进行强调的时候就必须使用表强调功能的“是……的”句,所以出现上述误加偏误,有时误加“的”字容易导致话语较拗口、冗杂或略显累赘。在焦点理论下表强调功能的“是……的”句中,“是……的”不是整句中的主要谓语动词,主要承担语气副词的功能。有时选择简单的谓语句来阐述事实,表达效果会更加清晰明了,不该用“是……的”句时反而用了,会使句子显得冗余复杂,不利于交流。

    在汉语口语表达过程中,语气的变化比较丰富,句式相对于书面语来说也更灵活,虽然这种不规范不会妨碍日常交际,但留学生在学习时应该进行严格的区分,这样才能使句子表现出它应有的生命力。汉语二语者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等主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应该重视对该句型的讲解,寻找浅显易懂但有说服力的方式进行教学。

    结语

    本文在焦点理论框架的指导下,通过借鉴前人对“是……的”句的研究成果,围绕遗漏偏误、错序偏误、误代偏误和误加偏误对现代汉语中的“是……的”句进行分门别类的偏误分析,旨在得出留学生在学习这一类句型时出现的偏误问题,验证焦点理论在分析“是……的”句偏误方面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强调“是……的”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性,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参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该句型的讲解,重视此类句型练习的同时,及时纠正留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袁毓林.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3(4).

    [3]徐烈炯.焦点的不同概念及其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J].现代中国语言研究,2001.

    [4]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1995(4):279-288.

    [5]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第1期.

    [6]佟慧君.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7]熊仲儒.当代语法学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01-104.

    [8]Jackendoff Ray.Semantic Interpreta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72.

    [9]谢福,外国学生“是……的”句的习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08:31-32.

    [10]李显.基于语料库的印度留学生“是……的”句的偏误分析[D].贵州大学,2019:28-30.

    [11]曹钰鼎.对外汉语教学中“是……的”句的偏误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3:12-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