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情境创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
范文

    李颖榆

    摘 要:情境创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手法,也是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学生来说,他们品德的形成大部分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一方面,情境创设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另一方面,情境创设更是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本文对情境创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该做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图画色彩丰富,具趣味性

    小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的情景,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1]情境创设能够教材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探索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情景创设,使得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变得生活化,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我能行》这一课中,教师将学生一些好的表现收集起来作为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创设到情景中,部分同学会自豪地感慨道:原来我能行的。学生顿时变得自信,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有利于学生发掘自己的,认识自己,让教学事半功倍。

    二、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创设的情境要来源于生活,在具体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时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中,如果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话,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从而厌恶课堂,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结合课本所学的内容进行创设情境。我认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从他们自身的生活出发,让他们用心地去观察这个社会,用心地去感受这个世界。[2]其实,日常生活给了我们很多有趣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生活,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达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例如,我在讲授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中,我把学生与父母的合照放在课堂上,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学生顿时兴趣大增,畅所欲言,让他们从照片中感受父母浓浓的爱。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三、创设情境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并没有被重视,所以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们一般会采取单一无聊的说教模式展開教学。[3]而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在教学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则能让课堂更加有活力,更加高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一节课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的导入则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关键,在课堂的导入中创设情境,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度。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我爱我们班》的教学中,老师以班里学生的照片作为素材创设情境,把班级当作是一个大家庭,学生就会不断联想起班级的点滴,班级里的谁为我做了些什么,我又为班级里的谁做了什么?让学生们在日常熟悉的情境中体验集体的爱,进而激发学生爱班级的情感。又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加持才会有收获》的教学中,教师用《青蛙看海》这绘本讲述故事,目的在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二)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利用创设情境来引入问题,更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课堂。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了解当中问题所在,利用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其中的问题。例如,我在上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中,在引入“如何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时,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家中和父母发生矛盾时的小场景。在角色扮演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父母的感受,思考自身的问题,从而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理解父母,多于父母沟通,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在进入情境中,学生不断思考,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创设情境深化实践

    在学习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迁移”,用这个情境中

    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对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归纳、并形,解决同类情境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1]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调查别人一天的具体安排,在这样的活动中,能让学生学习别人是如何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取有效的信息,为课后自己的实际生活时间安排打下了基础。通过课后的实践,让学生懂得如何安排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把情境创设运用到课堂中,能够较好地把生活与教材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教材的思想与内涵,更便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与运用能,更好地达到教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瑛,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8(05):49-49

    [2]刘惠珠.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78-79.

    [3]刘丽媛,道德与法治教材:融入生活与情境,不再“说教”[J],基础教育课程,2017(24):9-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