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
范文 | 王国芳 李林涛 摘 要:美术教学是一种人文性质的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感受美术的魅力和奥妙。同时,教师还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美术学习有浓厚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改赋予了小学美术教学新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态度、图像识读这五点核心素养成为了现阶段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美术是最受小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1 推行赏识教育,让学生有艺术创新的自信 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重点是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在思维、想象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作,让学生有借助美术知识和技能思考、表达生活的能力。但是,由于基础不够扎实,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小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注定是一项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自信心是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的基础。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本着赏识教育原则,借助积极的引导和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徐悲鸿与奔马”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和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先结合徐悲鸿的奔马作品,如《奔马图》《八骏图》等,详细讲解徐悲鸿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和体积空间。通过这样的介绍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创作,进行相应的尝试活动。如通过对作品的观看和欣赏,很多学生对自己画出奔马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绘画,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绘画平台,给予学生一定的绘画时间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也有学生喜欢使用纸片制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剪刀、纸片等工具,剪出一匹匹奔马。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抓住细节,采取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 2 浸润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厚流光,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文化精髓,在讲解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从文化视角来诠释民族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美术作品带来的艺术魅力,实现文化理解素养的逐步渗透。可以说美术课堂中文化理解素养的渗透,不能单一停留在“满堂灌”的知识讲解中,应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欣赏美术作品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文化育人之目的。以《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欣赏课为例,考虑到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审美素养,教师通过课件来出示遗址的鸟瞰图并播放《秦兵马俑》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熏陶中欣赏宏伟的历史遗留文化,感受雕塑艺术和美术绘画的异同点,同时有助于开展传统艺术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教师可从兵马俑分类、衣纹、铠甲等细节来指导学生赏析与深度剖析,如选择代表性较强的兵马俑:弓箭手兵馬俑、半蹲式兵马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秦朝兵马俑的肃穆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所出示图片并联系自身想象与感受,以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主题进行趣味绘画,唤醒学生对国家宝贵文物的爱惜之情。在绘画练习中体会兵马俑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了解到不同人物的绘制雕塑均注重于和谐性与自然性。教师则要以兵马俑为切合点,在学生绘画练习过程中传递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注重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性与联系性,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渗透衔接,让学生在了解兵马俑文化的同时涉猎秦朝历史背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欣赏与实践活动时间,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获取能力,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其中的美术艺术文化。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尤为关键,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思维与行为准则等,都有着显著的文化性与民族性。学生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可以实现艺术情操的陶冶,在提高文化理解素养的同时迁移到其他学习内容中,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3 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美术元素,感知到美术艺术的存在。如许多地方都有特色美术资源,一些地方还经常会组织一些美术活动。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如在教学“做做陶艺”一课时,我们知道,陶艺与剪纸、泥塑、面塑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中国陶艺影响广泛而深刻,陶艺与民族传统、日常实用、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一些地方不仅有陶艺工作室,还经常会有陶艺大师进校举办讲座。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乡土陶艺资源,结合地方陶艺文化来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艺术风格和变化过程,或者结合一些常见常用的陶艺作品让学生欣赏陶艺的魅力。在课外时间,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民间陶艺作坊,走近陶艺匠人,与学生一起学习陶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方法很多,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出发,通过以“趣”激“趣”的教学策略,开展富有情趣的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陶冶性情,培养和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洪雪婷.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2019(13). [2]王彪.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以会说话的手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8(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