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范文

    余永珍

    摘要:问题实际,方式有趣,坚持锻炼,从课前导入到课堂落实,再到课后总结,相信一定能够快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兴趣及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引言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小学数学老师大多没有认识到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没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考试,六年级数学老师更多的是教给他们解题方式,甚至是解题的套路和模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分数的提高并不是相对立的,通过科学有效的落实,对于提高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是事半功倍、效果惊人的。

    一、启发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问题意识,引发其自主思考,进而实现自我探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意义重大。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教学问题,通过教学问题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问题意识。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提问和质疑,帮助其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二、主动参与,调动主体热情

    数学问题的解决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消化教材知识,进行学习创新的过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题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了更好地提供教学保障,保障数学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注意改革自身的教育观念,把学习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激励学生大胆探究和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将学生限制在一定的思维框架当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比例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用比例求解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已知长度的木杆、测量尺,让学生运用实际长度和影长之间的关系,用比例的方式求解出旗杆的实际长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行径具有明显的实践操作性的特征,因而能够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兴趣,让学生灵活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乐趣。

    三、通过教学情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存在着相对较强的好奇心,但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往往很难掌握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更别提灵活的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了。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引进先进的动态教学技术,利用图片、音视、视频、动画等的元素,为学生构建集生动性、趣味性、娱乐性、探究性为一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PPT课件向学生播放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硬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辨别。然后,再为学生构建生活情景“琪琪到超市买东西,超市当中的糖果是每个售价0.9元,铅笔每支售价1.0元,牛奶每盒售价2.55元,彩色卡纸每盒售价0.98元,文具袋每个售价5.73元。琪琪带了10元钱可以买多少东西?有几种付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阅读,提取其中重要数量关系,并根据要求来进行多样化的思考和练习。在这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1元=10角,1角=10分等知识点的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单位。

    四、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拓宽解题途径

    由于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弱,容易被之前的大量练习固定思路,形成思维定式,在做越来越难的题时,容易被一些词句所误导。小学生的思维定式也是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灵活作答。例如,有些学生只要看到题目中有“少”“去掉”“拿走”等字样,就开始“想当然”地以一种固定思维方式判断其用“减法”计算;同样,只要看到题目中有“多”“增加”“添上”这些字样,自然也就认为是用“加法”计算。这样的心理定式都直接对学生理解題意产生了干扰。据分析,学生容易犯这种错误,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观察不全面,认知力较差,问题只看表象,教师要训练学生打破这种思维定式。

    五、指导反思评价,优化解题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过程并不是学生能够解答一道数学题目或者几道数学题目中能够实现的,而是学生在几道题目甚至是更多题目的解答中,对解题思路探索、完成解题的成功体验等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从而研析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习题解答规律和解题的策略中实现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解决的习题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在反思中优化解题的路径,总结解题的方法,从而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日积月累,相信学生一定会厚积而薄发,真正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红.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2):25.

    [2]汪家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40-341.

    [3]吴玉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