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
范文 | 翟庆伟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科立德树人的体现,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素材,对学生展开教导,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融入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利用小学语文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具体策略,在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策略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语文教师容易忽略德育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习惯了以学科知识为重点的思路,其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知识传授以及解题技巧而开展的。教师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学生的语文成绩,满足应试化教育的要求,这就导致他们对于学生的德育内容关注度不高。大部分的语文教师认为德育内容应该是班主任或者是思政教育的任务,而非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 2.学生对于语文德育内容的关注度不高 学生是语文德育的主体,想要提升语文德育实效,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学生们提起相应的重视程度。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德育课堂没有任何兴趣,当教师谈到德育内容的时候,他们就当是在听故事。如果教师给学生阐述一些道理的时候,便会感觉到课堂十分枯燥,教学气氛也比较压抑,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脱离了课堂的范畴,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转变语文教育理念,重视德育课堂构建 如今新课程的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将目光放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上。小学语文同样如此,需要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即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熏陶,重视学生的素质修养以及个性发展。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立德树人理念,凸显学生的德育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2.剖析文章情感,加强学生感悟 在语文学科中,许多课文都包含了满满的深情,或是师生情、或是亲情、或者友情、或是革命情。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时候,要帮助他们去剖析主人公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尤其是一些字词的运用以及句子的点睛作用,可以将文章的感情进一步深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文章的思想感情來渲染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课文的时候,文章主要阐述了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搭配上宁静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帮助学生们一起去感受露西对于爸爸的爱以及对爸爸的思念之情。在学习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思考自己有没有什么对爸爸说的话,许多同学都希望爸爸能够放下工作多陪陪自己。为此,教师组织了一场“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学生将想对爸爸说的话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在纸上,然后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则是悄悄将其转交给每个家长。这样一来,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谈心,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的熏陶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对课文的主旨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王二小》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老一辈革命英雄的敬佩和缅怀之情,更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国家的热爱以及对来之不易幸福生活的珍惜。 三、结论 语文学科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里面蕴含了大量的德育元素。教师通过对语文课程进行深度剖析,挖掘里面的德育内容,对学生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珊.小学语文教师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素质提高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75. [2]杨生林.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