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线大螺旋升角蜗杆的车制及工艺分析 |
范文 | 贾俊峰
摘要:在车床上加工蜗杆是车床加工中常见的一种加工方法,行业中也称特殊螺纹。笔者所从事车工工作27年,曾成功解决原卷板机升降蜗杆加工的问题,现将实施经验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多线;特大升角;分度;刀具;效益 前言 大螺旋升角蜗杆加工的关键问题是采用什么方法分线,刀具合理切削角度的确定,切削方法,装夹定位,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如何防止振动、扎刀、位移等问题。 一、现状分析 作业区卷板机改进上辊利用丝杠机构用人力进行升降调节,该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缺点是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加工范围小。计划改进用蜗轮蜗杆机构用电机进行传动来控制其升降調节,该机构的特点是传动快,工人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左右辊调节易于同步控制,卷制加工范围已扩大至δ40×2500,缺点是该机构精度高制作难度大。 存在问题:制作精度低,分线误差大,刀杆强度低,耗费工时高,针对此类难点,笔者进行深入分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多次方案论证,确定了一套合理的加工工艺。 二、蜗杆加工工艺改进 (一)、锻造毛坯。 (二)、退火。 (三)、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Φ65mm毛坯外圆,一端用中心架托住,按工艺图加工 (1)钻中心孔Φ4mmA型,拆去中心架,顶牢 (2)车外圆Φ98mm (3)车外圆Φ83mm,注意尺寸133mm右端加工余量 (4)车外圆Φ73mm,控制尺寸90mm (5)车外圆Φ62mm,控制尺寸165mm(即165=250-85) (6)车外圆Φ68mm,控制尺寸26mm (7)倒角 (四)、调头,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Φ62mm粗车外圆,Φ98mm外圆处用中心架支承,按工艺图加工(二次装夹) (1)钻中心孔Φ4mmA型,顶住 (2)车外圆Φ83mm,控制尺寸133mm (3)车外圆Φ72mm,控制尺寸323mm (4)车外圆Φ68mm,控制尺寸133mm、26mm,移去顶尖,移动中心架,至Φ83mm外圆支承 (5)车端面,控制尺寸65mm(即65=638-250-323) (6)倒角 调头,按上述装夹方法 (7)车端面,长度尺寸638mm (8)倒角 (9)钻中心孔Φ4mmA型 (五)、调质250HBW (六)、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Φ65mm粗车外圆,一端顶住 (1)车齿顶圆直径Φ90mm至90.6mm (2)车2×Φ75mm外圆至尺寸 (3)车外圆Φ65mm至Φ65.6mm,控制尺寸315mm至319mm (4)车Φ62mm外圆至Φ62.6mm,控制尺寸39mm (5)车Φ55mm外圆至Φ55.6mm,控制尺寸125mm(即125=250-86-39) (6)车蜗杆右端外圆Φ60mm,控制尺寸215mm(即215=125+90) (7)车外沟槽Φ56mm×20mm至尺寸,控制Φ60mm外圆长度尺寸50mm(即50=315-90-125-20-30) (8)车斜面30°至尺寸 原装夹不变,在蜗杆齿顶圆处增加中心架支承 (9)车蜗杆左端外圆Φ60mm至尺寸,控制尺寸90mm、125mm (10)车外沟槽Φ56mm×20mm至尺寸,控制Φ75mm外圆长度尺寸20mm (11)车斜面30°至尺寸 (12)车挡圈槽Φ62mm×(3)mm至尺寸,控制尺寸33mm (13)车挡圈槽Φ52mm×(3)mm至尺寸,控制尺寸80mm (14)倒角、锐角倒钝 (七)、软卡爪,夹住Φ55mm放磨外圆,Φ75mm外圆处用中心架支承,找正(二次装夹) (1)车Φ65mm外圆至Φ65.6mm,控制尺寸315mm至315mm (2)车端面,尺寸65mm(即65=630-315-250) (3)倒角,锐角倒钝,除留精车余量 (4)钻M16螺纹底孔至Φ14mm,深34mm (5)攻M16-7H螺纹,深30mm (6)车圆锥面Φ20mm×60°、120°×2.5mm,60°锥面表面粗糙度值Ra1.6μm调头,一端夹住,一端用中心架支承 (7)车端面,控制尺寸630mm、250mm、86mm (8)钻中心孔Φ4mmB型 (9)倒角C1 五、改进后 (1)此刀杆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快捷,刀杆转位部分对弹性孔进行改进,由Φ8降为Φ3,增加拉压强度,与刀体联接处用1:100小锥度设计,后设M12螺柱与刀杆配合,先用合适转位后,用螺母拉紧,完全满足了大切削量所需的强度,与接合部位联接可靠性。 (2)加大切削量,缩短加工时间。粗车时,使用改进后的方法使刀杆水平装刀,使刀尖高于工件轴线0.5mm,这样粗车时不易扎刀。按螺旋升角调整车刀倾斜角度。 六、精车 1、精车蜗杆齿面,由于蜗杆精车刀是双刃卷屑槽的,车刀前端切削刃不能进行切削,所以精车齿面前,再用等齿根槽宽(0.697×6mm=4.2mm)的直槽刀把齿根槽部车到齿根圆直径。 2、精车时,可将不加水的硫化乳化液涂在蜗杆齿形表面,或用铅油、质量分数为10%的红丹粉加L-AN46全损耗系统用油配成切削液,这样可保证齿面光洁,并可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七、加工工艺及刀具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制作小锥度可调刀杆改变了圆柱形刀杆的固定方式,通过锥度加大了磨擦力,克服了刀头在切削中受力大,扭转的现象。 2、对操作技术的要求明显降低,此套加工方法在作业区得到推广后,大多数同志学习借鉴也掌握了这种加工方法和工艺,在普通卧式车床上加工这种蜗杆的方法仍不失为一种高效、先进的加工方法。 (二)缺点 在摸索大吃刀,强力切削的模式下还是受蜗杆模数、线数、升角的制约,进步不大。 结束语: 多线、大升角、大模数蜗杆的车削在一般加工条件的维修、修理单位,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和技术难关,它对工人的理论、实践水平要求都很高,在总结吸取别人先进经验和借鉴学习各种先进资料后,结合本单位当时生产条件,完成了这一任务,解决了备件供应中的难题,提高了作业区的加工能力,拓展产品种类。 参考文献 [1]《车工》高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车工技师》机械工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3]《机械基础》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编,劳动人事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4]《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5]《先进刀具》机械工业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