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
范文 | 谢婷婷 摘要:本文作者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精辟论述。主要针对农村中学生倍感作文难的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二、拓宽渠道,丰富素材。三、加强训练,培养能力。四、重视评改,提高作文水平。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六、激勵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创新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更觉得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面窄、见得少、读得少,感觉无内容可写。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这些农村中学教师就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采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会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并能带动各种能力随之提高。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视角去思考,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要写好作文并不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时“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如在写作《夸夸我们组》、《我的好伙伴》等的作文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 二、拓宽渠道,丰富素材 小学生怕写作文以及作文中常常出现“假”、“空”、“抄”、“改”的现象,其最突出的原因就是觉得没东西好写。为此,我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开展活动摆素材。在课前选择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竞赛等。同时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多读多听借素材。我们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积累和捕捉素材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 三、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小学作文训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传统的程序化、封闭式、单一性的作文训练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为此,我们应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变单纯“写”的训练为“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绝不是单纯“写”的能力,它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产品。我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查阅当地的有关资料文献,听听长辈的有关介绍,说说各自生活的家乡变化或当地的人文景观、风土特产等,学生全身心投入该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最后的作文突出了“特”字,写出了新意,教学效果明显。 变单纯的语言表达训练为观察、思维训练并重的同步训练。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选择作文材料,另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来组织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文能达意,富有文饰,作文显得有条理。例如,我在教学生写《我最喜欢的活动》时,就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学校组织过什么活动呢?你最喜欢哪一项?为什么?结果学生思维活跃,火花四射,他们觉得写作文不再是件“苦差事”。 变训练量。在落实当前“减负”的大前提下,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适当加大学生的习作训练量很有必要。当我发现不少学生喜欢养花种树、饲养一些小动物时,在作文训练中我就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以及和小动物友好相处的点滴体会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根据特定环境,我让学生及时写写随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加任何指导和约束,结果写出的“放胆文”别具一格,真实生动。 变教学手段。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于作文训练,既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例如用幻灯、投影设备投影图片、漫画,让学生观察,可写说明文字;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片,看电影《长征》,可写观后感、影评;一边放事先录制好的乐曲,一边看投影图片,可让学生即兴创作,想象成文。 四、重视评改,提高作文水平 首先,在修改上要坚持自主性,即教师要把修改权还给学生,在修改过程中教给学生先增后删法、诵读法、请教法、搁置法等有效的自改方法,培养自改的习惯。在批改上要坚持激励性,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为准则,以赏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对优等生要严格要求,好中求新,好中求异;对中下等生要放低要求,以鼓励为主。对学生中出现的佳作或进步较大学生的文章,要给予肯定与赞赏,可通过记分、加星、点评等方式予以表扬。 其次,教师要将“课后评改”更多的变为“当堂评改”,让学生在老师面对面的指导下接受评改,提高写作水平。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当堂采用圈划法、商量法、高分法,奖励法的评改措施,其收效甚佳。 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学生作文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选材上,否则,学生在争对一些共同题材的作文就不能“同”中求“异”了。所以要教会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思维。因为单向思维会使学生遇到相类似的作文题目时,总按老路子去思考,就难于写出有新意的文章。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见到作文题后,先尽可能多地列举写作素材及表现方法,再从中选取最合适、最能体现个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实践证明,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法的方法,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促进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04 [2]赵东阳.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J].课程与教学论河北师范大学,2007 [3]陈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J].教育学原理华中科技大学,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